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618篇 |
免费 | 1989篇 |
国内免费 | 10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1篇 |
儿科学 | 634篇 |
妇产科学 | 618篇 |
基础医学 | 1453篇 |
口腔科学 | 457篇 |
临床医学 | 9759篇 |
内科学 | 5034篇 |
皮肤病学 | 318篇 |
神经病学 | 594篇 |
特种医学 | 16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9篇 |
外科学 | 4938篇 |
综合类 | 19915篇 |
预防医学 | 7923篇 |
眼科学 | 322篇 |
药学 | 10618篇 |
125篇 | |
中国医学 | 8509篇 |
肿瘤学 | 6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46篇 |
2023年 | 1219篇 |
2022年 | 1506篇 |
2021年 | 2193篇 |
2020年 | 1353篇 |
2019年 | 1364篇 |
2018年 | 594篇 |
2017年 | 1140篇 |
2016年 | 1407篇 |
2015年 | 1939篇 |
2014年 | 3676篇 |
2013年 | 3617篇 |
2012年 | 4467篇 |
2011年 | 5040篇 |
2010年 | 4703篇 |
2009年 | 4592篇 |
2008年 | 5300篇 |
2007年 | 4721篇 |
2006年 | 4653篇 |
2005年 | 5024篇 |
2004年 | 2644篇 |
2003年 | 2400篇 |
2002年 | 1870篇 |
2001年 | 1640篇 |
2000年 | 1256篇 |
1999年 | 889篇 |
1998年 | 718篇 |
1997年 | 647篇 |
1996年 | 524篇 |
1995年 | 557篇 |
1994年 | 424篇 |
1993年 | 260篇 |
1992年 | 188篇 |
1991年 | 225篇 |
1990年 | 173篇 |
1989年 | 179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对肺移植受者等待供肺期间改善其身心状态的效果。方法将拟行肺移植受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等待供肺期间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于患者入院时和干预后分别测定其心理和生理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收缩压、脉率和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降低肺移植受者等待供肺期间的负性情绪,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建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评分标准,观察肾上腺病理损伤和血清皮质酮的变化.方法 将10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胰腺炎组(AHNP组),设立0、1、3、6、12、24h时间点,其中AHNP12h组11只,24h组15只,其他各时间点均为8只.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100 g)逆行胰胆管注射法造模,测定血清淀粉酶、皮质酮水平,观察胰腺和肾上腺病理表现,并进行评分.结果 AH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评分进行性升高,血清皮质酮在1h达高峰,为1252.7μg/L,维持至3h,为1214.1 μg/L,然后迅速下降,至12、24h低于SO组同期皮质酮水平(P>0.05).肾上腺病理评分逐渐升高,在1~3h之间病理改变最快,由2.08分升至5.26分,3h后病理损伤减慢,12h(7.14分)与24h(7.53分)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皮质酮水平处于高峰时,肾上腺皮质病理改变加重最快,此时对肾上腺进行保护治疗,可能是防治胰腺炎相关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深入探讨影响ICU患者家属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为医护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供参考.方法 对12名ICU患者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归纳出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心理状态,家属自身知识缺乏及对患者预后的担忧,社会因素(如经济压力、信息支持、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等).结论 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信息支持力度;实施弹性探视制度,满足家属个体化探视需求;转变观念,重视ICU患者家属的心理体验,加强对ICU患者家属的关怀.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下和开放手术治疗青壮年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6期)、MEDLINE(1966年至2011年6月)、EMBase(1966年至2011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1年6月)、PubMed(1966年6月至2011年6月)、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的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关节镜与开放手术比较治疗青壮年患者(18~55岁)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含2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肩关节Rowe评分(WMD=4.43,95%CI2.27~6.59),关节镜手术治疗组优于开放手术治疗组。但二者在术后肩关节不稳复发(RR=1.31,95%CI0.51~3.34)、术后神经损伤(RR=0.51,95%CI0.11~2.32)、术后再手术(RR=0.49,95%CI0.11~2.27)、术后恢复伤前功能(RR=0.96,95%CI0.80~1.15)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手术治疗青壮年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术后肩关节Rowe评分具有优势,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予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以"T"形薄型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21~69岁,平均54.4岁。根据桡骨远端骨折分型,B2型8例,B3型22例,C1型14例。结果 41例得到6~2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Gartland和Werleg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35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95.1%。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适应早期功能锻炼需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7.
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13~19个月的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异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牵引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牵引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8例。结果本组获随访6~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6周。根据Aro功能评价:优20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弹性牵引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断钉和骨不连的力学机理,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预防方法.方法:将静力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尾翼状,在粉碎、横断、斜型骨折模型上测量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和骨折断端间的压力并与静力固定比较.临床随访、分析86例股骨和胫骨骨折静力交锁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静力固定必然产生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其大小约等于正压力;改良交锁钉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剪力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86例中,骨延迟愈合、骨不愈合和断钉分别为7例(8.14%)、3例(3.49%)、2例(2.34%).结论:骨不连是应力遮挡和血供障碍的必然结果;钉-钉间剪力、骨不连又是造成断钉的重要原因.预防方法是使用动力交锁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0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骨不连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纤维蛋白胶注射治疗骨不连的有效性.方法 从患者髂前上棘抽取骨髓10 ml,体外分离、培养、扩增获取BMSCs,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后经皮注射治疗19例骨不连.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5~24 个月,平均10.7个月.结果 注射后6个月,14例达到临床及放射学骨折愈合标准,骨折愈合时间3~6 个月,平均4.1个月.其余5例无骨折愈合征象,视为失败.注射后未发生感染,未出现供区并发症. 结论自体BMSCs复合纤维蛋白胶注射疗法可有效地治疗骨不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