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4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269篇
口腔科学   237篇
临床医学   813篇
内科学   799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341篇
特种医学   9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09篇
综合类   797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840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42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8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6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无乳链球菌分离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各类感染标本,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双纸片协同试验(D试验)确定其耐药表型。结果分离的118株无乳链球菌主要分离自妇产科,占36.4%,标本主要来源于阴道分泌物,占36.4%;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8.5%和53.4%,其中耐药表型以cMLSB型为主,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次之,为22.0%;2011年分离的无乳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28.6%,高于2010年的12.2%(P<0.05);其中未发现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药物应用价值应重新评价,近年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脑膜炎奈瑟菌菌群分布、变异及耐药情况,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度山东省流脑疑似病例及流脑监测点流行期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健康人群1097人。从咽拭子检出脑膜炎双球菌13人,带菌率为1.19%,分离菌株中,A群3株,B群1株,C群1株,W135群4,I群2株,X群2株。带菌率,15~19岁为5.77%,其他年龄为0.43%(P〈0.01)。检测10例流脑病例脑脊液(或血清),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30份,“两脑”项目哨点医院送检脑炎、脑膜炎疑似病例脑脊液(或血清)标本184份,RT—PCR检出l株A群菌(流脑病例)、3株C群菌(“两脑”病例)。用分离的9株菌株进行药敏试验,1株B群菌株对12种抗生素均敏感;其他8株对氨苄青霉素、阿齐霉素、美洛培能、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齐霉素、氯霉素、利福平、萘啶酸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均耐药,对青霉素1株耐药.对环丙沙星6株耐药,对左氧氟沙星6株耐药。[结论]目前山东省流脑疫情以A群、C群为主,从健康人群中检出W135群菌株,部分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环境致癌因子苯并芘(B[a]P)所致DNA损伤修复与ERCC2/XPD单核苷酸多态(SNP)的关联。方法收集282例辽宁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外周血8ml,常规提取淋巴细胞及DNA,采用Taqman实时定量PCR检测ERCC2/XPDLys751Gln(rs13181),Asp312Asn(rs1799793)和Arg156Arg(rs238406)的基因型;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应用B[a]P及S9活化系统,诱导BPDE-DNA加合物的形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PDE-DNA加合物含量;分析BPDE-DNA加合物水平与ERCC2/XPD SNP位点的关联。结果携带ERCC2/XPD Arg156Arg位点AA基因型个体BPDE-DNA加合物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50~70岁和≥70岁年龄组人群的加合物水平高于≤30岁年龄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样显示,ERCC2/XPD Arg156Arg位点SNP及年龄对BPDE-DNA加合物含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2/XPD Arg156Arg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与BPDE-DNA加合物的DNA修复能力降低相关联,可能会增加肿瘤易感风险。  相似文献   
64.
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了解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索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以1997年2月~1998年8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发生及未发生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各20例,采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equencel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扩增HLA-DR基因区18对等位基因。判定HLA-DR抗原的型别。计算HLA-DR抗原各型别出现频率并分析其在2组间的差别。结果 DR3、DR51在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5%,40%,在非宫内感染组分别为20%。15%,OR值分别为3.27(0.67~17.08)、3.78(0.69~23.02).P分别为0.18,0.16。DR53在非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为60%,在宫内感染组为35%,OR值为0.36(0、08~1.54)P为0.20,均未达显性差异。结论 DR3、DR51有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型.DR53有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石磊  王陵  王军  张扬  雷伟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2):60-61,76
目的:减少椎弓根螺钉伪影对其周围骨计量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绵羊腰椎内植入椎弓根螺钉后,行去钉扫描和带钉扫描后,以去钉扫描组为对照组,带钉扫描组为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分割阈值对实验组螺钉周围骨质进行图像重建分析,结果与对照组钉道周围骨质情况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分割阈值对于减少螺钉伪影的影响及真实反映螺钉周围骨质情况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分割阈值为1 000时比较,当实验组分割阈值为1000时,实验组螺钉周围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钉道周围骨量(P<0.05);当实验组分割阈值为1 500时,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5);当实验组分割阈值为2000时,对照组钉道周围骨量明显优于实验组螺钉周围骨量(P<0.05).结论:通过一定程度的提高分割阈值,有效地减少了螺钉伪影的影响,有利于准确了解螺钉周围骨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调查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酶菌株;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88.0%;而非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68.0%、70.0%、22.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有较高的敏感率(>73.1%),而非产ESBLs菌株对上述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4.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为34.2%;产酶菌株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包括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结论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已较为普遍,且产酶菌株多为多药耐药菌株,临床应重视此类菌株的出现,加强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67.
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和演进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第三代遗传标记,充分反映了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正成为肝癌遗传易感性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8.
21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目的 调查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对217例NGU进行人支原体(Mh)和解脲脲支原体(Uu)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217例患者中Uu,Mh的检测率分别为25%和9.2%,混合感染率为1.8%,总检出率为36.0%;U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霉素和普那霉素(原始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7.8%、9.3%、14.8%、44.4%、46.3%和7.4%;Mh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30.0%、10.0%、25.0%、65.0%、55.0%和15.0%。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Uu和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治疗两种支原体感染以原始霉素和交沙霉素最好,其次为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血培养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非重复病原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0株血培养病原体中,革兰阴性杆菌306株(45.67%),革兰阳性球菌329株(49.11%),真菌35株(5.22%);检出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88%)、大肠埃希菌(19.4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98%)。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的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耐药率为0~20.34%)高。革兰阴性杆菌(不动杆菌属除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27.27%;耐药率最高的革兰阴性菌为不动杆菌属。血培养真菌分离率较高的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38%)及白假丝酵母菌(1.79%)。结论早期送血培养做病原学检查,重视血培养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并加强监测,可及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0.

Background

Sever acute malnutrition severely suppresses every compon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leading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and severity to infection. However, symptoms and signs of infections are often unapparent making prompt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very difficul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magnitude of bacteraemia and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among severely malnourished children.

Methods

Severely malnourished children admitted in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were enrolled between October, 2009 to May, 2010.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processed and bacterial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standard bacteriological procedures. Then,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attern of the isolate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Kirby-Bauer technique.

Results

Bacteraemia was seen in 35 (20.6%) of the 170 study subjec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35 bacterial isolates, Gram positive bacteria constitute 24(68.6%) of the isolates, wh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the leading Gram positive isolate while Klebsiella species were the dominant Gram negative isolates. Twelve (7.1%) children died and 4 (33.3%) of them had bacteraemia. While susceptibility was more than 80% to Gentamicin, Ciprofloxacin and Ceftriaxone, increased level of resistance was documented to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such as Amoxycillin, Co-trimoxazole and Chloramphenicol.

Conclusion

High prevalence of bacteraemia with predominating Gram positive isolates and increased level of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was shown among severely malnourished children in Jimma.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revise the current guideline for antibiotic cho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