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通过研究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心房应变,对比斑点追踪显像及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两种方法对心房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的40例患者于术后1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及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测量左心房封堵器处及左心房侧壁应变,对比两种方法评价心房功能的可靠性.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及后处理分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均显示左心房侧壁应变显著高于封堵器局部应变(组织多普勒:47.31%±27.25% vs 30.06%±14.29%, P<0.01;斑点追踪:43.49%±25.55% vs 12.74%±9.16%, P<0.001).两种方法评价侧壁应变无差异,但斑点追踪封堵器局部应变低于组织多普勒显像,且有5例患者封堵器局部应变为0,而组织多普勒法未见封堵器局部应变为0(χ~2=5.33, P=0.027).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房形变能力优于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综述了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Amplatzer septal oecluder,ASO)关闭小儿房间隔缺损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得出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患儿、术中指导患儿ASO型号的选择及监测引导ASO的置入以及术后的随访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经导管用ASO成功堵闭小儿房间隔缺损的重要保证.超声心动图不仅对于小儿心脏疾患的诊断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在介入治疗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它将促进超声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1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使用国产封堵器治疗的pmVSD患者604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术后3~7 d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X线胸片.结果 604例患者中封堵成功576例,共置入封堵器583枚,放弃封堵28例,手术成功率95.4%.无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猝死等并发症发生.81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其中右束支传导阻滞56例,左束支传导阻滞14例.3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一过性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11例,9例在3周内恢复,2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其中1例术前有一过性cAVB,另1例为同时封堵房间隔缺损并室间隔缺损的患者.术后即刻,69例(12.0%)有微量-少量残余分流,术后7 d,31例分流完全消失,仍有38例(6.6%)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加重5例,2例由术前的微量加重到术后少量反流,3例由少量加重到中量;术后出现三尖瓣微-少量反流32例,中量反流3例.5例机械性溶血,其中1例持续5 d无好转,经导管取出封堵器,其余4例均在术后3~14 d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加压包扎后消失.封堵器脱落1例,经导管取出,并成功行封堵治疗.封堵器移位1例,在原位置入另一封堵器.结论 使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途径一次性完成室间隔缺损(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5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均确诊为VSD合并ASD。年龄3~21岁,VSD直径4.5~7.6 mm,ASD直径8~21 mm。5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确定VSD适合封堵后,首先封堵VSD,然后封堵ASD。结果 5例患者均单纯经股静脉途径一次介入治疗成功。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经股静脉途径一次性完成房室间隔复合型缺损的介入治疗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创新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全组6例,年龄27~57岁.房间隔缺损(ASD)直径22~40 mm.均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在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结果:5例手术成功;1例封堵伞脱落,改行体外循环下完成ASD修补.成功5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5天出院;经3~15个月随访,无残余漏发生,右房、室缩小,肺动脉压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结论: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ASD安全、有效、微创,其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及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V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23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治疗护理均痊愈,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应用Amplatzer非对称形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探讨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4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5例患者共接受46次手术.1例3岁患儿经导管检查证实为双孔VSD,因检查时间过长和造影剂已用足量,改日手术成功;1例患者术后4小时发生溶血,保守治疗4天无效,改外科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一个月发生偏头痛,经治疗痊愈.结论: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治疗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为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可取代部分病例的外科治疗.通过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术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婴儿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 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 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将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镶嵌治疗小婴儿肌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Li F  Xu FJ  Li W  Kang N  Gong BS  Cai WM  Wu DJ  Qiu ZK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11-1413
目的探讨右径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70岁,中位年龄21岁。房间隔缺损直径8~40mm。全麻下右胸骨旁第4肋间行2~3cm切口,在经食管或胸壁超声引导下,经右心房通过单鞘管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结果全组21例无手术死亡,使用的封堵器型号为14~46mm,均封堵满意,无残余分流,未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无封堵失败改行体外循环手术者。术中未输血,术后未发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5d出院。复查无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右径小切口封堵房间隔缺损安全、创伤小,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方五旺  王英芳  周陵 《安徽医学》2007,28(6):484-486
目的分析总结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技术参数和要领。方法总结近三年来27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技术资料,分析室缺大小与封堵器大小选择的关系;室缺类型、缺损大小对手术操作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超声手段对手术支持的必要性等。结果室缺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的选择有以下线性关系:y=1.2x+1.5;囊袋型室缺成功率相对较低为86%,手术用时最长为136.7±32.7分钟,与漏斗型用时94.8±15.0分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经食道超声手术用时延长,达133.9±34.7分钟,经胸超声平均只需100.7±27.6,可以满足手术要求。结论根据室缺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的选择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囊袋型出口手术费时长,成功率偏低;多数可使用经胸超声支持进行介入封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