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3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217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80篇 |
内科学 | 315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44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266篇 |
综合类 | 175篇 |
预防医学 | 17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44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3篇 |
肿瘤学 | 25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7篇 |
1975年 | 7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comprise a group of chemical compounds that have been examined extensively due to the potential harmful effects in the health of human population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particular focus has been given to the harmful effects of EDCs to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The estim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EDCs can be broadly categorized into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exposure, and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due to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the chemicals that are derived by many different sources at doses below the limit of detection us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ologies. Animal and in vitro studies have supported the conclusion that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affect the hormone dependent pathways responsible for male and female gonadal development, either through direct interaction with hormone receptors or via epigenetic and cell–cycle regulatory modes of action. In human populations,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ies point toward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EDCs and male and/or female reproduction system disorders, such as infertility, endometriosis, breast cancer, testicular cancer, poor sperm quality and/or function. Despite promising discoverie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productive disorders and exposure to specific toxicants is yet to be established,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clinical protocols used, the degree of occupational or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riables measured and the sample size of the subjects examined.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a uniform system of examining human popula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exposure to specific EDCs and the direct effect o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穴位贴敷五脏背俞穴对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疲劳症状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五脏背俞穴行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五脏背俞穴行单纯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疲劳量表-14(FS-14)、自拟肝郁脾虚型CFS症状分级量表的积分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总皮质醇(COR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S-14评分、症状分级量表评分、血清ACTH及CORT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S-14评分、症状分级量表评分、血清ACTH及CORT含量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6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贴敷五脏背俞穴能够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CFS患者的疲劳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3.
全氟类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hemicals,PFCs)是一类来自工业生产,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s,EDCs)。研究表明,PFCs可以聚集在生物体内,并通过影响甾体激素合成、诱导生殖系统细胞凋亡、拮抗激素受体等机制,在生殖系统表现出毒性作用。在男性中,这类物质被证明与精子的质量与数量的下降及异常精子比率的上调有关,干扰男性性激素水平(如睾酮);而在女性中也发现血液或卵泡液中PFCs水平的升高,往往伴随着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如雌孕激素,卵泡刺激素等)水平的异常以及生育力的下降,这类物质在孕期的暴露甚至有影响至下一代的可能。此外,已有动物实验从分子层面对这类物质的毒性机制进行了证实,因此PFCs的生殖毒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19,222(4):607-614
Complex mixtures of chemicals in waste and finally in surface water may pose a risk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lso to human health. This contamination of surface water cannot be addressed with chemical analysis alone. Tools are required to detect and assess these micropollutants which might cause adverse effects. Effect-directed analysis (EDA) with effect-based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state-of-the-art chemical analysis can meet this challenge. 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s and outlines current experiences with analytical tools and bioassays as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The need for a holistic and solution-oriented procedure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s described. To integrate and evaluate existing information about toxicity pathway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the EDA approach, the adverse outcome pathway (AOP) concept is useful and recommended. An integration of AOP concept 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further require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5.
肺泡巨噬细胞对肺气虚证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检测4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39例慢支隐性肺证患者及36例正常人外周血、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T淋巴细胞亚群(OKT8)、皮质醇及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TXB2/PGF1a。结果表明:肺气虚证局部NEIS紊乱较明显,它与AM分泌的TXB2和PGF1a有关。隐性肺证局部病理生理变化较轻,局部与整体NEIS功能相互作用,尤其是整体对局部的调节稳定作有更加明显,而AM产生炎症介质对局部NEIS破坏的作用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36.
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的竞争性、“纯粹的”雌激素受体抗拮剂,具有如下特点:⑴与TAM不同,不具有部分雌激素受体激动作用,和ER高结合力结合后可以阻断ER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放疗期间同期或序贯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院行乳腺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同期组和序贯组,每组各50例.同期组给予化疗后放疗同期内分泌治疗,序贯组给予化疗后放疗序贯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及长期生存率.结果 同期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皮肤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6.0%、10.0%、8.0%)与序贯组(分别为6.0%、8.0%、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局部复发率(8.0%)、远处转移率(10.0%)及5年生存率(80.0%)与序贯组(分别为10.0%、14.0%、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和序贯内分泌治疗并没有增加放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影响放疗的敏感性及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6σ)在评价内分泌项目分析性能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室内质控(IQC)数据以及2018年第二次和2019年第一次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应用四个不同来源的性能规范作为质量目标、室内质控长期累计的变异系数作为精密度和室间质评项目的百分差值作为偏倚分别评估内分泌项目的σ水平,分析不同质量目标对内分泌项目的σ值所产生的差异,并制定个性化的室内质控方案。评估σ值<6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GI),为实验室的质量改进提供实施方案。
结果不同的质量目标,各项目的σ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国家EQA评价标准、生物学变异导出"适当的"质量规范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质量规范,σ值≥6项目的比例分布于20.0%~35.4%之间;依据西班牙EQA评价标准,则未见σ值≥6的项目。依据各项目的分析性能,制定个性化的室内质控方案: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素(T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选择单规则13s进行质量控制;催乳素(PRL)选择多规则13s/22s/R4s进行质量控制;游离甲状腺素(FT4)选择多规则13s/22s/R4s/41s进行质量控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孕酮(P)选择多规则13s/22s/R4s/41S/8X进行质量控制。依据我国EQA评价标准,FT3、FT4、TT4、E2、FSH、P、PRL项目均需优先改进精密度。
结论6σ能够客观评价内分泌项目的分析性能,并促进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提供思路。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和外文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BPA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关系的中英文文献。使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置信区间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Q检验和I2统计量用于评价研究的异质性,漏斗图、Egger和Begg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3 932名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1 046例,对照组2 886人。尿液中BPA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SMD=0.26,95%CI=0.01~0.51),而血清中BPA水平与肥胖不存在相关性(SMD=0.07,95%CI=-0.44~0.58)。各研究之间存在高度异质性(I2=87. 3%,P <0.01)。亚组分析发现,美国(SMD=0.27,95%CI=0. 16...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调查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内分泌科二病区2010年11月- 2011年11月收治患者进行ADR集中监测,对首次服用二甲双胍的病例发生ADR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此ADR集中监测模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在首次服用二甲双胍的117例患者中,发生ADR的男性有29例(61.70%),女性18例(38.30%),平均年龄(48.21±12.62)岁;未发生ADR的男性有56例(80.00%),女性14例(20.00%),平均年龄(44.71±13.09)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胃肠道损害(88.75%)、中枢神经系统损害(5.00%)、全身性损害(3.75%),皮肤及附件损害(2.50%).二甲双胍普通片ADR发生率为40.74%,二甲双胍肠溶片为27.27%.结论:二甲双胍引起ADR可能存在性别差异,肠溶片ADR发生率低于普通片.病区集中监测是ADR监测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