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7篇
  免费   881篇
  国内免费   426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250篇
妇产科学   447篇
基础医学   1011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099篇
内科学   5445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588篇
特种医学   423篇
外科学   1340篇
综合类   3895篇
预防医学   2344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2149篇
  20篇
中国医学   741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1510篇
  2013年   1618篇
  2012年   1365篇
  2011年   1443篇
  2010年   1298篇
  2009年   1074篇
  2008年   1083篇
  2007年   1153篇
  2006年   1033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670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18篇
  197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昕妍  朱兵 《中国针灸》2005,25(7):474-476
目的:观察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9例Ⅰ~Ⅲ期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华佗自动降压仪取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3疗程(21次)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129例患者,显效44例,有效7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90.70%.收缩压平均下降(18.64±1.48)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8.01±0.68)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172.
波依定与洛汀新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波依定与洛汀新对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的疗效是否具有中草药的某些特征,能否按中医辨证选择抗高血压药.方法:按照WHO的标准明确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4型.2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波依定与洛汀新治疗,疗程4周.分析对总体血压和不同证型血压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症状的疗效有无差异.结果:两种药物降低患者总体血压的幅度基本相同;但分层研究,对4种中医证型患者的血压的降低程度明显不同,洛汀新对肝火亢盛型血压降低幅度更明显,波依定对痰湿壅盛型比其它三型降压更好;对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各种证型症状的改善作用也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抗高血压药对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的疗效不同,表明西药也同样具有中草药的某些特性,可以根据中医辨证选择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173.
高血压部分危险因素及分层在性别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研金昌地区高血压人群中高血压危险分层在性别间的差异,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高血压科研课题中的高血压患者进一步追踪调研,针对密切相关的生活嗜好、并发症、辅助检查结果.危险分层,分年龄段男女间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特殊规律。结果 男性高血压患者中吸烟、饮酒、高脂餐以及高血压脑病、脑血栓、肾损害者居多,危险分层以高危者居多;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心绞痛、房室早博、尿糖阳性者较多,危险分层中以低危害者居多。结论 各年龄段性别间,高血压部分危险因素及分层差异显著,应分年龄段合理防治。  相似文献   
174.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情况分为肥厚组(n=52例)和非肥厚组(n=74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 与dSSD、nSSD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 SBP 与dSSD、nSSD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稳控制血压对防止左室肥厚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5.
176.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社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5~2007年住院的150例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并接受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对照组按高血压病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坚持服药。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糖等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面推行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7.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病人的疗效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56例EH病人用牛磺酸治疗2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中ET-1、NO、CGRP和TXA2的变化。结果牛磺酸治疗EH总有效率为71.4%。牛磺酸治疗后血中NO、CGR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中ET、TXA2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牛磺酸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可明显改善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对早期肾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肾动脉造影、内生肌酐清除率排除肾性高血压,检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和肾小管功能指标.结果 高血压1、2、3组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均高于对照组(P<0.05),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Cr在高血压2、3组明显增高(P<0.01).高血压1、2、3组尿渗透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3 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中,高血压3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在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中,肾小管近端重吸收功能、远端浓缩功能较肾小球滤过功能更易受损.  相似文献   
179.
茶皂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茶皂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24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高血压对照组;(2)卡托普利组(150 mg·kg-1·d-1);(3)茶皂甙高剂量组(1600 mg·kg-1·d-1);(4)茶皂甙低剂量组(400 mg·k-g1·d-1);6只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每天通过灌胃法分别给予卡托普利,高、低剂量的茶皂甙和蒸馏水,每隔两周在上午8~10时用大鼠尾动脉血压无创测量分析系统测量大鼠动脉收缩压一次,共5次。结果给药8周后,茶皂甙高剂量组的动脉收缩压与用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明显低于高血压对照组(P<0.01),与卡托普利组接近(P>0.05),茶皂甙低剂量组的动脉收缩压与用药前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茶皂甙可以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80.
老年人心力衰竭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资料,与21例中青年人心力衰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加,NYHA心功能Ⅲ、Ⅳ的比例显著增加;(2)引起心力衰竭前3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67.9%)、高血压病(32.1%)、肺心病(26.8%),老年组及高龄组常为2-3种疾病并存;(3)各年龄组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59.8%),高龄组心律失常(51.4%)也是重要的诱因;(4)老年及高龄组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易致漏诊误诊;(5)高龄组并发脑梗死(25.7%)、心律失常-房颤(34.3%)及死亡(17.4%)的比例增加。结论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不典型,病情越危重,并发症越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