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6篇 |
免费 | 368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7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137篇 |
基础医学 | 493篇 |
口腔科学 | 398篇 |
临床医学 | 916篇 |
内科学 | 529篇 |
皮肤病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146篇 |
特种医学 | 2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534篇 |
综合类 | 773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21篇 |
眼科学 | 45篇 |
药学 | 120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45篇 |
肿瘤学 | 3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267篇 |
2020年 | 288篇 |
2019年 | 175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74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297篇 |
2013年 | 381篇 |
2012年 | 304篇 |
2011年 | 329篇 |
2010年 | 277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237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胎盘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胎盘植入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胎盘植入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无胎盘植入的70例孕妇作为无胎盘植入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测量胎盘血管参数指标[血管化指数(VI)、流量指数(FI)、血管流量指数(VFI)]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性分析明确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胎盘植入预测模型预测胎盘植入发生的价值。结果 胎盘植入组与无胎盘植入组孕妇的年龄、流产史、前置胎盘、剖宫产史、VI、FI、VFI、PI、RI、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盘植入组中年龄≥35岁、有流产史、前置胎盘、剖宫产史的孕妇占比高于无胎盘植入组,VI、FI、VFI、S/D高于无胎盘植入组,PI、RI低于无胎盘植入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FI、VFI、PI、RI、S/D预测胎盘植入发生...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外侧壁三维形态学特征及跟骨解剖型钢板的匹配度.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100例(男50例,女50例)保留正常跟骨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薄层原始数据.采用表面重建法(SSD)重建跟骨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拓扑窄区分割技术提取跟骨;应用三维空间点、线二元素结合的测量模式进行跟骨外侧壁相关参数的测量;并模拟和观察常用跟骨解剖型钢板的置放情况. 结果 本研究中男性组跟骨外侧壁的长度、高度、跟骨前部高度及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平均分别为(80.4±3.8)、(45.4±3.0)、(24.2±2.2)、(29.3±3.1)mm;女性组平均分别为(69.5±4.2)、(36.2±3.1)、(21.1±1.1)、(23.5±2.5) 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跟骨前部长度平均为(21.3±1.5) mm,女性组平均为(21.1±1.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Gissane角和B(o)hler 角平均分别为128.4°±11.7°、51.2°±6.1 °,女性组分别为124.3°±8.6°、58.3°±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钢板匹配度分析中,不同类型钢板均可较理想地贴附骨面,但仍有部分钢板需剪切或折弯. 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跟骨骨折的解剖复位标准及畸形愈合矫形术前计划提供了一组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对跟骨解剖型钢板匹配度的深入认识可协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内置物并正确置放. 相似文献
53.
54.
Carpal bone postures and motions are abnormal in both wrists of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 tea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isco JJ Pike S Hulsizer-Galvin DL Akelman E Weiss AP Wolfe SW 《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03,28(6):926-937
PURPOSE: The recent ability to measure 3-dimensional in vivo carpal kinematics has facilitated the noninvasive study of complex carpal bone motion.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flexion/extension carpal kinematics of both wrists in 8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 (SLIL) tears by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imaging and a markerless bone registration technique. Carpal bone neutral posture and flexion/extension motion of both wrists of the injured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arameters in wrists of 10 uninjured male and female volunteers (normals). RESULTS: The neutral posture of the injured scaphoid and lunat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extended than those of normals. In these patients, however, the postures of the scaphoid and lunate in the contralateral uninjured wrists also were abnormal and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injured wrist. In addition, extension of the lunate and flexion of the scaphoid in both the injured and uninjured wris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normal but no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CONCLUSIONS: This study was unable to attribute altered carpal posture and motion to SLIL tears because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in both wrists of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injury. The etiology of abnormal wrist kinematics in the asymptomatic wrist of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tears of the scapholunate ligament is not known. 相似文献
55.
三维DSA在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三维DSA(3D DSA)在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1例下腔静脉(IVC)闭塞情况复杂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经二维DSA(2D DSA)后前位检查确诊后,加做3D DSA检查.由2名介入放射专业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阅读2D DSA和3D DSA图像以评价IVC解剖结构,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者对血管的显示情况.根据2D和3D DSA检查结果施行IVC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3D DSA均能准确显示IVC闭塞端位置、形态、侧支血管开口及其空间位置关系,检出侧支血管起源于闭塞端9例;2D DSA能显示闭塞端位置、形态、侧支血管开口及其空间关系7例,检出侧支血管起源于闭塞端2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07和5.14,P<0.05).仿真血管内镜成像显示IVC内游离血栓3例、附壁血栓1例.全部患者均治疗成功,1例并发IVC破裂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3D DSA在IVC闭塞的诊断中能提供有价值信息,对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验证3D打印经皮导板辅助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采用PKP治疗的60例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36例,年龄72~86(76.5±7.9)岁,其中30例采用常规PKP治疗(常规组),30例采用3D打印经皮导板辅助PKP治疗(导板组)。观察术中椎弓根穿刺时间(穿刺针到椎体后缘)及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总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椎管型骨水泥渗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伤椎前缘压缩率。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椎管型骨水泥渗漏并发症发生。导板组椎弓根穿刺时间(10.23±3.15) min,透视次数(4.77±1.07)次,手术总时间(33.83±4.21) min,总透视次数为(12.27±2.61)次;常规组椎弓根穿刺时间(22.83±3.09)...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为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行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1.7±11.3)min,切口长度平均(7.1±3.5)cm,术中出血量平均(55.1±7.7)ml,术后平均住院(6.7±1.6)d;4例患者术后使用止痛剂。术中肠道浆膜损伤1例,未影响补片修补;术后切口轻度感染1例,积极治疗后痊愈,未取出补片,无血清肿、肠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个月,随访率100%,无一例复发。结论: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是安全、有效、可行、实用的,治疗效果较好,结合了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的优点,术后患者康复快,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利用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与髂总动脉长度的关系,从而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腹盆腔CTA检查患者43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患者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Mimics软件联合Geomagic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间分叉角度和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所对应椎体。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对应椎体位置及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439例患者腹盆腔血管和腰骶椎三维模型,均清楚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439例患者中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为平均(49.1±12.4)°,分叉开口位于L3~4有38例,L4上1/3有63例,L4中1/3有89例,L4下1/3有135例,L4~5有114例。左右髂总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45.6±15.6)mm和(43.3±15.4)m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分叉开口位置高度存在负相关关系(r=-0.172,P<0.05),该分叉角度与左右髂总动脉长度也存在负相关关系(左侧:r=-0.171,P<0.05;右侧:r=-0.164,P<0.05)。结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开口位置越低,其角度越大,相应髂总动脉长度越短,经股动脉行对侧髂内动脉直接插管距离短、易操作,成功率高;反之,插管路径就延长,直接插管难度增加,需用成襻插管技术,或进一步结合髂内外动脉分叉角度,评估是选择对侧还是同侧髂内动脉插管。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髂骨瓣临床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旋髂深血管支髂骨瓣对1例股骨骨不连和5例胫骨骨缺损或骨不连的患者进行骨缺损修复.术前注射造影剂后采用CT扫描,应用Amira4.0软件对髂骨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构建患者个性化骨瓣.根据患者骨缺损大小,进行个性化骨瓣三维构建,对患者进行髂骨瓣的点、线、面描记,用以指导手术切取. 结果三维重建患者个性化骨瓣6个,所重建个件化髂骨瓣能够清晰显示血管、骨骼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关系.6例患者所显示的骨瓣主要血供主干都与术中检查相符.术前测量旋髂深动脉起点距髂前上棘平均4.28 cm,旋髂深动脉主干血管外径平均为2.4 mm,穿支血管数平均为3条.术后6例患者获6个月~2年1个月(平均1年3个月)随访,髂骨瓣全部成活且Ⅰ期愈合,术后3~5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 结论通过血管造影下肢CT扫描,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髂骨瓣的三维动态解剖,重建的组织瓣能够准确地标示术中切取范围,避免了术中血管的副损伤,保证了髂骨瓣良好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0.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与常规手术比较,探讨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二踝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设计手术组(A组)12例,常规手术组(B组)12例.A绀手术前采取CT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快速成型与个体化标本预手术.比较两组的切开暴露时间、复位与固定时间及手术疗效优秀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两组切开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102);A组手术复位与固定时间为(45.43±9.38)min,低于B组(58.61±12.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8,P<0.05);A组于术疗效优秀率为83.3%,B组手术疗效优秀率为66.7%.结论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技术可提高三踝骨折手术效率与精确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