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7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435篇
儿科学   102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320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828篇
内科学   423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723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379篇
综合类   76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67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606篇
  13篇
中国医学   661篇
肿瘤学   21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研究河豚鱼干中的毒性成分对小白鼠肝、肾等脏器的损害。方法:应用乙酸浸泡法提取涉案河豚鱼干中的含毒浸出液,在1h、2h、3h、4h和6h共5个不同时间段,对小白鼠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方法,制造实验中毒模型。结果:实验3h、4h组损伤最明显,死亡率达100%;河豚鱼毒素(Tetrodotoxin,TTX)导致实验小白鼠的肝、肾组织细胞中毒坏死,所有实验动物均出现呼吸急促、步态不稳和口尾紫绀等TTX中毒症状。结论:实验证实检案确系河豚鱼干中毒。  相似文献   
92.
寰椎后桥的X线诊断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椎后桥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对寰椎后桥的认识。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24例寰椎后桥患者,并分析其成因及临床症状。结果在24例患者中,单纯性寰椎后桥10例.伴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14例;仅有头颈部不适者4例,外伤检查发现1例,发作性眩晕或上肢无力麻木者19例。结论寰椎后桥可以作为颈性眩晕的病因之一,应引起影像科医生及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3.
赵清  杜正顺  王蕾 《西部医学》2009,21(5):750-75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对36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已行手术治疗的361例手术方式进行探讨。结果368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263例(71.46%),无临床症状105例(28.54%)。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术为主(60.11%),其次为次全子宫切除术(24.38%)。结论手术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以及医生的手术技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卵巢及宫颈的切除应慎重,应尽量保留其功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OLP)不同椎板固定方法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EOLP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A组),35例患者采用锚钉法进行“门轴”固定(B组),34例患者采用微型钛板Centerpiece固定法(C组).对3组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及轴性症状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1.83±5.10)个月,JOA评分改善率A、B、C组分别为(61.53±24.00)%、(60.72±19.82)%、(65.17±21.1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P=0.67);颈椎曲度丢失A、B、C组分别为(3.38±1.51)%、(3.12±1.91)%、(2.24±1.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P=0.01);术后24个月轴性症状评分A、B、C组分别为(9.13±0.66)、(10.77±0.49)、(11.11±0.77)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30,P=0.00).JOA评分改善率与轴性症状评分无相关性(r=0.07,P>0.05),颈椎曲度丢失与轴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21,P=0.03).结论 EOLP传统缝线悬吊“门轴”法、锚钉固定“门轴”法、微型钛板centerpiece固定法均是开门法“门轴”固定的有效方法,但微型钛板内固定法可有效地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5.
龙瑶  肖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15-1617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多奈哌齐联用奥氮平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95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服用奥氮平,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10 mg/d,而对照组为5 mg/d,睡前口服,治疗时间为6个月.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的神经精神科问卷(NPI)、护理苦恼程度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NPI、MMSE评分和护理苦恼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后2组NPI、MMSE评分和护理苦恼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在情绪高涨、淡漠、幻觉、妄想、激惹、行为失控、易怒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10 mg/d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方面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6.
本文报导以末梢型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的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综合征43例,其中单有主观感觉异常而无客观体征24例,以一侧上、下肢末梢型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5例,而以单肢末梢型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6例。由此我们认为:首发对称性、非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诊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中山市成年居民失眠症状现况。  方法  2017年2 — 5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山市25个乡镇和城区的12 182名 > 18岁成年居民进行失眠症状调查。  结果  中山市成年居民失眠症状检出率为10.02 %,其中女性的检出率为11.76 %,男性为8.17 %;成年居民失眠症状总得分为(1.19 ± 0.01)分,入睡困难得分为(0.37 ± 0.01)分,再入睡困难得分为(0.48 ± 0.01)分,早醒得分为(0.35± 0.01)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学历和家庭所在地之外,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和家庭经济水平均为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中山市成人失眠症状的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和家庭经济水平等都是失眠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疗效.方法 4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西药及中药治疗,治疗组20例在应用西药及中药的同时结合耳石复位法治疗.治疗7d后进行疗效评定,3个月后电话随诊,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90%,总有效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95%(x2=6.483、4.326,均P<0.001);经电话随诊治疗组20例3个月内未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予耳石复位法配合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BPPV首选治疗方法,配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该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该院2011年度不良反应发生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明显,以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主要以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涉及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结论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严格合理地控制药物的临床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电子屏幕时间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3-2019年天津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TCLSIH)队列中6 932名正常体检的60岁以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自我报告问卷评估研究对象网络成瘾程度、电脑/手机使用时间和电视使用时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根据SDS总分分为无抑郁症状组(<45分)和有抑郁症状组(≥45分)。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网络成瘾和电子屏幕时间与发生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没有网络成瘾者相比,以前有网络成瘾者、轻度网络成瘾者、中/重度网络成瘾者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症状的HR值(95%CI)分别为0.83(0.56~1.23)、1.20(1.03~1.41)、1.48(1.16~1.89)。网络成瘾与出现抑郁症状之间的线性关联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001);与使用电脑/手机0~h/d者相比,使用手机1~、3~、5~、>10 h/d者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症状的HR值(95%CI)分别为0.59(0.40~0.88)、0.58(0.40~0.85)、0.52(0.36~0.76)、0.69(0.45~1.05)。电脑/手机使用时间与随访期间出现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存在“U”形趋势(趋势性P<0.001);未调整和初步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每天不使用电视者相比,电视使用时间≥3 h/d者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症状的HR值(95%CI)分别为1.36(1.09~1.69)和1.34(1.07~1.68)。电视使用时间与出现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关联(趋势性P<0.001)。结论 网络成瘾和电视使用时间与随访期间抑郁症状风险的增加有关,而电脑/手机使用时间与随访期间抑郁症状风险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