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25篇
  免费   5334篇
  国内免费   2494篇
耳鼻咽喉   351篇
儿科学   1083篇
妇产科学   801篇
基础医学   4994篇
口腔科学   348篇
临床医学   12208篇
内科学   27889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3737篇
特种医学   59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940篇
综合类   14190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390篇
眼科学   523篇
药学   5510篇
  56篇
中国医学   2573篇
肿瘤学   648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1268篇
  2022年   2361篇
  2021年   3483篇
  2020年   3180篇
  2019年   2746篇
  2018年   2752篇
  2017年   2480篇
  2016年   2540篇
  2015年   2772篇
  2014年   5792篇
  2013年   5611篇
  2012年   4735篇
  2011年   5287篇
  2010年   4350篇
  2009年   4301篇
  2008年   4484篇
  2007年   4633篇
  2006年   4128篇
  2005年   3491篇
  2004年   2804篇
  2003年   2377篇
  2002年   1990篇
  2001年   1829篇
  2000年   1381篇
  1999年   1220篇
  1998年   1268篇
  1997年   1222篇
  1996年   930篇
  1995年   923篇
  1994年   740篇
  1993年   686篇
  1992年   609篇
  1991年   517篇
  1990年   424篇
  1989年   369篇
  1988年   357篇
  1987年   320篇
  1986年   254篇
  1985年   314篇
  1984年   250篇
  1983年   145篇
  1982年   194篇
  1981年   162篇
  1980年   113篇
  1979年   119篇
  1978年   81篇
  1977年   66篇
  1976年   56篇
  1975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为外踝前血管胫骨远端前外侧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0 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下肢标本,观测外踝前动脉的起源、走行、骨膜支及与腓动脉穿支降支的吻合关系。 结果 外踝前动脉有1~2支,起点在外踝尖上(1. 1±0 .4)cm,起始外径(1 .6±0 .4)cm,沿途发1~3支,外径为(0 .4~0 .8)mm的骨膜支分布胫骨远端外侧。腓动脉穿支起点在外踝尖上(5 .6±0. 5 cm),降支循外踝的前外侧下行,沿途向两侧发出 2~6 支外径为 0 .5~1. 0 mm的骨膜支滋养胫骨远端前外侧和外踝。两者吻合部位在外踝尖上(1. 7±0. 6)cm,距外踝前动脉起点外侧(2. 5±0 .6)cm。吻合后动脉经趾短伸肌后部,沿腓骨短肌腱的前缘前行,终支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 结论 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前外侧骨膜瓣,可移位用于修复距骨颈骨折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闭合性颈椎小关节脱位损伤条件下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其损伤机制。方法 实验犬26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12只以手术牵拉方式撑开C5~C6关节突关节,B组14只,以撞击伤方式造成C5~C6颈椎小关节脱位。通过MI认诊断椎动脉是否发生损伤,并进一步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椎动脉损伤。结果 A组的动物均未发生椎动脉损伤,B组有8只犬发生了椎动脉损伤。结论 颈椎小关节脱位易继发椎动脉损伤,其损伤机制在于受到瞬间暴力的牵拉造成内膜的撕裂而诱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时机和策略.方法:1987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74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其中34例患者症状限于一侧,均施行了一侧颈动脉内膜切除(CEA),其中8例对侧因狭窄>70%或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而行CEA或支架成形(CAS).38例双侧均有症状,15例双侧先后施行CEA;3例一侧行CEA,对侧行CAS;20例仅行单侧CEA.另外2例双侧无症状,均因狭窄>70%而行单侧CEA,其中1例还行对侧CAS.结果:本组74例患者共行93侧CEA,68例术后顺利,2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出现心肌缺血,1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67例患者平均随访4.9年,63例无与术侧颈动脉相关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无论对侧颈动脉正常、狭窄甚至闭塞,均应施行CEA.双侧狭窄患者的治疗时机和策略因人而异.CEA术中主要依据电生理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采用转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注射胺碘酮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34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43~64岁,体重51~95kg,随机分为2组(n=17):对照组(C组)和胺碘酮组(A组).体外循环开始后,A组静脉注射胺碘酮5 mg/kg,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毕至出院期间房颤的发生情况、术毕至首次发生房颤的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毕至出院的时间.结果 两组ICU停留时间、术毕至出院时间、术毕至首次发生房颤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房颤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术中静脉应用胺碘酮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改善转归.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构建大鼠颈动静脉分流型(CA-JV)和野百合碱诱导型(MCT)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两种肺动脉高压模型肺血管重塑的血流动力学、组织学和体视学指标改变.方法 36只Spargue-Dawley大鼠,对照组、CA-JV和MCT肺动脉高压模型各12只,MCT组6周,其余两组12周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并取左下肺组织测定肺小动脉横截面厚度指数(TI)和面积指数(AI)以及肺小动脉纤维比例.结果 大鼠分流型与药物型肺动脉高压模型中RVSP(37.69±3.00、43.99±4.60)、TI(0.43±0.16、0.41±0.13)和AI(0.65±0.19、0.64±0.15)和肺小动脉纤维比例(33.59±7.58、30.33±7.24)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药物型模型RVSP升高更明显(P<0.05),分流型模型肺小动脉纤维比例更高(P<0.05).结论 两种肺动脉高压模型均可以造成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肺血管结构改变,不同模型肺血管重塑存在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96.
膝下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0例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40例下肢膝下动脉闭寨患者41条患肢行44次腔内治疗,平均年龄(76±6)岁,治疗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足背动脉0.39±0.20,胫后动脉0.39±0.23,严重下肢缺血(criticallimb ischemia,CLI)占80.49%(33/41).结果 治疗后ABI足背动脉提高了 0.43±0.22(P<0.01),胫后动脉提高了0.43±0.25(P<0.01).35例36条肢体获随访,平均随访(6±3)个月,Fontaine Ⅰ级与Fontaine Ⅱ A级肢体共计28条,占77.78%,CLI降至19.44%(7/36),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随访时ABI足背动脉0.63±0.22,胫后动脉0.56±0.2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肢的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围手术期截肢率为0,围手术期死亡率2.5%,总死亡率15%,保肢率100%.结论 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后疗效和平均随访6个月的疗效均令人满意;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可以成为膝下动脉闭塞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例肝门部胆管癌,均采取左半肝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肝动脉切除、右肝管空肠吻合术. 结果6例均顺利恢复,术后发生胆漏1例、无肝功能衰竭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0~23个月,均存活.结论 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是可行的,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0-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入院后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其中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等抗凝治疗.4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7%.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手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报道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的效果. 方法 以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供,在手指近节侧方设计皮瓣.皮瓣的轴线为指侧方正中,皮瓣蒂部带5.0~1.0 mm宽的筋膜.将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指远端创面10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6个月~1年的随访,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达3+级,两点辨别觉为8~12 mm. 结论 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具有指动脉皮瓣的优点,且不牺牲指固有动脉与神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停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手术期出血和输血的影响,探讨停药的最佳时机.方法 146例接受OPCAB手术的病人被分为3组:停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大于5d组(第1组);3~5 d组(第2组);小于3d组(第3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血制品用量和二次开胸手术止血发生率.结果 第2组比第1组术后引流平均增多约100ml,输注红细胞未见明显增多.第3组比第2组引流平均增多约590ml,输注红细胞明显增多.各组二次开胸手术止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以在OPCAB术前3~5 d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