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16篇
  免费   5676篇
  国内免费   3904篇
耳鼻咽喉   1996篇
儿科学   232篇
妇产科学   2353篇
基础医学   3865篇
口腔科学   525篇
临床医学   8114篇
内科学   5152篇
皮肤病学   339篇
神经病学   553篇
特种医学   47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14870篇
综合类   1288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861篇
眼科学   227篇
药学   3069篇
  8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21251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710篇
  2022年   1537篇
  2021年   1913篇
  2020年   1839篇
  2019年   1596篇
  2018年   1457篇
  2017年   1803篇
  2016年   2388篇
  2015年   2085篇
  2014年   4116篇
  2013年   3556篇
  2012年   4729篇
  2011年   5255篇
  2010年   4609篇
  2009年   4453篇
  2008年   4371篇
  2007年   4890篇
  2006年   4612篇
  2005年   4509篇
  2004年   3511篇
  2003年   3094篇
  2002年   2642篇
  2001年   2546篇
  2000年   2067篇
  1999年   1549篇
  1998年   1330篇
  1997年   1171篇
  1996年   690篇
  1995年   596篇
  1994年   507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73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党艳丽  郑维国  辛晓燕 《医学争鸣》2004,25(12):1126-112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激酶 1(DAPK1 )基因CpG岛甲基化及其表达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32(鳞癌 1 8,腺癌 1 4 )例宫颈癌组织DAPK1基因CpG岛甲基化修饰及蛋白表达 .结果 :宫颈癌中DAPK1基因甲基化扩增阳性率明显增高 5 6 .3% ,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鳞癌与腺癌甲基化扩增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宫颈癌中DAPK1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 1 5 .6 3% ,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鳞癌和 7例与腺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DAPK1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修饰能抑制DAPK1的转录 ,使DAPK1蛋白不表达 ,丧失抑癌作用 ,是促进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对 36例膀胱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W形回肠代膀胱术 ,并对术式进行改进。结果 :36例手术时间平均 4 .2h。术后 31例随访 4~ 19个月 ,平均 10 .6个月 ,无严重并发症 ,均无瘤生存。患者一般于术后 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 ,日间尿控率为 10 0 % ,术后 3、6、12个月夜间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 2 2 .5 %、11.1%及 6 .2 %。术后 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 (36 0± 30 )ml,最大尿流率 (13.6± 2 .6 )ml/s,剩余尿量 (11.5± 5 .8)ml,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新膀胱造影发现新膀胱呈球形 ,完全位于盆腔 ,未见输尿管反流。B超及IVU检查发现原上尿路积水 4例均明显减轻 ,其余未发现输尿管狭窄和上尿路积水征象。无高氯性酸中毒 ,肾功能正常。结论 :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创伤轻 ,并发症少 ;新膀胱容量大 ,内压低 ,顺应性好 ,功能接近于正常膀胱 ,保持原位排尿 ,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多效蛋白在大肠癌恶性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效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对大肠癌恶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染色 ,对 2 4例大肠癌组织和 19例大肠癌癌旁组织的多效蛋白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 4例大肠癌组织和 19例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多效蛋白mRNA的各有 18例。多效蛋白不但表达在肿瘤细胞 ,还表达在其他间质细胞中。大肠癌组织中多效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34%vs.9% ,P <0 0 5 )。 (94 % )大肠癌多效蛋白mRNA主要由内源性多效蛋白转录 ,且表达在肿瘤的 4个分期中 ,而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多效蛋白仅融合转录在Ⅲ、Ⅳ期肿瘤上 (31% )。结论多效蛋白尤其是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多效蛋白与大肠癌的恶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前列腺癌患者5例。年龄61 ̄83岁,平均70.4岁。临床分期T2bN0M0者2例,T3aN0M0者3例。Gleason评分6分者2例,7分者1例,8分者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5 ̄17.5ng/ml。T3a期患者植入治疗前先行内分泌治疗。术前制定治疗计划,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操作。术后观察PSA水平变化,连续3次PSA升高即为生化复发,观察术后尿路和直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8个月,PSA均明显下降,PSA为0.1ng/ml者3例,0.01ng/ml者1例,0.04ng/m1者1例。5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但6个月后逐渐好转。4例术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术后3个月均好转。未发现尿失禁、直肠溃疡等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确切,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85.
骨巨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T1WI上肿瘤实体表现为低、等信号,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强化。此外,MRI还可显示肿瘤内坏死、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结论MRI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可提高对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患者均为男性,平均58岁;声门上区21例(T1N0M0 5例、T1N1M0 6例、T1N2M0 4例、T2N0M0 2例、T2N0M0 3例、T3N2M0 1例),声门区10例(T2N0M0 3例、T3N0M04例、T3N1M0 3例),外院全喉切除术后1例(TNM分期不详);喉重建术31例,术后18例(56.25%)患者接受放疗。迟发性感染发生在术后1~10个月,平均术后5.6个月;1~3个月13例,4~6个月16例,7~10个月3例,合并颌下隙感染2例。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同时切开排脓或行局部扩大清创术,32例中23例(72.5%)切口内发现缝合丝线头。结果:10例10d左右完全愈合,22例愈合时间为15d~0,5年,平均2个月。随访2月~8年,失访5例,20例患者存活,9例患者拔管保留喉功能,死亡7例。结论: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颈部切口留有缝线、细菌感染、手术局部血运差、放射治疗等。  相似文献   
87.
88.
We report a patient suffering from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in whom neoplasms developed from the areas of altered signal which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benign and typical of the disease. MRI, despite two previous examinations 3 and 2 years before development of the tumour, gave no clue to an unfavourable outcome. Received: 18 January 1996 Accepted: 24 October 1996  相似文献   
89.
CT增强扫描在评价NSCLC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水平与CT增强程度的关系 ,从影像学角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在肺癌诊断、治疗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NSCLC病人进行动态螺旋CT扫描 (SCT) ,测量病灶增强幅度 ,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对病灶增强值、VEGF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肺癌病人CT增强值均数为 (36 .2 8± 6 .41 )HU ,VEGF阳性表达 2 1例 ,阴性表达 9例。VEGF在中晚期的阳性表达高于早期病人 (Ρ<0 .0 5)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Ρ <0 .0 5) ;癌灶增强值与VEGF阳性表达、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结论 NSCLC的CT增强程度能够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 ,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TNM分期 ,而且可以从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方面补充目前肺癌分期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0.
27例肾上腺肿瘤及增生中皮质醇症8例、嗜铬细胞瘤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髓质增生症及无功能性肿瘤各1例。定位诊断主要为CT检查及腹膜后注气造影。皮质醇症术前应有效地控制血糖;嗜铬细胞瘤术前使用皮质激素有助于患者顺利地度过手术关。本组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并阐述了手术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