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9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780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586篇
内科学   2934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558篇
综合类   768篇
预防医学   18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66篇
  2篇
中国医学   49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加用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提高疗效,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肌骨超声与MRI对类风湿性指关节炎的病情评估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进行治疗的71例疑似类风湿性指关节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者均同时接受肌骨超声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类风湿性指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肌骨超声检查对关节腔.积液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滑膜增生、骨侵蚀的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类风湿性指关节炎不同滑膜厚度分级.患者CRP、RF、ESR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滑膜血流信.号分级患者CRP、RF、ESR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类风湿性指关节炎患者活动期滑膜内动.脉阻力指数低于非活动期,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肌骨超声与MRI对类风湿性指关节炎的诊断效果相似,但肌骨超声能够通过滑膜厚度、血流信号以及滑膜内动脉阻力指数反映患者的炎性病变,在病情评估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纳入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合计10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提高总有效率[OR=6.44,95%CI(4.19,9.90),P〈0.01]及改善晨僵时间[MD=–37.74,95%CI(–49.47,–26.00),P〈0.01]、关节压痛数[MD=–2.63,95%CI(–3.44,–1.81),P〈0.01]、关节肿胀数[MD=–2.45,95%CI(–3.49,–1.41),P〈0.01]、血沉[MD=–12.88,95%CI(–20.76,–5.01),P〈0.01]、C-反应蛋白[MD=–5.68,95%CI(–9.36,–2.00),P〈0.01]、类风湿因子滴度[MD=–20.06,95%CI(–39.83,–0.29),P=0.05]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1,95%CI(0.58,1.41),P=0.67]方面与对照组相当。结论: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在随机、分配隐藏、双盲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且样本量较小,疗程较短,因此其结论的可靠性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基础疾病,研究甲氨蝶呤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TG组以及OG组,每组各51例。OG组服用甲氨蝶呤,TG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疗程为2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O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叶酸可以减少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两者可以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腔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25 mg与复方倍他米松7 mg,注射前及注射后4 周与8 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 周与8 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治疗后4 周及治疗后8 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 ± 2.0)、(5.8 ± 2.2)、(4.2 ± 2.3) 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 周乃至8 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6.
徐传新  胡燕  肖峰  赵业清  蒋学斌 《中国药房》2009,(23):1796-1798
目的:系统评价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并选取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统计。结果:共有1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与对照组比较,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合并效应量OR值为1.07(95%CI为0.82~1.40);美洛昔康治疗骨关节炎疗效的合并效应量OR值为1.25(95%CI为0.86~1.82);安全性的合并效应量OR值为0.75(95%CI为0.61~0.92)。结论: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总体上与对照组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上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 ial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膝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以15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正常人及该27例患者治疗后(稳定期)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蛋白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EGF在正常人、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稳定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活动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EGF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IL-2R,sIL-6R,sTNF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了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含量,并与其他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sIL-2R、sIL-6R和sTNFRI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临床监控指标;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柳氮磺毗啶、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甲氨蝶呤(MTX)7.5-15.0mg每周1次,柳氮磺胺吡啶(SSZ)1.0g口服3次,d。疗程为1年。结果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出现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反应5例,均能耐受,不需要中断治疗。无效2例,分别为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者,改用其他药物治疗,病情控制好。结论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率较高,且副作用较小,药源广泛,价格低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6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的炎症损害为主要特点的复杂、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关于RA缓解期的药物使用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风湿病学界的难点和热点。近年随着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的日益成熟、生物制剂的快速发展,使RA的维持治疗手段和药物选择更具灵活性,疗效、预后和药物不良事件控制较以往均有新的突破。本文就缓解后治疗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