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28篇 |
免费 | 376篇 |
国内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篇 |
儿科学 | 121篇 |
妇产科学 | 173篇 |
基础医学 | 412篇 |
口腔科学 | 93篇 |
临床医学 | 1576篇 |
内科学 | 500篇 |
皮肤病学 | 115篇 |
神经病学 | 111篇 |
特种医学 | 55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828篇 |
综合类 | 2945篇 |
预防医学 | 941篇 |
眼科学 | 80篇 |
药学 | 119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566篇 |
肿瘤学 | 2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44篇 |
2021年 | 263篇 |
2020年 | 219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68篇 |
2014年 | 433篇 |
2013年 | 458篇 |
2012年 | 623篇 |
2011年 | 748篇 |
2010年 | 702篇 |
2009年 | 609篇 |
2008年 | 739篇 |
2007年 | 580篇 |
2006年 | 505篇 |
2005年 | 553篇 |
2004年 | 398篇 |
2003年 | 414篇 |
2002年 | 322篇 |
2001年 | 273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182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49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SPTP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SPTP的临床、病理学和CT资料.结果 SPTP具备典型的螺旋CT表现:平扫为边缘清晰的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病灶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病灶边缘均可见光滑且明显强化包膜.MSCT三维成像可清楚显示病灶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解剖关系.CT所见12例中2例包膜不完整,3例侵犯十二指肠肠壁,2例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犯,1例与脾脏粘连紧密.12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均为单发,直径4 cm~18cm.术中所见的肿瘤与胰腺及周围脏器、血管的解剖关系与CT表现相符;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应良好.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多数可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MSCT三维成像技术可为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提高SPTP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胰腺头部及钩突部者5例,位于颈体部者5例,位于尾部者6例.首发症状表现为间断性上腹部隐痛不适者7例,体重下降者2例,查体时发现腹部肿块者3例,体检发现胰腺肿瘤者4例.B超表现为回声不均的囊实性病变或低回声实性病变;SCT表现为胰腺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低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增强扫描时呈高血供表现.肿瘤标记物无异常.行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者9例,其中1例因侵犯横结肠加行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及部分胰头、肿瘤切除,胰体空肠Roux-en-Y吻合术.随访时间3~48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可位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有效途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诊治分析(附6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SPT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SPT位于胰头部24例(占34.8%)、胰颈部15例(占20.3%)、胰体尾部30例(占45.0%)。6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药物性肝功能衰竭1例、胰瘘9例、胃潴留3例,均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病理明显恶性者3例,其中1例术后26个月死于肿瘤脑转移,1例术后1年肝内及腹腔淋巴结复发、带瘤生存14个月,1例术后40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预后相对良好,胰瘘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CT证实胰腺囊实性肿块或伴囊内钙化.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切除,术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和/或脾切除术、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出现胰漏1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6年,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等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术后病理仍是确定诊断的可靠依据.手术是最主要治疗方法,完整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5.
李凤莲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4):233-23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h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性反应.一年内有症状并经真菌学证实的VVC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VVC(RVVC)[1].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的资料显示,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40%~45%的妇女患过2次或以上VVC,而10%~20%的妇女为RVVC[1],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均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168例RVVC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研究鼠婴肾组织移植于肾包膜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治疗期间用EPO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在移植物中的表达。结果①60d时D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1.768±0.140)mu/mL高于B组(1.160±0.324)mu/mL(P<0.01),与C组(2.329±0.125)mu/mL也有差异(P<0.05)。②移植后60d,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3-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③移植物EPO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物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肾皮质的肾小管,明显多于病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功能测定,证明肾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为慢性肾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回顾分析3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6例,6例经皮导管引流,23例开腹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提示: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应根据囊肿形成的时间、囊肿的大小、 囊肿的不同部位、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有无合并症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9.
110.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有其深远意义。笔者仅就SLN示踪定位的方法和注射部位、SLN的诊断方法、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假阴性率及其原因和对策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