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27篇
综合类   282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骨髓CD34^+细胞分别种植于人工血管后血清6-k-PGF1α和TXB2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新生内膜增生、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杂种犬12条,依人工血管不同分为ePTFE血管实验组(4条)和涤纶血管实验组(4条)及ePTFE对照组(2条)和涤纶对照组(2条),实验犬采自体骨髓,提取CD34^+细胞种植覆膜人工血管,对照犬采用单纯自体血预凝人工血管,手术将血管植入同一条犬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在术前、术后3天、7天、14天、30天、60天时股静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血清PGF1α、TXB2浓度和PGF1α/TXB2的比值,并在60天时获取全部人工血管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新生内膜增生和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血小板和TXB2浓度先上升后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而对照组明显上升后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实验组血清PGF1α和P/T的比值先降低后升高,而对照组明显降低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对照组新生内膜较实验组明显增生,并有血栓形成。结论骨髓CD34^+干细胞种植入工血管应用于血管置换后能有效抑制PGF1α和P/T比值的过度降低、TXB2和血小板的过度升高,从而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2.
微创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介绍腔内人工血管通过微创法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涤纶膜组成的腔内人工血管 ,治疗 5例胸主动脉夹层和 1例腹主动脉夹层。其中 3例已累及肾下腹主动脉 ,且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 6例病人均经CT和动脉造影证实。将 1~ 2个腔内人工血管压缩入 2 4F导送器 ,经右股动脉切开后置入病变部位。其中 1例因进入困难 ,而改用左侧股动脉。结果 术后造影和CT均表明 ,破口被成功封闭 ,假腔内血栓形成 ,无严重并发症。高血压明显下降 2例 ,血尿消失 4例。随访 7~ 12个月 ,CT检查除 1例术后 3个月腔内人工血管发生移位需再置 1枚移植物外 ,其余病人均已痊愈。结论 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明显简化了手术操作 ,减小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性,61岁.因腰部及左下肢反复疼痛5年于2008年12月22日收入我院脊柱外科.患者5年前出现腰部、左下肢疼痛,呈阵发性胀痛,同时伴左下肢间歇性跛行,步行约60米后腰腿痛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摘除术,术后腰部疼痛稍有缓解,左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仍反复且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4.
<正>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中国最新统计结果[1-2]显示肾癌的发病率比10年前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肾癌的确切病因,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连续14例周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置换、双侧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手术(Bentall手术)无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1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例中13例行冠状动脉原位移植,对其中3例采用股动脉插管结合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另1例由于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较低行Cabrol手术。结果14例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引流720ml,平均住院28.5d,随访未发现远期并发症,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动脉硬化闭塞是指由于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和肢体安全。行人工血管转流术是其治疗的有效手段,我院通过手术期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在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因游离脾静脉困难或脾静脉病变,往往只得舍弃传统的分流术。我们自1999年首创脾肾静脉间置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现赘述如下。一、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左肋缘下斜切口或者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腹,探查肝脏及腹内脏器。测门静脉压力。安置肝脏拉构。切开脾胃韧带,于胰腺上缘缝扎脾动脉,分离胃短血管,钝性分离脾膈韧带,将脾脏托出切口外,常规切除脾脏,再测门静脉压力。左膈下脾窝仔细止血后,游离脾动脉之残端再双重结扎。游离脾静脉10 mm长,用小号Satinsky钳阻断以备吻合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脱细胞基质( DCM)人工血管用于小口径血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40条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DCM、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及自体颈外静脉3组行右颈总动脉置换术,彩超监测移植物通畅率.术后4、8周活体取材,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3组移植物1周通畅率(75.0%、64.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颈外静脉组4、8周通畅率( 100.0%、88.9%)优于DCM组(56.3%、26.7%)及ePTFE组(57.1%、23.1%,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人工血管4、8周血栓形成面积小于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内皮化程度高于后者.结论 小口径DCM人工血管在抑制血栓形成及加快内皮化方面优于ePTFE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49.
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e W  Liu CW  Guan H  Liu B  Li YJ  Zheng YH  Wang 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1040-1043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治疗经验,探索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病例,分析再闭塞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选择再次手术的方式。其中4例行人工血管取栓术,5例行人工血管取栓+远端吻合口成形术,3例行人工血管取栓+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2例行新的人工血管旁路术,1例行髂外动脉内膜剥脱术,2例行骨髓干细胞移植,2例由于肢体广泛坏死,行1期截肢术。在术后进行规律的随访以明确手术的效果。结果19例患者术后1年中定期随访。除2例截肢外,14例围手术期获得了1期成功,成功率82.4%,3例(17.6%)手术失败,术后1年内死亡2例,病死率10.5%。术后1年随访时,人工血管通畅6例,血管通畅率35.3%,保肢率76.4%(13例)。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比较棘手,术前有效地评估闭塞原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良好的随访计划是保持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内支架与腹主动脉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压于镍钛合金支架制成人工血管内支架,将其植入实验猪肾下腹主动脉。2、4、12周取材,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染色、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细胞原位凋亡检测,并行图像分析,对照实验组与正常腹主动脉内膜厚度、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相对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和凋亡比例。结果实验组2周时人工血管内支架表面有内皮细胞覆盖,与正常组相比,其各时间点内膜增生显著(P<0.01),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形态和分布基本正常(P>0.05),2、4周时中膜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和凋亡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人工血管内支架与腹主动脉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内膜增生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