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39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1篇
  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 探索血压正常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高血脂及其交互作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获得哈尔滨市城区20~74岁居民代表性样本,对其中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376例、血压和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均正常的3 692人,进行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脂症联合作用的叉生分析与相加模型评估交互作用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脂可能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97(95%CI:-0.32~4.26)、0.30(95%CI:0.03~0.57)、1.54(95%CI:0.96~2.47)。糖尿病家族史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高、单纯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单纯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联合作用的OR值及95%CI分别为10.55(5.62~19.80)、7.81(3.65~16.71)、5.13(3.22~8.16)。结论 血压正常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脂症对于糖尿病患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脉压差的影响。方法 基于江苏省代谢综合征和多代谢异常综合防治研究(PMMJS)队列,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其中研究对象820例,选取3个PPARα、2个PPARδ和5个PPARγ的SNP位点并进行检测,运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模型检测10个SNP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 PPARγ的rs1805192的突变基因型(PA+AA)携带者与野生型(PP)相比,脉压差水平显著变化(1.341 mmHg,95% CI:0.431~2.252 mmHg)。GMDR模型分析显示,在脉压差≥ 30 mmHg的亚组中,PPARα基因的rs135539、PPARδ的rs2016520、PPARγ的rs10865710、rs1805192、rs709158、rs3856806组成的六阶模型平均检验准确度为0.577,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为最优模型。而在脉压差≤ 40 mmHg的亚组中,二阶交互作用模型与脉压差显著相关,平均检验准确度为0.628,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结论 PPARγ的rs1805192多态性与脉压差水平有关联,PPARα基因的rs135539、PPARδ的rs2016520和PPARγ的rs10865710、rs1805192、rs709158、rs3856806六个SNP间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脉压差间具有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索福建汉族人群TCF7L2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性。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福建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社区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298例和对照者298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TCF7L2基因的10个SNPs位点(rs11196205、rs12255372、rs4506565、rs7901695、rs7903146、rs7895340、rs11196218、rs12775879、rs290481、rs6585205)的基因型,采用SHEsis在线软件分析基因型分布频率和单体型,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危险性分析,Andersson Excel表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结果 TCF7L2基因10个SNP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向心性肥胖为T2DM的主效应影响因素;HOMA-β在病例组rs290481位点的三种基因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心性肥胖对T2DM起主要影响作用;TCF7L2基因rs290481多态性可能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44.
背景 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GRK4)基因与盐敏感性均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生,且GRK4基因与盐敏感性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具体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比较缺乏。目的 研究藏族人群的GRK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盐敏感性共同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和合作市藏族成年高血压患者799例作为病例组,674例血压正常的藏族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项目组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行为方式(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测量调查对象的血压、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其体质指数(BMI)。利用改良盐负荷方法检测血压盐敏感性,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GRK4基因多态性位点。比较两组人群一般资料及各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RK4基因与盐敏感性及其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收缩压、BMI、盐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RK4基因的rs2488815、rs12506119、rs1419043、rs180105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2506119、rs1419043、rs2471338和rs3733219四个基因位点在两组中的分布符合H-W定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盐敏感性〔OR=1.69,95%CI(1.14,2.50)〕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rs1419043的CG基因型〔OR=0.13,95%CI(0.02,0.99)〕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0.05)。基因与盐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无盐敏感性的基础上,rs12506119的GA基因型〔OR=0.33,95%CI(0.15,0.73)〕及rs1419043的CG基因型〔OR=0.32,95%CI(0.15,0.68)〕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0.05);在盐敏感性的基础上,rs12506119的GG基因型〔OR=1.45,95%CI(1.09,1.92)〕、rs1419043的GG基因型〔OR=1.43,95%CI(1.07,1.90)〕、rs2471338的AA基因型〔OR=1.49,95%CI(1.11,2.00)〕、rs3733219的TT基因型〔OR=1.40,95%CI(1.02,1.91)〕及CT基因型〔OR=1.60,95%CI(1.07,2.40)〕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藏族人群GRK4基因可能与高血压有关,且GRK4基因的不同位点对高血压的作用受盐敏感性的影响而不同。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恩施土家族人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60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联性及其与吸烟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20例土家族2型糖尿病患者和180例土家族正常人VEGF-460C/T基因型分布情况。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各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易感性关系以及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结果 C基因携带者(CC型+CT型)患病风险是非C基因携带者(TT型)的1.65倍[OR=1.65,95%CI(1.45,4.32),P=0.005;校正OR=1.79,95%CI(1.51,5.11),P=0.000];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CC型+CT型吸烟个体2型糖尿病罹患风险是TT型非吸烟个体的3.73倍[OR=3.73,95%CI(2.92,6.54);RERI=2.38,95%CI(1.24,3.59);API=0.69,95%CI(0.34,0.98);S=1.44,95%CI(1.09,3.18)]。结论 VEGF-460C/T多态性增加恩施土家族个体2型糖尿病罹患风险,且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与吸烟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rs25487)多态性与新辅助放化疗相关性。方法 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贵州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就诊的5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前采血并进行DNA测序确定XRCC1 rs25487基因型。采用调整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肿瘤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N分期降期情况与患者XRCC1 rs25487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并分层分析探究各基因型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特征的交互作用结果 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调整混杂因素以后,相较于AA基因型患者,GG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T降期率减低(OR=0.1,P<0.05)。而GA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无论是T降期率还是N降期率,与AA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A/GA基因型与NLR存在交互作用而影响放疗后T降期率。结论 XRCC1 rs25487基因多态性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相关,且与NLR值有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讨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对Ommya囊植入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6例Ommya囊植入术后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交互作用分析理论进行心理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护理前(P0.05,P0.01),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可改善Ommya囊植入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48.
血尿酸与代谢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血尿酸与高血压的关系,评估代谢危险因素与血尿酸交互作用对高血压风险的影响.检测8 415名健康体检人群的血压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风险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1).血尿酸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交互作用对高血压风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P值分别为0.012,0.001).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风险有关,年龄和HDL-C水平可能影响这种联系.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ric acid(SUA) and hypertension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SUA with metabolic risk factors was assessed. Blood pressure and biomarkers features were evaluated for all the8 415 individuals from a community-based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 in Xuzhou,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made. Raised blood pressure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UA concentration(P<0.01). Age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significantly interacted with SUA(P for interaction=0.012 and 0.001, respectively). There is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SUA and hypertension, which may be affected by age and HDL-C levels.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主次要有效成分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血清VEGF浓度的影响。方法:从桃红四物汤中提取4类有效成分:总生物碱(A)、总苷(B)、总多糖(C)和总挥发油(D),按照前期实验所得结果(主要成分为A,次要为B、C、D),对清洁级小白鼠徒手定点折骨造模后进行实验。按照L8(27)正交设计方案分组,观察分析其对血清VEGF浓度的影响,探讨主次要成分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骨折造模后断端局部出现VEGF蛋白高表达,提取物组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动态观察结果,第2时相点(15 d)以内表达量逐渐升高,在第15天出现表达峰值,此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各组间比较,1~8组、10组3个时相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9组;在表达峰值(15 d)后VEGF表达量下降过程中,提取物及浓缩剂药物使表达量下降程度减缓,使其在第3时相点(25 d)断端骨痂组织内仍维持高量VEGF蛋白表达。正交实验表明,B药取水平1与水平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药和D药取水平1与水平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成分总生物碱与总苷有交互作用,与总多糖和总挥发油无交互作用;总苷、总多糖与总挥发油之间也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的建模方法及其在SAS软件上的实现。方法:阐述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建模的原理,并拟合一个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示例。结果:示例中交互作用项产生的交互效应不容忽视。结论:在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隐变量产生的效应时,有时候不进行隐变量交互作用的分析可能会产生偏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