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74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501篇
内科学   3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652篇
预防医学   593篇
药学   238篇
  4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与腹痛及腹部不适症状相关的排便习惯改变的长期反复发作是肠易激综合征(IBS)和胶原性结肠炎(CC)的共有症状。该研究旨在明确IBS和CC患排泄物中能否检测到炎性标志物,并探讨此种检测能否作为一种无创性方式用于这些功能紊乱性疾病的鉴别。材料与方法:采集18例CC患、46例IBS患和20例健康对照(HC)的粪便,经处理后留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法测定嗜酸粒细胞蛋白X(EPX)、髓过氧化物酶(MPO)、纤维蛋白溶酶、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IBS组(中位数0.44μg/g,95%CI0.25~1.8;P〈0.001)和HC组(中位数0.46μg/g,95%CI0.21~1.3;P〈0.001)相比,EPX水平在CC组中有所增加(中位数3.81μg/g,95%CI0.47~16.2)。另外,MPO水平在CC组中也有所增加(中位数11.7μg/g,95%CI2.0~124),显高于IBS患组(中位数1.7μg/g,95%CI0.81~5.2;P〈0.01)和HC组(中位数2.5μg/g,95%CI1.1~6.3;P〈0.05)。  相似文献   
52.
谭亚军  陈丽莎  姚义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2):F0003-F0003
蜂房喻夫尼菌(Hafnia alvei)是哈夫尼菌属的唯一代表菌种,为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人的肠道、污水、土壤和乳制品中,与某些肠道致病菌的血清有交叉凝集反应,常被误诊。我们于2005年4月在一健康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粪他中检出1株与福氏4型志贺菌血清凝集的蜂房哈夫尼菌,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ELISA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斌  陈友土  胡含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5):345-345,351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63例秋冬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测定其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163例,阳性率62%。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分别与<6个月婴儿组、>2~6岁幼儿组作比较均(P<0.05),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素感染的高发期。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较敏感的方法,对临床诊断该病可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大肠癌组织APC基因第15外显子突变集中区(MCR)的突变情况,探讨检测粪便脱落细胞中APC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22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9例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并检测10例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的突变体.结果:22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9例检出APC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9%(9/22).10例粪便标本中有4例APC突变体阳性,检出率为40%(4/10).癌组织与相应患者的粪便APC基因检测一致率为90%(9/10).结论:APC基因突变为散发性大肠癌常见的分子事件,粪便中APC基因突变体检测为无创性检查,且基本反映了癌组织的APC突变状况,故有望成为大肠癌诊断的分子途径.  相似文献   
55.
1 临床特征。在医院门诊中,腹泻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它主要是以病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形态稀薄为主要特征。一般的腹泻,排除继发于其它疾病的腹泻外,大体上可以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和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三类。对这些不同病因的腹泻,临床医生虽然可以根据病人症状表现及病史加以区别,但若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诊断,仍有赖于化验室的粪便常规镜检,为此在腹泻病人治疗中,粪便常规镜检具有举足轻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粪便中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结直肠镜检查证实良性结直肠疾病者50例(A组)、结直肠癌患者50例(B组)、同期健康查体患者100例(C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PCR对上述患者粪便中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进行检测,判断上述标本中各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根据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评价其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16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率分别为26%、70%和14%;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8%、54%和16%。上述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肠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及FHIT诊断肠癌的敏感性分别为0.70和0.54,特异性分别为0.74和0.82。结论: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在肠癌患者粪便中显著增高,可作为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大便比色卡能否提高医生对陶土色大便的识别率及医生对胆道闭锁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对儿童保健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列出12张大便照片,包括5张正常婴儿大便和7张胆道闭锁患儿的陶土色大便,提供大便比色卡比对前后,请医生辨认颜色正常大便或不正常大便,同时调查胆道闭锁相关知识。结果共收集问卷200份,参与问卷调查者来自国内24个省市的医疗单位,90名(45. 0%)医生首次能正确识别出所有陶土色大便。仅有113名(56. 5%)医生接诊黄疸患儿时关注大便颜色,87名(43. 5%)医生接诊黄疸患儿较少或不关注大便颜色,96名(48. 0%)医生对胆道闭锁这个疾病不熟悉,50名(25. 0%)医生错误地认为胆道闭锁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104名(52. 0%)医生未听说过大便比色卡。在提供大便比色卡比对后,儿童保健科医生识别陶土色大便照片为异常大便的总体比例从81. 9%提高到93. 8%,并且对于图1中的2号、3号、6号、9号、11号陶土色大便照片正确识别率均有明显提高(P 0. 05)。经过大便比色卡对比后,三级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识别陶土色大便照片为异常大便的总体比例从83. 7%提高到93. 1%(P 0. 05);一、二级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识别陶土色大便照片为异常大便的总体比例从80. 3%提高到94. 4%(P 0. 05)。按医生职称分为主治医师及以下组和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组,经过大便比色卡对比后,两组医生对陶土色大便正确识别率明显升高(P 0. 05)。结论儿童保健科医生对胆道闭锁认识和警惕性不足,大便比色卡能提高医生对陶土色大便的正确识别率,推广大便比色卡的应用及加强对于胆道闭锁基础知识的宣传及学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8.
人工肛门灌肠是将灌肠液经人工肛门灌入肠道.是肠梗阻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肠道手术前必要的肠道准备工作.在普外科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普外科护士最为头痛的灌肠方式.因为人工肛门无肛门括约肌,所以灌入的液体无法在肠道内保留.另外,一般人工肛门均是位于腹部,不便于放置大便器.因此,灌入后流出的液体连同粪便就会污染患者的身体及床单元,有时也会污染操作者.  相似文献   
59.
建立柱前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MS)定性、定量表征小鼠粪便内中短链脂肪酸的方法,并用于评价其在抗生素处置前后小鼠粪便样品中的变化。动物实验方案获得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以3-硝基苯肼为衍生化试剂,对衍生化反应条件、色谱及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粪便中16个中短链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方法。所有分析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重复性RSD小于6%,加样回收率介于80%~120%之间,样品36 h内稳定性RSD小于7%;联合抗生素处置后小鼠粪便内的中短链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乳酸等含量明显降低,而庚酸和丁二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粪便内中短链脂肪酸的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粪便菌群移植(FMT)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50只6~8周龄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HB组、恩替卡韦(ETV)组、综合治疗(ETV+FMT,EFMT)组和阻断剂(TAK-242+ETV+FMT,EFMT-TAK)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处理。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每隔10 d留取5组小鼠粪便标本,12周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肝脏组织及血液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损伤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高通量测序进行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HB组小鼠体重显著减轻(P<0.05),ETV组、EFMT组及EFMT-TAK组小鼠体重与CHB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回升(P<0.05)。(2)CHB组小鼠组织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ETV组评分较CHB组降低(P<0.05),EFMT组及EFMT-TAK组评分均较ETV组降低更显著(P<0.05),EFMT-TAK组比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