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408篇
综合类   369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2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内源性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卡肌宁+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监测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内源性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插管前即刻两组心率(HR)均减慢,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前即刻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降低,与基础值比较R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3、5minHR、SBP、DBP与基础值比较F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R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础HR、SBP、DBP差异无显著性;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5minSBP、DBPR组显著低于F组(P(0.05);插管后1、3minHRR组显著低于F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插管后NO、ET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R组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能导致患者心血管反应及内源性NO、ET浓度升高,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控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02例,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51例患者在手术后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进行镇痛,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不进行相应的镇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在患者术后的12 h,24 h,36 h和48 h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睡眠质量良好率为96.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睡眠质量良好率为78.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及其睡眠质量良好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黎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23-1025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A组)和常规对照组(B组)各52例。所有患者检查前常规以2%利多卡因喷鼻腔、咽喉部4次,表面局部麻醉,1.5 ml/min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A组检查前5 min缓慢静脉输注咪达唑仑3.0 mg+芬太尼50 μg;B组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2组患者均在用药后2 min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2 min(T1)、用药后5 min(T2)、用药后10 min(T3)、用药后15 min(T4)及用药后30 min(T5)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中断检查及不良记忆等不适反应。结果:A组T1~T3 SBP、T1~T4 MAP和HR均较T0降低(P<0.05~P<0.01),而T5 SBP、T1~T4 MAP和HR及T1~T5 RR与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4 MAP和HR均较T0和A组增高(P<0.05~P<0.01),2组SpO2均较T0下降(P<0.01),但B组T1~T4 SpO2均低于A组(P<0.01)。B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和不良记忆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A组高(P<0.05~P<0.01),B组8例因刺激过大而中断检查。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是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良好镇静的理想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5 min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2.5 mg/kg;B组:静注芬太尼1μg/kg,5 min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2.5 mg/kg;C组:持续泵注丙泊酚1.5~2.5 mg/kg,三组丙泊酚泵注速度均为100 mg/min。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3组麻醉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术中、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体动反应,术中麻醉效果以及术毕清醒后1、5、15、30 min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并进行组间与组内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A、B两组术中、术后各时点的MAP降低、HR减慢;A组和B组镜检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药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两组在术毕清醒后各时点的VAS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胃镜检查术镇痛效果好,且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安全应于临床。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以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220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性质为慢性、持续性疼痛,初始剂量为25μg/h,贴膜每3日更换1次,如3天内出现暴发性疼痛用即释吗啡控制,3天后根据疼痛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结果 全组完全缓解25例(11.3%),明显缓解158例(71.8%),总有效率为83.1%.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发生率低.结论 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轻,能提高疼痛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七氟烷组全程持续吸入七氟烷做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两组在麻醉诱导后均采用瑞芬太尼静脉泵入,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后和术后的各项指标以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过程顺利,麻醉诱导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术中各时间段及术后心血管各因素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O.05),七氟烷组的苏醒和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拔管后即刻的Steward苏醒评分七氟烷组比对照组高。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效果良好,术中心血管功能平稳,麻醉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短,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麻醉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高龄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6例高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血压,记录术后拔管、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插管和切皮时实验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拔管、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适合高龄患者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静脉麻醉药物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或氯胺酮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离体实验模型———皮层和海马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皮层和海马脑片 ,随机分为对照组 (C)、损伤组 (I)、依托咪酯组 (E)、芬太尼组 (F)、氯胺酮组 (K)、依托咪酯 芬太尼组 (E F)和依托咪酯 氯胺酮组 (E K) ,每组脑片 10片。脑缺血损伤离体模型采用脑片缺氧缺糖损伤孵育10min和恢复正常孵育 2h方案 ,通过三苯基氯化四唑氮 (TTC)染色光密度测定法观察脑片损伤程度 ,Fluo 3荧光染色定量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定性观察脑片细胞内Ca2 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损伤组脑片TTC染色光密度显著降低 ;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增高 (P <0 .0 1)。与损伤组比较 ,使用麻醉药物的各组皮层和海马脑片TTC染色光密度显著增加 ,细胞内Ca2 浓度也明显降低 (P <0 .0 1) ,但单独药物组和联合药物组比较TTC染色光密度和细胞内Ca2 浓度无差异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定性观察结果与Fluo 3荧光染色比色结果一致。结论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或氯胺酮对大鼠皮层和海马脑片的离体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但这种联合作用与它们各自单独保护作用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80.
陈永伦 《四川医学》2009,30(12):1915-1916
目的比较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58例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9例,观察两组的MAP、HR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恶心呕吐、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2、T3、T4和T5时MAP、HR均较T1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瑞芬太尼组T2、T3、T4和T5时MAP、HR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芬太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