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8篇
  免费   646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1485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440篇
特种医学   1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039篇
综合类   222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1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464篇
  17篇
中国医学   473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应用多模式镇痛(MMA)对接受开腹结肠癌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 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62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多模式镇痛(MMA)组有31名患者,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有31例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MMA组患者对比PCIA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8.1±15.2)h vs(50.2±26.2)h,t=4.059,P<0.001]、首次排便时间[(38.9±19.4)h vs(62.6±25.8)h,t=4.085,P<0.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7.6±9.3)h vs(30.0±13.4)h,t=4.259,<0.001]、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21.3±9.5)h vs(60.6±27.0)h,t=7.652,P<0.001]及术后住院天数[(6.8±4.7)d vs(8.8±1.9)d,t=2.150,P=0.036]指标上均显示出优势;MM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ERAS理念的指导下,开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MMA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镇痛效果好,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延胡索总生物碱的小鼠急性毒性及镇痛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ICR小鼠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观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致死性,以Bliss法测定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采用醋酸扭体法考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外周的镇痛作用,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延胡索乙素组、更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更低剂量组,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后1h,经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mL·20g-1,记录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计算扭体次数抑制率;采用热板致痛试验考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中枢的镇痛作用,将筛选出的合格KM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分组同上,各组于给药前重复测量痛阈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小鼠给药前痛阈值,给药后30、90、180min各测定1次痛阈值。[结果]延胡索总生物碱灌胃给药对小鼠的LD50值为473.36mg·kg-1,95%置信区间为422.34~532.58mg·kg-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对小鼠扭体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更低剂量组外,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镇痛作用均优于延胡索乙素(P<0.01,P<0.05);除更低剂量组外,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P<0.01,P<0.05),各组痛阈值随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给药剂量达到120mg·kg-1后,痛阈值基本不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结论]延胡索总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艾瑞昔布超前镇痛用于脊柱手术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前30 min口服100 mg的艾瑞昔布,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术毕予负荷剂量的芬太尼0.001 mg/kg。比较两组术后6 h与12 h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静效果(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估)、芬太尼消耗量、自控按压总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与术后12 h的术后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80±0.82)分与(1.85±0.45)分,低于对照组的(3.15±0.91)分与(2.32±0.64)分;观察组的镇静Ramesay评分分别为(2.28±0.59)分与(2.06±0.58)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71)分与(2.33±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6 h、6~12 h、12~24 h的芬太尼消耗量及自控按压总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1.82%(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采用艾瑞昔布进行超前镇痛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与镇静效果,芬太尼用量与不良反应均明显减少,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08-1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HPV病变患者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HPV病变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后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镇痛评分、出血量、24 h按压次数、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PV病变患者子宫切除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镇痛以及镇静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5.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脊柱内镜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选择120例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0.2%罗哌卡因+0.2%利多卡因局麻),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0.1%罗哌卡因+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手术中镇痛效果,采用改良Bromage 评分评估术毕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统计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和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和用药量。结果显示0.2%罗哌卡因和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脊柱内镜手术,可以达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满足手术需要,又同时保留患者双下肢运动功能,即有“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现象,从而避免脊柱内镜下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股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7.04%)高于对照组(64.7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t=29.308,对照组:t=9.885,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5.334,P<0.05)。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增加(观察组:t=26.566,对照组:t=13.591,P<0.05);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t=7.71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增加(观察组:t=16.517,对照组:t=7.718,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t=10.805,P<0.05)。结论: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显著,镇痛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术毕使用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后方穿刺入路腰方肌阻滞(QL3),B组术毕使用行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每组30例。术后均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别记录A组与B组操作完成时间,术后6?h(T1)、8?h(T2)、12?h(T3)、24?h(T4)患者的静息状态及被动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累计量;麻醉相关并发症;术后24?h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T1、T2、T3、T4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总体满意度高于B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可行,能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8.
布比卡因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超前镇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躯体-内脏神经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超前镇痛效果. 方法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A组(躯体阻滞组)在切皮前以0.25%布比卡因25 ml(含1∶200 000肾上腺素)进行切口周围浸润;B组(内脏阻滞组)在气腹后立即以0.25%布比卡因35 ml腹腔内喷洒;C组(躯体-内脏联合阻滞组)进行A组和B组综合处理;D组(对照组)不予处理.在术后1、2、3、6、12、24、48 h分别评估疼痛强度、部位和恶心情况. 结果术后12 h内,D组切口痛明显强于其它部位疼痛(P<0.05).A、C组在术后6 h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需求量比B、D组明显减少(P<0.05).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以切口痛为主,术前躯体-内脏神经阻滞处理能明显减轻术后早期切口痛,但对腹内痛、肩部痛的镇痛效果并不比单用躯体阻滞更好.术前布比卡因切口躯体神经阻滞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9.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隆乳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隆乳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术后短期留院观察,行硅胶假体隆乳手术的患者90例,ASA I~I I级。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后,随机将要求镇痛的患者分为芬太尼自控镇痛F组、酒石酸布托啡诺自控镇痛B组,开始自控静脉镇痛;拒绝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作为对照C组,观察患者术后24h内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自控镇痛B组与芬太尼自控镇痛F组镇痛效果显著。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B组相似文献   
110.
There is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regional anaesthesia provides bette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than systemic opioid techniques. Regional anaesthesia also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outcome from surgery, although proving this in a clinically relevant way is challenging; many studies are inconclusive with methodological weaknesses making comparison difficult and offering conflicting evidence. Systematic reviews offer better evidence that regional anaesthesia improves outcome but both anaesthetic and surgical practice have evolved over time, so older data may not be relevant to current practice. Regional anaesthesia improves outcome only when incorporated into a structure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programme (Enhanced Recovery), using the effective analgesia provided to achieve specific targets. These targets include early mobilization, active physiotherapy and early return to enteral nutrition. Other benefits of regional anaesthesia (reduced blood loss, lower risk of thromboembolic events and duration of ileus) also contribute to a reduction in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However, unless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rogramme is modified to incorporate these benefits into a patient's recovery, the full impact of regional anaesthesia on surgical outcome will not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