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和比较了止咳枇杷冲剂中桑白皮,白前和百部中特征化学成分的提取和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分别取桑白皮,白前,百部药材和止咳枇杷冲剂及各被鉴别药材阴性制剂的提取液,桑白皮在聚酰胺板上,以醋酸展开,365nm紫外光下观察,得两个蓝绿色特征荧光斑点;白前和百部在硅胶板上,前者以ψ(氯仿:甲醇:水)=2:1:1.5展开,磷钼酸显色,得两个红色斑点,百部以ψ(正己烷:氯仿:甲醇)=5:5:0.2展开。硫酸乙醇显色,得两个棕红色主点;在阴性制剂色谱图中两者均无此类斑点,因此该方法可作为该制剂中这三味中药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观察阿仑膦酸钠、强骨胶囊单用及合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意义。方法 70只SD大鼠给予维甲酸灌胃,制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成功后分别予以阿仑膦酸钠、强骨胶囊及两药合用,于2周、4周和6周处死5只试验鼠,进行骨痂大小的测量及组织学研究。结果 2周时合用组骨痂大小较其他组无显著差异;4周时合用组骨痂大小较阿仑膦酸钠组小,较强骨胶囊组大;6周时各组骨痂大小无异。组织学检测发现阿仑膦酸钠组破骨细胞数目最少,骨小梁成熟较其他组缓慢;强骨胶囊组成骨细胞数目最多,小梁骨成熟最快;强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强骨胶囊与阿仑膦酸钠联合使用治疗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土茯苓对酵母致高尿酸症小鼠的血清尿酸(UA)、肾功、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寻找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制剂。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土茯苓组、别嘌呤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酵母造模,土茯苓组、别嘌呤醇组分别给予土茯苓(10g生药/kg)、别嘌呤醇(40mg/kg)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7d后检测各组小鼠血中UA、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结果:治疗7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UA、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升高,XOD活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土茯苓组UA、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X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尿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研究黄连对鼠疫耶尔森菌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的方法。方法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黄连对鼠疫耶尔森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包含4005条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基因芯片表达谱实验中,黄连作用鼠疫耶尔森菌的浓度为10×MIC,作用时间为30min;提取并纯化鼠疫耶尔森菌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Cy3、Cy5染料标记后;与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获得表达谱分析结果。应用SAM软件处理结果。结果获得了黄连作用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芯片表达谱。结论应用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可以进行黄连抑制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5.
山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孙蓉  杨倩  赵燕 《中国药物警戒》2010,7(5):257-262
目的比较山豆根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全组分的最大耐受量(MTD)及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累积死亡数及小鼠体重变化。结果山豆根全组分的MTD为10.68g·kg-1,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小鼠口服LD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17.469(15.450~19.701)g·kg-1、27.135(24.869~29.622)g·kg-1、13.399(12.016~14.899)g·kg-1,主要毒性症状是烦躁、多动、呼吸急促、抽搐。结论山豆根不同组分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依次是总生物碱提取物、水提组分、全组分、醇提组分,其毒性成分与致毒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养正、解毒、活血的茵陈白术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湿热内蕴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探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此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门诊和住院部湿热内蕴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2)与对照组(n=20),治疗组给予中药茵陈白术汤和阿德福韦酯片,对照组仅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疗程均为8周,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DNA指标,并做出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改善(P〈0.01或P〈0.05),而治疗组疗效明显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DNA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白术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湿热内蕴型慢性乙型肝炎,在抑制HBV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有益于延缓病情发展,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7.
研究姜黄素(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DMC)3种主要姜黄素类成分在不同姜黄品系根茎内的动态积累规律,为姜黄规范化生产、适时采收和优质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不同姜黄品系姜黄素类化合物在姜黄根茎内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相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降低,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可将总姜黄素积累量作为姜黄适宜采收期的评价指标;缅甸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均较高,可作为高姜黄素含量和高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优良育种 材料。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应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Injectable Bone Regeneration Composite,IBRC﹚结合骨碎补总黄酮﹙As-semble Flavone Of Rhizome Drynaria,AFDR﹚修复大鼠极量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制成颅骨极量骨缺损﹙Critical Size Defects,CSDs﹚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IBRC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结合去离子水﹙DeionizedWater,DW﹚灌胃13只;B组IBRC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结合AFDR灌胃13只;C组IBRC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2﹚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结合DW灌胃14只。术后2、4、6、8周各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取材做HE和Masson组织学观察,并于4、8、12周各组随机处死1只大鼠行Micro-CT扫描。结果单用IBRC修复极量骨缺损有作用,但骨痂生成慢;结合AFDR灌胃可以促进血管及纤维组织长入材料,促进成骨,但不及IBRC复合rhBMP2的修复速度及质量。结论 IBRC结合AFDR修复大鼠颅骨缺损可促进新骨形成,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虽然逊于IBRC复合rhBMP2的效果,但从安全、经济以及对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等方面考虑,有其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三棱、莪术对肝纤维化大鼠IL-1、IL-6、TNF-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棱、莪术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L-1、IL-6、TNF-α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以血清中IL-1、IL-6、TNF-α的浓度变化,光、电镜下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观察指标,观察三棱、莪术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L-1、IL-6、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三棱、莪术可下调肝纤维化大鼠模型IL-1、IL-6、TNF-α水平趋向于正常;并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三棱、莪术通过减少IL-1、IL-6、TNF-α的合成与释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SD大鼠舌象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不同姜汁炮制黄连药性差异性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黄连组、鲜姜制黄连组、干姜制黄连组、鲜姜汁组、干姜汁组,分别灌服相应水煎液3个星期,沿大鼠舌根剪下舌头,按常规扫描电镜样本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舌象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生黄组、鲜姜黄连、干姜黄连在数值降低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大鼠舌象覃状乳突和丝状乳突的角质化及剥落程度不及正常组明显。干姜汁组在数值上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丝状乳突和覃状乳突的剥落及角质化程度也是最明显的。与生黄连组比,鲜姜黄连、干姜黄连组在数值上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姜组、鲜姜组在数值上升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覃状乳突和丝状乳突的角质化及剥落程度明显。与鲜姜制黄连比较,干姜黄连组丝状乳突数值存在上升趋势,且乳突剥落及角质化程度更明显。与干姜汁组比较,鲜姜汁组丝状乳突存在数值降低的趋势,且乳突剥落及角质化程度不及干姜汁明显。结论:姜制黄连与生黄连组的大鼠舌象显微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果提示,黄连经姜制后寒性得到缓和,符合中医理论中的"从制"理论,且药性寒热的变化可以通过舌象扫描电镜的显微结构得以体现。同时,干姜的热性强与鲜姜也能通过大鼠舌象变化得以体现。为姜制黄连的炮制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