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4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21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412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1576篇
内科学   500篇
皮肤病学   115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5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830篇
综合类   2945篇
预防医学   945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1194篇
  6篇
中国医学   566篇
肿瘤学   259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739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陈桂芳 《北方药学》2022,(11):25-27
目的:探讨完带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RVVC)的疗效。方法:将30例于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A、B两组均予以克霉唑阴道片阴道用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中药饮片完带汤加减口服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在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上,B组均短于A组,其中A组疼痛消失时间(5.32±0.54)d、外阴瘙痒消失时间(6.84±0.57)d、烧灼感消失时间(7.34±0.79)d、白带异常消失时间(9.27±0.84)d、念珠菌转阴时间(9.75±1.23)d, B组疼痛消失时间(3.21±0.37)d、外阴瘙痒消失时间(4.38±0.41)d、烧灼感消失时间(5.81±0.68)d、白带异常消失时间(7.19±0.70)d、念珠菌转阴时间(7.21±0.56)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对比上,B组高于A组,其中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复发率对比上,B组低于A组,其中治疗后...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广州市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检测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 助力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使用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涉及8家不同检测单位, 波及个案19例, 个案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3起为新冠疫苗核酸污染样本造成的个案核酸初筛假阳性事件, 1起为高校实验室新冠病毒基因片段污染造成的个案核酸筛查假阳性事件, 3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初筛快检方法误差造成的假阳性事件, 1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其他误差造成。结论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疫苗污染和实验室新冠核酸初筛使用快检方法误差是本次新冠病毒假阳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疫情处置中新冠核酸快检方法仅作为辅助判断;核酸采样点需对可能存在疫苗污染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新冠病毒相关实验室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53.
网络空间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既往“上情下达”的单向沟通渠道,但基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等特征,网络舆情事件也时有发生。本研究以政府治理需求为出口,增强网络舆情的控制能力,基于网络舆情事件所具有的时变特征,选取“假疫苗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将网络舆情演化阶段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反复期和消弭期,利用新浪微指数和百度指数,首先通过建立GARCH模型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传播波动性进行剖析,接着建立灰色Verhulst仿真模型描述网络舆情事件整体过程,探索在不同舆情阶段下相应的网络舆情控制手段。研究发现:(1)在网络舆情事件的潜伏期,相关部门应对易引发网民关注的事件予以持续追踪、收集与核实;(2)在网络舆情事件的爆发期,相关部门应不间断地对舆情演化情况进行监控,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回应网民关切热点,并公布事件调查及处理进展;(3)网络舆情事件进入反复期后,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传播渠道、传播态势、敏感词、重点人群等方面予以关注和疏导,并建立网络舆情回应制度,公开事件处理进程,转变被动态势,倾听公众利益诉求的合理表达;(4)网络舆情传播进入消弭期后,政府部门应及时反思,提高危机处置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54.
<正>肋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其远端连接肋骨共同组成肋,其中第一肋软骨的近端连于胸骨柄,与锁骨近端共同构成胸锁关节,无论是胸锁关节的病变还是第一肋软骨本身的病变都可能导致肋软骨的骨质发生改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肋软骨开始出现钙化的现象,第一肋软骨出现的最早。临床中常遇到第一肋软骨钙化后中断形成假关节的征象[1],这导致对第一肋软骨是否骨折的诊断难度增大。本文旨在通过多层螺旋CT对正常成人肋软骨假关节的形成进行分析鉴别,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孙培勇 《中国当代医药》2022,(23):145-148+152
目的 分析宫颈癌前病变(CIN)患者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诊断中出现假阴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湖南省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中心的96例行TCT检测的CIN患者的细胞学检测结果,根据所得结果将阴性即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视为细胞学假阴性,并将细胞学假阴性患者作为观察组,细胞学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位点等相关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资料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并根据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 96例CIN患者中,TCT诊断假阴性12例,假阴性率为12.5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30岁、宫颈单点病变、病灶与宫颈管距离≥1 cm、细胞量<40%、宫颈重度炎症、有细胞学医生漏诊、有腺细胞或化生细胞、有出血涂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变程度、宫颈重度糜烂、宫颈形态凹凸、宫颈异物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β=0.074,OR=1.077,95%CI=1.023~1.133...  相似文献   
5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是一种罕见的胰腺疾病,好发于年轻女性,通常没有或仅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由于影像技术的改进和对SPN的更好认识,SPN的检出率逐渐提高.虽然大多数SPN病人在根治性切除后预后良好,但术后仍可能有局部复发或转移.近年来发现SPN在儿童胰腺肿瘤中占大多数,关于SPN儿科病人的相关研究缺乏.我们通...  相似文献   
57.
邱乾德  林达 《放射学实践》2008,23(7):742-742
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占胰腺肿瘤的1%~2%,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误诊率高,但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笔者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金标法与化学发光酶免分析( CLEIA)一步法联合应用,消除CLEIA检测HBsAg假低值结果。方法 CLEIA检测出HBsAg阳性的标本用金标法筛选出质控线明显低于检测线的10例标本,再用纯水做稀释剂稀释原标本血清,用CLEIA法检测稀释后的结果乘以稀释倍数作为最终HBsAg结果。结果经筛选的10例标本经稀释后结果明显高于原倍检测结果。结论金标法能够筛选CLEIA法中钩状效应的标本,用纯水作为稀释剂稀释原标本能很好的消除钩状效应带来的假低值,提高科美Chemclin 600检测HBsAg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9.
王影 《哈尔滨医药》2002,22(1):57-58
随着高科技医学的快速发展,尿液分析仪也普遍被使用,它既简便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新问题,本实验室对Bayer公司生产CLINITEK(?)100尿分仪测定结果全为阴性的500例尿液标本再用显微镜作沉渣镜检加以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高风 《安徽医药》2013,17(1):68-69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患者血中凝血激活程度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对56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在RFCA术前,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成功消融后即刻、术后第2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imer)、血管内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血浆组织纤溶酶原(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含量。结果与术前比较,血清D-二聚体、vWF浓度以及血浆PAI-1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均显著上升(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而t-PA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结论 RFCA术可引起血中凝血物质水平的显著增加。术后、术后对其监测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