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39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1篇
  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的交互作用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 -心理 -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下 ,必须从多个方面探讨疾病的病因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在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某因素与特定疾病的联系时必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有正确考虑了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才能得出研究因素与特定疾病间的真实联系。个体匹配设计是处理其他因素影响的较好方法 ,长期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研究设计方法还存在某些局限 ,特别是在处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面存在着有待改进之处。下面以模拟之示例来说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试图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为易于理解 ,假设疾病D1…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反向配比设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以评价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乳腺癌病因学研究为实例,介绍反向配比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该实例说明当人群中基因突变和感兴趣的环境暴露因素均为罕见因素时,使用反向配比设计可提高研究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潜能。结论反向配比设计比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更适合研究包括罕见因素在内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3.

Background  Angiotensin II (Ang II) acting at angiotensin AT1 receptor (AT1R) has well documented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structure such as the promotion of cardiovascular hypertrophy and fibrosis, which are believed to be opposed by angiotensin AT2 receptor (AT2R) stimulation. The expressions of AT1R and AT2R are up-regulated in senescent hear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signal transduction between AT1R and AT2R, and to detect whether there is any difference in the interaction in rat hearts of different age.
Methods  In 3.5-, 12-, 18- and 24-month-old rats, the heart cell membrane activities of protein kinase C (PKC) and tyrosine kinase were measured when AT1R and AT2R were both activated by Ang II or just the AT1R was activated by Ang II and PD123319. The activities of 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 (cPLA2) and the levels of cGMP were investigated when AT1R and AT2R were both activated by Ang II or just the AT2R was activated by Ang II and losartan. 
Results  When AT1R and AT2R were both activated compared to when the AT1R was activated, the activities of PKC were not different in hearts from 3.5- and 12-month-old rats, 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18- and 24-month-old rats; the activities of tyrosine kinase were not different in 3.5-month-old rats 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12-, 18- and 24-month-old rats. The activities of cPLA2 were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ats of different age when AT1R and AT2R were both activated compared to when the AT2R was activated. Treatment with Ang II alone compared to Ang II and losartan decreased the levels of cGMP (fmol/mg) in rats of different age (102.7±12.7 versus 86.0±8.0 in 3.5-month-old rats, P<0.05; 81.0±9.4 versus 70.0±6.3 in 12-month-old rats, P<0.05; 69.8±5.6 versus 54.2±5.3 in 18-month-old rats, P<0.01; 57.7±8.0 versus 39.0±3.0 in 24-month-old rats, P<0.01).
Conclusions  The activation of AT1R inhibited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AT2R during the aging variation, and the activation of AT2R inhibited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AT1R in rat heart of different age.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与κ阿片肽受体(κ-OR)激活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交互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以Iso 10μmol/L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观察腺苷A1受体激动剂R(-)-N6-(2-phenylIsopropyl)adenosine(R-PIA)1μmol/L和κ-OR激动剂U50,488H1μmol/L对其作用,进一步探讨腺苷A1受体拮抗剂8-cyclopentyl-1,3-dipropylxanthine(CPDPX)0.1μmol/L存在时κ-OR的激活对细胞肥大的影响和κ-OR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1μmol/L存在时腺苷A1受体的激活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通过Lowry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细胞体积;以Fluo-3/AM为荧光探针,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心肌细胞内[Ca2+]i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心房钠尿肽(ANP)的mRNA表达。结果 10μmol/LIso可以诱导心肌细胞肥大,1μmol/L的R-PIA(腺苷A1受体激动剂)可以明显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增加、体积增大、ANPmRNA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内[Ca2+]i荧光强度增大,该抑制作用可以被1μmol/Lκ-OR拮抗剂NOR-BNI部分阻断;κ-OR激动剂U50,488H1μmol/L可以明显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增加、体积增大、ANPmRNA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内[Ca2+]i荧光强度增大,该抑制作用可以被腺苷A1受体拮抗剂CPDPX部分阻断。结论腺苷可通过激动A1受体、阿片肽可通过激动κ受体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二者可以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内[Ca2+]i浓度的增大而交互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非糖尿病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评估年龄、血压、血脂等因素对该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徐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5514名,年龄19~90岁,对符合要求的5098名非糖尿病者进行体格检查并抽取空腹血进行生化检测,测定颈一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水平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交互作用检测将在模型中引入交互作用相,交互关系的验证用似然比检验(LRT)。结果随着HbAI(3、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水平升高,c-fPWV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P值〈0.0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压、心率和血脂后,c-fPWV仍随着HbAlc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趋势P值=0.004)。此外,HbAlc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而对c-fPwV产生影响(P〈0.0001),当研究对象年龄≥60岁、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时,c-fPWV随着HbAlc水平的升高而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P值分别为0.004、0.028)。结论非糖尿病者HbAlc水平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并独立于其他代谢危险因素。高龄和高血压对HbAlc与c-fPWV之间的相关性起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升高?超重肥胖及其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 400名40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信息?生活资料?疾病史?家族史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CRP和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RP?超重肥胖水平与糖尿病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分别利用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计算交互作用?结果:实际参与调查人数为1 899例,应答率为79.13%,共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与正常水平(CRP≤3 mg/L)相比,CRP升高者(CRP> 3 mg/L)调整OR值为1.74 (95%CI:1.24~2.45);WC升高?体质指数(BMI)达到超重与肥胖者,调整OR值分别为1.41 (95%CI:1.06~1.89)?1.70 (95%CI:1.12~2.44)和2.22 (95%CI:1.39~3.54)?同时具有CRP升高?BMI或腰围升高者2型糖尿病患病的风险最高,但没有发现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CRP升高?超重肥胖均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干预降低CRP?BMI与WC水平将有助于延缓或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体重异常?腹型肥胖?吸烟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资料来自2012年常州市钟楼区社区诊断资料,共7 437例18岁以上对象被纳入本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WC)?体质指数(BMI)和吸烟及其交互作用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采用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表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I)等相加交互作用指标,并估计可信区间?结果:调整性别?年龄?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职业?饮食等因素后,与BMI正常组相比,BMI异常组发生高血压的OR(95%CI)分别为2.75(2.46~3.12);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2.41(2.13~2.71);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1.37(1.16~1.63)?交互作用分析中,与不吸烟的非腹型肥胖人群相比,吸烟的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3.66(3.07~4.36),不吸烟的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2.01(1.78~2.03),吸烟的非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1.47(1.26~1.71)?交互作用指数SI为1.80(1.35~2.38),RERI为1.18(0.57~1.79),AP为0.322?结论:吸烟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另外,吸烟与腹型肥胖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母亲还原叶酸载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基因多态性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以2017年11月至2020年3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683例CHD婴儿的母亲为病例组,以同期在该院就诊并排除任何畸形的740例婴儿的母亲为对照组。使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并采集产妇5 mL静脉血用于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FC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CHD的关联,并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RFC基因2个位点rs2236484(AG vs AA:OR=1.91,95%CI:1.45~2.51;GG vs AA:OR=1.96,95%CI:1.40~2.75)和rs2330183(CT vs CC:OR=1.39,95%CI:1.06~1.83)的多态性与子代CHD风险存在关联。母亲携带单倍型G-G(OR=1.21,95%CI:1.03~1.41)和T-G(OR=1.25,95%CI:1.07~1.46)显著增加子代CHD的风险。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FC基因各位点在CHD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P < 0.05)。结论 母亲RFC基因多态性及各位点间的交互作用与子代CHD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T2DM患者中SUA与相关基因的关联及交互作用.方法 纳入1574例T2DM患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56个基因的86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运用PLINK软件进行关联分析及基因型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在T2DM患者中ABCG2(rs2231142)、PKHD1(rs9395706)、PDGFB(rs2285094)、LPHN3 (rs6856526)及MC4R(rs17782313)基因的多态性与SUA水平相关(P<0.05).同时,有6组基因存在交互作用(P<0.001).结论 ABCG2、PKHD1、PDGFB、LPHN3及MC4R基因的多态性与T2DM患者SU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0.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四)潘子昂,王石磷,李占魁四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科学研究中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一个事物,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根据方差加和性原理,将试验结果总方差分解为各因素的方差和误差的方差,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