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323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科学   864篇
综合类   298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对随访 10年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 10年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随访年限为 10~ 38年 ,平均 2 6年。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单纯髓核摘除、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 3组。观察 10年以上的远期疗效、影像学改变 ,测量突出间隙在治疗前与 10年后的高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记录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共 98例 ,85例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13例因间歇性跛行而行椎管减压手术 ,病变间隙高度平均减低 3 17± 1 6 5mm ,13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变。髓核摘除组 84例 ,71例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13例病人因复发行再次椎间盘手术 ,病变间隙高度平均减低 5 5 0± 1 5 1mm ,15例病人出现邻近间隙的退行性变。髓核摘除融合组 71例 ,均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突出间隙骨性融合 ,39例出现邻近间隙的退变 ,但无症状。结论 如适应证得当 ,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相似 ;非手术治疗可作为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疗法 ,行单纯髓核摘除时应尽量保留相对正常的髓核组织 ,椎间融合术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2.
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12,自引:3,他引:11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9例患者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间盘膨出47例,突出78例,脱垂4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19~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盘内注射5ml,椎旁间隙注射10-15ml,O3浓度为40μg/ml。结果随访3-18个月,总有效率为76.0%。显效79例(61.2%),有效19例(14.7%),无效3l例(24.O%),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观察使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严重粉碎移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03例,他们均是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被我院收治入院实施手术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施行手术,其中研究组53例,该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50例,该组患者接受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治疗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的改善程度、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关节可活动时间,记录好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31.8±8.59)天、术后可活动时间(6.9±2.69)天,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而Harris评分(92.7±1.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3%)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达到创口小、疼痛低的效果,症状得到更好的改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上颌第一磨牙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及位移变化趋势.方法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分析牵引力为1.5N时,种植体距离弓丝不同高度(6、8、10、12 mm)与牵引钩距离弓丝不同高度(1、4、7、10 mm)时,上颌第一磨牙Von Mises等效应力及位移变化趋势.结果 当种植体高度大于或等于牵引钩高度时,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处应力值最大;小于牵引钩高度时,应力分布出现在颊侧颈部,且腭根的腭侧应力值变小.上颌第一磨牙位移趋势为:X轴,磨牙向远中旋转,且旋转角度随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变大;Y轴,磨牙向远中倾斜、旋转,且倾斜角度随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Z轴,磨牙近中向验方倾斜移动,且倾斜位移随牵引钩高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变化与种植体植入高度及牵引钩高度有关;其位移变化趋势为磨牙向远中倾斜和旋转,其倾斜的方向与种植体高度和牵引钩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5.
腰椎间盘突出症5次手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某某,女,37岁,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10年,分别经1992年、1995年3次手术治疗,其中1995年第2次手术治疗时不慎致硬膜囊破裂形成脑脊液漏,后形成硬膜外脑脊液囊肿,于第2次手术后15天行第3次手术治疗,术后腰腿疼痛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分析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发热特点及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3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注射胶原酶溶解术的治疗情况 ,按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 ,A组 2 50例 ,B组 1 2 8例。结果 A组仅有 2例轻微发热 (37 3℃ ) ;B组有 2 4例发热 (37 4~ 40 5℃ ) ,占同期病例的 1 8 75 %。发热间隔时间短 (3~ 32h) ,发热程度与时间间隔呈反比 ,伴随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对症处理迅速降温。结论 注射胶原酶溶盘术后可发生程度不等的发热 ,预后较好。发热与胶原酶批号有关 ,原因可能为药物热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评估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应用可视化骨凿切除部分椎弓根上缘治疗极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PETD治疗极高度游离型LDH患者16例,术中应用可视化骨凿直视下切除部分椎弓根上缘以增加套管工作距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术后复查MRI,以明确是否存在髓核残留,通过动力位X线片观察是否发生节段性不稳。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4.2±10.7)min,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3.5±4.6)个月。术后1 d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 d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的术后1年疗效:优9例,良5例,可2例。所有患者术后无髓核残留、节段性不稳发生。结论 PETD术中应用可视化骨凿切除部分椎弓根上缘治疗极高度游离型LDH安全、有效,且髓核摘除彻底,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第188医院收治的59例伴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ED组30例、微创TLIF组29例,对比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结果5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和神经功能损伤。MED组术后5例复发,均表现为下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MRI检查证实为原位椎间盘再次突出,后采用TLIF术治愈;微创TILF组术后无复发,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骨性融合。术前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微创TLIF组明显优于ME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ED比较,微创TLIF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复发率低、疼痛缓解理想、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探讨经后方极外侧入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后方极外侧人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T10~L2)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5~69岁,平均53.6岁.椎间盘突出的节段:T4-5、T5-6、T6-7 1例,T9-101例,T10-11 2例,T10-11、T11-12、T12-L1 1例,T11-12 3例,T11-12、T12L1 3例,T12L1 4例,T12L1、L1-23例,L1-2 6例,即单间隙突出16例、双间隙突出6例、三间隙突出2例.其中16例患者合并椎体后缘离断、骨赘、椎间盘钙化或后纵韧带骨化.术前椎间盘突出节段局部脊柱的后凸Cobb角平均为10.5°;患者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C级5例、D级16例、E级3例.结果 手术时间2.0~4.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量300~4000 ml,平均800 ml.术后突出节段局部脊柱的后凸Cobb角平均为4.6°,平均矫正率为56.2%.2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术后改善率优12例(50.0%),良9例(37.5%),可3例(12.5%),优良率为87.5%,有效率100%.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为:C级1例,D级2例,E级21例.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期内全部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 借助"安全三角区"的解剖特点进行操作和通过手术节段后方加压改善脊柱局部后凸畸形的方法治疗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野直视、清晰,操作简便、安全,切除减压彻底、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A-O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32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每组各16例,分别行MA-OTLIF和微创TLIF(MIS-TLIF)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曝光次数、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差异。结果32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8个月。无一例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破裂、脑脊液漏、置钉失误及术后伤口感染。MA-O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较MIS-TLIF组长,但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C型臂X线曝光次数均低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OTLIF组、MIS-TLIF组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3±0.7)、(1.1±1.0)分和(1.2±0.6)、(1.2±0.8)分,较术前的(7.6±0.8)、(7.6±0.8)分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MA-OTLIF既有与OTLIF相似的手术操作空间,又兼具MIS-TLIF微创之优势,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