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6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9篇
综合类   280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86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腔内修复术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W  Gai LY  Liu XP  Zhang GH  Liang FQ  Li R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87-1190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VR)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RAA)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术前应用CT、磁共振成像对14例RAA患者进行诊断,评估病变近、远端血管锚定区条件。对存在休克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支架型人工血管在X线透视下经股动脉被释放在RAA的预定位置。结果瘤体破裂距实施EVR时间50min~21d;3例存在大量左侧胸腔积血,2例患者在出血性休克的状态下进行手术。5例应用分叉形支架型人工血管,9例应用直筒形支架型人工血管。随访1~38个月,1例破裂性胸主动脉瘤术后第4个小时死亡,1例创伤后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9个月因左侧脓胸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无并发症。结论EVR治疗RAA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可能成为治疗RAA的有效方法。但对近、远端锚定区条件差的病变和不能熟练完成常规主动脉瘤EVR的单位应慎重进行RAA的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52.
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MQ  Wang ZJ  Liu FY  Wang ZP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32-1135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腹腔动脉(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CA/SMA局限性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穿刺经腔球囊血管成型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单纯CA狭窄2例、单纯SMA狭窄4例、CA和SMA均有狭窄2例。4例患者有典型进餐后腹痛,5例有上腹部血管杂音,8例于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平均8kg)。7例患者病因为动脉硬化,1例为膈肌中脚压迫综合征(MALS)所致。结果PTA和支架置人均成功,其中治疗CA狭窄3例、SMA狭窄5例,7例用1个支架,1例用2个支架。治疗结束时复查造影显示置人支架的血管血流通畅,管径接近正常。术后于穿刺侧腹股沟区出现小血肿2例,无须外科处理、自行吸收。术后腹痛完全消失5例、有所减轻2例、无改善1例;术后3个月时,体重恢复至发病前水平者6例。8例患者随访6-72个月(平均42个月,中位值28个月),复查Doppler超声波无明确再狭窄证据。5例无症状、1例仍然有间歇性腹痛,2例分别于术后14个月、24个月死于其他原因。结论PTA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CA、SMA局限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尤适宜于存在外科治疗高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ecombinant fibrinolytic enzyme factor II,rF II)修饰聚氨酯(polyurethane,PU)人工血管的植入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沥滤法制备口径4mmPU微孔人工血管,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管壁微孔大小和形态,用rF II修饰人工血管内腔。取20只体重(20±1)kg的雄性杂种犬制作颈动脉2c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rF II修饰PU组(n=8)、无rF II修饰PU组(n=6)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lyene,ePTFE)组(n=6),植入相应人工血管以修复缺损。记录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计算术后30d和60d的血管通畅率;测量术后60d人工血管内径,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制得的PU微孔人工血管内径(3.74±0.06)mm,壁厚0.4~0.6mm,密度0.25g/cm^3,孔隙率79.8%,径向动态顺应性为8.57%/100mmHg。人工血管管壁内,微孔分布均匀,呈开孔结构。外层孔径为(140±41)Ima,内层孔径为(100±3)μm,外层/内层的厚度比约2:1,内腔表面孔径为(40±16)μm。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d及60d血管通畅率:rF II修饰PU组分别为100%及66.7%,无rF II PU组为66.7%及33.3%,ePTFE组为66.7%及0,堵塞的人工血管在吻合处发现血栓。rFII修饰PU组、无rF II修饰PU组及ePTFE组植入前血管内径分别为(3.74±0.06)、(3.74±0.06)、(4.00±0.03)mm;术后60d内径分别为(4.51±0.05)、(4.31±0.24)、(4.43±0.12)mm;3组间植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 II修饰PU组组织学观察,植入15d有血浆蛋白在内腔表面沉积;30d后有少量细胞黏附;60d后新内膜形成。新内膜厚度随植入时间增加而变厚;植入后60 d rF II修饰PU组人工血管近端、中点及远端的新内膜厚度分别为(560±22)、(78±5)、(323±31)μm(P〈0.05)。扫描电镜观察,rF II修饰PU组新内膜表面由扁长形细胞组成,其长轴顺着血流方向排列,与正常颈动脉内腔表面形貌相似。结论rF II修饰PU血管内腔可提高纤溶活性,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植入血管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下段闭塞合并性功能障碍(Leriche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总结自1983年以来收治的Leriche综合征遥临床资料,共37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血管主髂和主股动脉转流手术。结果:手术结束后均能触及股动脉和腘动脉博动,手术后7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后3个月复查,患肢缺血症状消失,彩色超声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29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通畅率为100%;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87.50%。结论:人工血管主髂动脉转流和主股动脉转流是治疗Leriche综合征较好的手术方案,手术后合理应用抗凝、祛聚药物,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远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它可累及全身动脉系统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当累及下肢动脉时就被称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随着国内饮食结构改变(摄入含脂食物增多)、人口老龄化,以及检查诊断技术的进步,被诊断为ASO的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进入21世纪的十年以来,已成为我院血管外科住院最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56.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由腹主动脉管壁局部损伤开始,继而累及整个管腔的慢性退行性病变。90%以上发生在肾动脉水平以下,而其中75%的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其准确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但多个流行病学的筛查研究提示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7%~6%之间,男女比为3.5~6:1,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加。腹主动脉瘤的自然病程为瘤体的逐渐增大,最终导致破裂而死亡。腹主动脉瘤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从而防止瘤样病变的发展和破裂,改善与疾病自然病程有关的预后。传统的开腹手术死亡率在2%~6%。1991年Parodi等川以人工血管支架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是血管外科史上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57.
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问题(附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回顾自1994年4月-2001年3月多家协作医院45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本组4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其中1例胰头癌累及结肠肝曲合并右半结肠切除,全组均联合SMPV切除,其中合并SMA和HA切除重建者分别为4例和2例,SMPV,SMA及HA三者同时重建者3例,1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7.1%),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1例,其余无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切缘均无肿瘤浸润,本组失访2例,随访时间3-87个月,7例死于术后7个月-3年,其中6例为合并SMA,HA重建者,存活超过3年19例,超过5年6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延长存活时间,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人工血管搭桥术后血栓形成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从1998年7月到2006年5月,本院治疗了下肢人工血管血栓形成患者45例共50条下肢.41例(46条下肢,92%)接受了手术治疗,人工血管搭桥后血栓形成,单纯采取人工血管切开取栓手术15条(30%),取栓加向远端血管搭桥手术13条(26%),取栓加介入治疗4条(8%),重新人工血管搭桥4条(8%),截肢10条(20%);4例(4条下肢,8%)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50条肢体中,最终截肢21条,其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2条下肢).总保肢率为60.4%.结论 通过取栓、取栓加向远端血管搭桥、取栓加介入治疗或重新用人工血管搭桥手术治疗下肢人工血管搭桥后血栓形成,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达到挽救肢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脐血内皮细胞体外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戴坤扬  钮宏文  伍波 《江苏医药》2002,28(7):492-493,F002
目的 寻找来源方便的内皮细胞 ,解决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方法 收集胎儿脐血 ,Ficoll离心获得单核细胞 ,置内皮细胞培养液中 ,诱导内皮细胞祖细胞转化为内皮细胞并扩增 ;作光镜、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 ,免疫细胞化学定性、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 ;采用旋转贴壁培养法 ,使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腔面。结果  1.脐血内皮细胞祖细胞在培养第 5天 ,细胞扩增 3 6± 1 7倍 ,并开始转化为内皮细胞 ,在以后的二周内保持增殖。 2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 :内皮细胞培养早期 ,Ⅷ因子、CD34、CD31、VEGFR 2表达均为阳性 ,后期除Ⅷ因子有较高表达外 ,其他指标表达阴性。 3 .形态学观察 :在普通玻璃培养瓶中 ,内皮细胞呈铺路石形、单层贴壁生长 ;应用旋转贴壁培养法 ,内皮细胞呈片状生长 ,并贴壁于人工血管腔面 ,符合人工血管内皮化要求。结论 循环内皮细胞能在体外诱导、培养、扩增 ,并能保持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皮研究 ,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0.
����Ѫ����ƵĻ���ԭ��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血管外科是跨学科的新颖的医学科学 ,它不仅为血管疾病的诊治奠定了基础 ,且在推动整个外科学的发展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胜任一名承担重任的血管外科医师 ,或经常涉足血管外科的相关学科医师 ,掌握血管外科的基本技能 ,在实践中遵循其基本原则诚属必要。血管外科的基本技能包括显露、游离、缝合、吻合、血管重建。尚涉及缝线和移植材料的选择 ,肝素的使用 ,栓塞和介入方法 ,以及放大眼镜、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有关血管吻合和移植的常规方法 ,如胃肠吻合一样 ,在各种教科书中均有详尽的介绍 ,在实践之前 ,务必细读 ,充分理解 ,学以致用 ,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