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5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58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833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823篇
内科学   72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22篇
外科学   277篇
综合类   910篇
预防医学   95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初步分析人源性多肽pCM-19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掺入破损细胞膜的原理,采用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析(FACSc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pCM-19对靶菌膜的作用机制。结果:FACS分析法结果显示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PI着染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PI着染BL-21菌比例增大,20min时达最高水平,20min以后反而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有明显的表面形态学的改变,如细菌体积缩小、细菌表面出现皱缩、凹陷似有孔洞形成。结论:人源性多肽pCM-19可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或)细胞膜,通过改变其通透性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P1 blood group positivity has been postulated as a host factor which may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post-enteropathic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In this study, blood group status in 20 Inuit survivors ofEscherichia coli 0157: H7-associated HUS was compared with age-and sex-matched controls from the same community who had experienced uncomplicated diarrheal illness due to the same pathogen. Of 20 HUS survivors, 6 were P1 antigen positive compared with 8 of the 20 controls (P=0.7). We conclude that P1 antigen positivity was not protective against HUS in this population. Further studies of this condition to clarify the role of host factors in verotoxin-induced endothelial damage ar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现已公认本病的最佳术式为全大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造袋肛门吻合术。作者近9年内施行此手术11例。患者年龄为19~65岁。5例在30岁以内。平均随访1~9年,效果满意。除2例切口感染外无其它并发症。每日大便4~6次,能恢复工作。手术时5例已有恶变,其中1例有单个肝转移灶同时行局部切除。手术要点为:肌鞘宜短,充分止血并放置引流,无张力吻合,保护性回肠造口。作者认为除直肠内仅少数息肉,患者能坚持随访者外,均宜采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14.
重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杆菌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重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方法:通过构建表达重组VEGF的质粒PRL621/VEGF,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结果: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对形成包含体的表达产物进行变性,初步复性处理,得到重组人VEGF粗提液,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表明有促血管生长活性,N-端1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与天然VEGF蛋白质相应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15.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的表达及产物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CA(1-8)-MA(1-12)]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方法 将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抗菌肽的人工基因克隆到具有自切割功能的表达载体pTYB12上,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用几丁质树脂进行了亲和吸附,自切割后洗脱得到抗菌肽,进行透析以去除盐类物质,最后用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CA(1-8)-MA(1-12)]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具有抗菌活性。其抑瘤活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供机食品的卫生状况,分析鉴定目的菌的特性。[方法]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及VITEK操作手册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和鉴定。[结果]从1份供机食品-豇豆中同时检出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及大肠杆菌,分别具有这3种病原菌的典型培养特性、菌体特征及生化特性。[结论]日常工作中应重视对多种病原菌的检验及加强对供机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卫生监控,以保障工作人员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三种实验性IgA肾病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IgA肾病(IgAN)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葡聚糖G200、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和金葡菌的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诱导小鼠IgA肾病模型。用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方法对3组IgAN模型小鼠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1)葡聚糖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部分肾小球大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肝和脾可见弥漫性的粉染物质沉积;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少量低电子密度的致密沉积物,肝和脾可见淀粉丝样物质沉积。(2)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肾小球有少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多,间质炎细胞浸润明显;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无电子致密沉积物。(3)金葡菌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多数肾小球均可见大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伴系膜基质轻度增生;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和基底膜的内皮细胞下可见高电子密度的致密沉积物。结论金葡菌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组诱导的IgAN模型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变化与人IgAN极其相似,是3种IgAN模型中最理想的IgAN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人KGF-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获得编码人KGF-2的cDNA,并将其分别克隆入pBV220,pLEX和pGEX4T-1质粒中,研究其在不同表达质粒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得到的KGF-2cDNA经测序证明与文献报道的序列一致。将其克隆于pBV220质粒中,在E.coli JM109中表达量相对最高,约占茵体总蛋白的4%;克隆于pLEX质粒中,在E.coli G1724中的表达量约占全茵总蛋白的5%;克隆于pGEX4T-1中,在E.coli JM109中的表达量可占到全茵总蛋白的20%。结论:采用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4T-1对KGF-2进行表达,较pBV220和pLEX具有明显优势,能实现对KGF-2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重组血红素加氧酶-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纯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重组血红素加氧酶 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纯化方法。方法 将已构建的血红素加氧酶 2(HO 2 )的重组质粒pMW1 72a HO 2转入大肠杆菌BL 2 1 ,分析不同温度及摇床转速对HO 2表达的影响 ,确定可溶性表达最佳条件。使用超声波、超速离心、分级盐析、分子筛层析等方法纯化HO 2。检测酶活性。结果 确定了HO 2可溶性表达最佳条件为 37℃ ,(85± 5 )r min ;确定了HO 2具体纯化路线。得到蛋白纯度为 95 .0 % ,纯化倍数为 2 .9倍 ,收得率为 4 0 .9%的活性HO 2蛋白。结论 获得了纯度高、具有活性的HO 2蛋白 ,为进一步进行HO 2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纯化路线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分别用两种融合表达载体(pGEX-2T及pDS-6H)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表达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结果发现,虽然h-EPO基因中大肠杆菌使用频率为0%或1%的密码子占密码子总量的14.3%,但实验中却取得了较高的蛋白表达量。pGEX-2T和pDS-6H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44400和23800)分别占细菌总蛋白的29.7%和17.5%。从而提示,一个基因中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翻译延长速率之间可能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表达载体pGEX-2T中5'融合基因长度达1300bp,而pDS-6H中仅为36bp,而pDS-6H但两者表达水平却无显著差异,因此作为翻译起始限制因素的翻译起始区的ATG下游顺序仅需长约36个核苷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