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9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06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54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464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372篇
外科学   3306篇
综合类   730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胸椎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在胸椎节段应用椎弓根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力学可行性。方法:5副成人新鲜尸体胸椎(T1-8), 分解为40个单一椎体标本,每一标本左右两侧分别使用经椎弓根入路法(n=40)和旁路法(n=40)植入螺钉,并进行螺钉沿椎体矢状轴拔出强度的力学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拔出强度。结果:旁路法植入螺钉后出现两种情况A和B,A:19个椎体(47.5%),为螺钉经横突后沿椎弓根外壁固定至椎体;B:21个椎体(52.5%),为螺钉经椎弓根外侧皮质至椎体。旁路法中A植入螺钉的拔出强度为(827.01±260.00)N,旁路法中B植入螺钉的拔出强度为(954.25±254.00)N。结合A、B两种情况,旁路法中植入螺钉的平均拔出强度为(890.63±342.00)N,胸椎经椎弓根入路螺钉的拔出强度为(1 001.23±220.00)N,二者比较,旁路法螺钉的平均拔出强度较经椎弓根入路法螺钉的拔出强度降低11.0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椎椎弓根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力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经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入路手术42例,后入路手术40例。通过X线、CT片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前路较后路手术组时间长、出血量多,椎管清除率及植骨融合率均高;前入路组较后入路组椎体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二组后凸Cob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丢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3.
本文报告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该病的临床表现有脊柱后凸,瘫痪,疼痛和压痛。X 线片可见椎体溶解破坏和压缩,伴有椎旁软组织影。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根据 X 线和临术特征讨论了与脊椎结核、转移性骨肿瘤、化脓性脊椎炎、椎体骨软骨炎及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4.
李保华 《河北医学》2014,(4):584-587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对所选患者使用后路开窗减压与在伤椎及正常椎体内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后突角( Cobb’ s角)并定期做好对椎体高度变化的记录。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患者的伤椎骨愈合时间在4个月左右,术后2周椎体高度为正常高度的(93.82±4.03)%与术前的(55.23±3.51)%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t=4.304,P<0.05),且经观察,术后6个月,其高度无丢失,Cobb’s角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t=3.901,P<0.05),Oswestry 评分明显减少、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有明显提高(t=6.503,X2=21.037,P<0.05)。结论: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颈胸段骨折、脱位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及Codman、Slimlock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15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76.
选择性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颈椎过伸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选择性融合治疗合并多节段退变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收治的16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实施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予以脱水、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获得了骨性融合,神经功能障碍按JOA评分由术前14~16(平均15.2±1.3)分改善至术后16~17(平均16.7±0.6)分。结论选择性融合治疗多节段退变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颈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7.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1994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247例65岁以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168例获得0.5~5年随访;把病例分为非固定组111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或 横突间植骨、小开窗切除或半椎板减压)和固定组57例两组。将两组中各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者30例。JOA评分优良率,非固定组为92.1%,固定组为94.3%。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腰椎不稳时,治疗以单纯减压为主,双侧小开窗或单侧小开窗 对侧半椎板减压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患者的要求,手术方法应人而异。内固定组与非固定组疗效经标准化处理无明显差异。但非固定组的治疗费用远远低于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78.
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9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9例中仅有l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13~42个月,平均25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MRI有利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9.
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评估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估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的可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和可重复性(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及其对胸腰椎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入院的胸腰段骨折患者38例,均行胸腰椎X线、CT、MRI检查,经过神经学查体将神经损伤状态分为:无损伤、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按照ASIA系统进行运动功能分级(ASIA B、C、D)。根据影像学检查将骨折形态分为:压缩型、爆裂型、减力及旋转型、牵张型;将后纵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分为:无损伤型、不确定型、断裂型。分6组医生根据TLICS系统进行评定,计算损伤程度评分,并根据评分决定其治疗方案。3个月后进行再次评估。使用Cohen加权kappa系数(unweighted Cohen kappa coefficients)对TLICS总评分、骨折形态分型、神经损伤分型、PLC损伤分型、最终治疗方案等观察项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根据TLICS评分选择治疗方法,评估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计算TLICS亚类(骨折形态、PLC损伤状态、TLICS总分数、治疗推荐),Kappa系数位于中度和较高一致性之间(0.46~0.73),针对神经损伤状态亚类的Kappa系数为0.93,为高度一致性,诊断可信度较高,2次可信度评估的Kapp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相同方法分析TLICS系统可重复性,Kappa系数也位于中度和较高度一致性之间(0.42~0.75),针对神经损伤状态的Kappa系数为0.94,为高度一致性。TLICS系统诊断准确率为95.3%,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7.3%。38例患者中6例TLICS总分≤3的患者均选择非手术治疗;6例=4分的患者其中2例行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26例≥5分的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患者8例,均未手术;有神经损伤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性损伤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14,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马尾神经损伤5例,术后22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率为73.3%。术后无神经损伤加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TLICS分类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且使用简单,易于掌握,此方法对胸腰椎损伤的评估较全面和准确,可以作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特点,分析损伤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腰椎病变患者277例,其中9例出现神经损伤(男4例、女5例),年龄42~78岁,平均56.7岁。腰丛损伤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神经根损伤7例。手术操作损伤3例,螺钉位置不正确损伤2例,血肿压迫2例,混合因素1例,原因不明1例。予非手术治疗5例,再次手术4例。结果 9例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操作直接损伤的3例中2例部分恢复,1例完全恢复;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所致的神经根损伤完全恢复;2例血肿压迫所致神经损伤者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混合因素导致马尾神经损伤的1例患者部分恢复;损伤原因不明的1例完全恢复。结论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的神经并发症以神经根损伤多见。神经损伤有显露和手术方式的客观原因,但术者的操作可能是更主要的因素。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术中操作要谨慎细致,以预防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