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15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0篇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小外径球囊与经典保护导丝,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分支开口保护效果。方法比较30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观察分支血流情况;B组(15例)完成主支内球囊扩张后,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开口附近,于主支支架扩张同时低压力扩张分支球囊,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开口血流情况。通过两组间分支血流相应评分,比较分支开口保护情况。结果A组有3例分支闭塞,7例血流减少,5例血流同于术前,0例血流改善,总计分17分。B组有0例分支闭塞,1例血流减少,5例血流同于术前,9例血流改善,总计分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球囊保护分支血管,较经典导丝保护后的分支血流情况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后续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备选T-支架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接受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备选T-支架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记录的DICOM格式的造影录像进行分析,测定治疗前后主支血管病变处与分支血管开口的最小直径、主支与分支血管夹角,计算术前和术后变化差值,并作Jailed球囊与Jailed导丝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共有57例60个分叉病变接受Jailed导丝(39例)或Jailed球囊(18例)分支保护下的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手术。Jailed导丝组发生分支血管闭塞3例,TIMI血流≤2级的5例,Jailed球囊组分支血管闭塞1例。分支血管开口最小直径术后与术前变化差值Jailed导丝组为(-0.34±0.39)mm,Jailed球囊组为(0.08±0.64)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144,P<0.01)。分叉血管夹角术后Jailed导丝组缩小,Jailed球囊组增大,变化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82±9.04)°、(3.54±7.76)°;t=3.102,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备选T-支架治疗中,Jailed球囊技术有利于防范分支血管开口严重挤压甚或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双导丝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中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1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双导丝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分别测量了术前、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后分叉部位最小管腔直径、即刻管径获得和直径狭窄率。结果:研究的有效性指标,在球囊扩张后,使用双导丝球囊的病例与使用普通球囊的病例相比,前者边支血管的直径狭窄率更低[(43.38±16.81)vs.(51.68±15.01)%,P<0.01]、最小管腔直径更大[(1.34±0.47)vs.(1.15±0.39)mm,P<0.01]、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更少[(-0.11±0.04)vs.(-0.25±0.09)mm,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70例患者在球囊扩张主支血管后置入了支架。双导丝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相比,前者边支血管的直径狭窄率更低[(50.34±16.82)vs.(66.09±22.60)%,P<0.01]、最小管腔直径更大[(1.14±0.40)vs.(0.93±0.34)mm,P<0.01]、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更少[(-0.30±0.12)vs.(-0.54±0.19)mm,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血管夹层、边支闭塞、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双导丝球囊扩张主支血管,边支血管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可能和导丝切割斑块的作用有关。双导丝球囊可能成为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4.
目的实现不同流速下人颈动脉分叉模型中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方法依据实验应用的人颈动脉分叉模型,采用Gambit软件建立了数值模拟应用的颈动脉分叉几何模型。应用FLUENT6.0软件分别计算不同流速下颈动脉分叉模型内血管壁面切应力分布。结果在人颈动脉分叉模型内的颈总动脉区域,无论流速如何改变,其切应力分布大致均匀。颈内动脉窦(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inus,ICAS)的外侧壁存在明显的低切应力区域,并且随着流速的增加,低切应力区域的范围明显减小。结论低血管壁面剪切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血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45.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7岁。主诉:胸闷、乏力半年,加重2天。患者于2011年6月28日起凌晨小便后胸闷,伴全身大汗乏力,血压155/73mmHg,休息约30分钟后缓解。此后每于劳累后感胸闷不适,持续约10分钟,休息或服用"保心丸"后缓  相似文献   
46.
Y形钢板和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骨不连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占1%,肱骨骨不连大多数发生在肱骨中下段。由于肱骨解剖特点、反复手术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原因使肱骨骨不连的治疗难度增加,作者在1999~2003年间应用Y形钢板和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骨不连1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颈动脉分叉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实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中颈动脉分叉流场的模拟。方法本文通过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连续切片HE染色后采集图像,以OLYSIA软件测定了颈动脉分叉各处的管径以及斑块的面积、周长和高度,采用Gambit软件建立了兔颈动脉分叉的正常对照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几何模型。结果1)得到兔颈动脉分叉几何模型;2)以128 S^-1下测定的血液表观粘度作为血液粘度.其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血管壁面最低剪切应力分别为1.140Pa、0.283Pa,对照组的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壁面最低剪切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的4.028倍。结论低血管壁面剪切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血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48.
目前为数不多的随机研究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双支架技术并未提供更多的益处.在主支血管内置入支架,必要时在分支血管内置入另一枚支架(Provision T支架术)仍然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20%~30%的真性分叉病变需双支架技术,即便是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双支架技术的应用也不应减少.如果病变弥漫性累及分支血管开口部位和近中段血管,分支血管直径>2.5mm且供血范围较大,术者应选择双支架技术.目前尚无资料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双支架技术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在采用双支架技术时,必须完全覆盖病变和进行最终球囊对吻.患者对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在改善患者的预后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即使在药物支架时代和采用多种术式,如Crush技术、Culotte支架术和V支架术等,无论手术成功率还是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靶病变重建、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方面,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目前仍充满挑战,目前必要支架术策略为术者广泛接受,但是对于分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双支架术仍然必需。血管内超声可以精确提供血管和管腔的大小、粥样斑块空间定位和几何学特征,所以血管内超声在术前评估斑块负荷、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随访期间理解支架失败具有重要作用,现综述血管内超声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7例)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内,低压力打开球囊下,同样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及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比较两组间分支闭塞的发生率、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结果 A组3例(11.5%)发生分支闭塞;B组0例发生分支闭塞,P<0.05.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7例(26.9%),B组2例(7.4%),P<0.05.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A组(45.0±12.3)min,B组(12.0±10.3)min,P<0.05.结论 利用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低压力打开球囊,完成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同时交换导丝及球囊对吻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