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6篇
  免费   911篇
  国内免费   403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645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2637篇
内科学   313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102篇
特种医学   11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12篇
综合类   4385篇
预防医学   1423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930篇
  48篇
中国医学   1634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62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872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1103篇
  2011年   1089篇
  2010年   986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988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905篇
  2004年   720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释放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及其对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选12例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患者,每例患者均选择相对均匀的深Ⅱ度创面作为实验创面并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伤后24h内行削痂术.术前在实验创面切取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前实验区标本,行削痂后创面均以辐照猪皮覆盖.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该保留创面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于伤后5~7d行第2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新生肉芽形成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从而提示了伤后24h内削痂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在体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26只糖尿病大鼠,每只动物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选取其中52个创面,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创面自然愈合;rhPDGF治疗组,创面rhPDGF用量为7.0μg/cm^2;赋形剂组,创面用等量赋形剂凝胶。观察治疗后3、7和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周围和创面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磷酸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rhPDGF治疗组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胚芽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多于另两组(P〈0.05);胶原沉积明显,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创面收缩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研究显示,应用rhPDGF7~14d后,rhPDGF治疗组ERK1/2明显强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且损伤后3~7d rhPDGF治疗组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结论 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刨面愈合的作用部分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3.
对我院1999年~2001年以来41例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检出的细菌和药敏试验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4.
缝合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由Bertelli和Khoury首先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皮神经血供的解剖学研究的深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创面覆盖治疗中已成为治疗的热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缝合神经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48例,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ICU护理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应。方法用护理工作量、ICU护理质量标准奖惩考核、职称系数三部分综合考评护理工时,与护士的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结果护理工时量化法实施后,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患者?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护理工时量化绩效分配克服了经验式管理的弊端,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挖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潜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6.
沥青烧伤23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在深Ⅱ度创面削痂手术中使用电动取皮刀准确削痂,对创面进程和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深Ⅱ度烧伤患,随机分为二组,均在伤后72h内进行创面削痂手术。术中分别使用电动取皮刀和滚轴取皮刀削痂,观察术中削痂创面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残留肉芽创面的发生事。结果早期对深Ⅱ度创面削痂能降低局部炎症反应。与滚轴取皮刀削痂相比较,用电动取皮刀削痂可降低残留创面的发生率22.6%,缩短病程3.5d。结论电动取皮刀削痂可尽量保存残存的皮肤附件,避免使用滚轴取皮刀削痴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削痂创面边缘锯齿样切口,也可以避免因术经验、技术的不足所导致的削痴过浅或过深的问题,促进创面愈合和缩短病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削痂方法。  相似文献   
28.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了解海安县集体食堂整体的卫生状况,发现并及时纠正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预防食物中毒及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按《集体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辖区的102家的集体食堂评分。结果:评为A级0家,B级35家,C级49家,D级18家。结论:海安县集体食堂整体卫生水平不够理想,硬件设施方面及软件的卫生管理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