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08篇
  免费   6400篇
  国内免费   588篇
耳鼻咽喉   367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269篇
基础医学   363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7564篇
内科学   2532篇
皮肤病学   976篇
神经病学   193篇
特种医学   643篇
外科学   2598篇
综合类   23252篇
预防医学   3114篇
眼科学   370篇
药学   7071篇
  60篇
中国医学   60739篇
肿瘤学   381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781篇
  2022年   847篇
  2021年   1018篇
  2020年   1068篇
  2019年   1332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2117篇
  2016年   2418篇
  2015年   3115篇
  2014年   5865篇
  2013年   5097篇
  2012年   6787篇
  2011年   7468篇
  2010年   7313篇
  2009年   6088篇
  2008年   5912篇
  2007年   5234篇
  2006年   4758篇
  2005年   4958篇
  2004年   4608篇
  2003年   4997篇
  2002年   4228篇
  2001年   4134篇
  2000年   3352篇
  1999年   2635篇
  1998年   2593篇
  1997年   2395篇
  1996年   2171篇
  1995年   1654篇
  1994年   1221篇
  1993年   723篇
  1992年   620篇
  1991年   546篇
  1990年   369篇
  1989年   393篇
  1988年   188篇
  1987年   155篇
  1986年   153篇
  1985年   183篇
  1984年   139篇
  1983年   92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患者中西医临床特征,并对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间S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纳入的SSLE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脏器受累情况、中医证候、舌象、脉象及死亡率、死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49例SSLE患者,男女比例为1:5.35,15~35岁为高发年龄,性别与不同年龄段(14岁、15~35岁、36~60岁及61岁)的发病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0,P=0.021);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肺脏受累的人群多见于15~35岁患者,心脏、消化系统受累的人群多见于36~60岁患者;排名前5位的中医证候分别为脾肾亏虚、湿瘀内结、湿热内结、气阴两虚、脾虚夹湿,实证分别为:瘀、湿、热、痰、浊,虚证分别为:脾虚、肾虚、气虚、阴虚、阳虚;排名前5位的舌质为淡暗、红、暗红、淡红、淡白,舌苔为白腻、薄白、黄腻、薄黄、少苔,脉象为细、数、沉、滑、弦。患者死亡率为6.02%(21/349),男:女为1:4.25,男女患者死亡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5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较高,感染、恶性肿瘤是其主要死因,其次为狼疮性脑病、急性心肌梗死;50岁以下患者主要死因亦为感染,其次是狼疮性肾炎。结论?SSLE高发于中青年人群,死亡率较高,患者常伴有多个重要脏器/系统受累,中医证候以脾肾两虚、瘀湿内结等虚实夹杂证为主要表现,感染、恶性肿瘤及狼疮活动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23.
摘 要目的:探讨益心舒片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嵩县人民医院 2016 年 5 月 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 60 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0 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 (30 例接受常规西医联合益心舒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绞痛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 高于对照组的 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硝酸甘油使用量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接受益心舒片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绞痛症状,降 低硝酸甘油用量。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1例因2型糖尿病致足部重度感染合并下肢缺血患者的中西医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CPHD并发RHF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祛痰,吸氧,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等;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苓桂术甘汤。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短轴缩短率(righ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RVFS)[(43.3±1.6)、(26.5±1.0)%]显著高于对照组[(40.5±2.7)、(23.4±2.5)%],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RVVd)、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Vs)[(45.3±1.9)、(36.7±1.6)ml]显著低于对照组[(48.0±2.7)、(39.4±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Lee氏心衰积分[(9.4±2.8)、(2.5±0.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7±4.6)、(4.2±0.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为(64.6±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并发RHF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吴飞翔  吴君平  吴晋兰 《新中医》2019,51(1):115-1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固表利咽法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gA肾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固表利咽为主的中药治疗;疗程均为6月,记录所有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后2月、4月、6月时中医证候积分、感冒次数及安全性指标,并评价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在半年内的治疗后感冒次数均比治疗前减少(P 0.05),且试验组感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咽干、发热恶寒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试验组上述各项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后2月、4月、6月,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试验组总积分下降较对照组同时间段更显著(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益气养阴、固表利咽法可以明显改善IgA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患者的感冒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9年1月内收治的8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均为44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而研究组给予罗红霉素分散片与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治疗,治疗14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咳嗽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慢性咳嗽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分期辨治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期辨治,观察治疗期间2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4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期辨治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