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060篇
  免费   9737篇
  国内免费   11884篇
耳鼻咽喉   2180篇
儿科学   2912篇
妇产科学   1866篇
基础医学   17902篇
口腔科学   7272篇
临床医学   22051篇
内科学   19362篇
皮肤病学   1951篇
神经病学   4194篇
特种医学   47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5篇
外科学   16660篇
综合类   52702篇
预防医学   13841篇
眼科学   1845篇
药学   14894篇
  223篇
中国医学   5234篇
肿瘤学   13642篇
  2024年   1134篇
  2023年   4511篇
  2022年   4330篇
  2021年   4503篇
  2020年   3973篇
  2019年   4075篇
  2018年   2336篇
  2017年   3395篇
  2016年   4223篇
  2015年   4446篇
  2014年   6875篇
  2013年   7196篇
  2012年   9354篇
  2011年   11033篇
  2010年   10311篇
  2009年   10548篇
  2008年   11851篇
  2007年   11014篇
  2006年   10849篇
  2005年   11809篇
  2004年   10281篇
  2003年   9548篇
  2002年   8285篇
  2001年   7485篇
  2000年   6246篇
  1999年   5050篇
  1998年   4317篇
  1997年   3551篇
  1996年   2877篇
  1995年   2405篇
  1994年   1752篇
  1993年   1066篇
  1992年   902篇
  1991年   671篇
  1990年   613篇
  1989年   595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据医学空间网2月7日报道(原载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 Dec7;12(45):7365—70),为快速定量HBV DNA,采用有效TaqMan探针和抽提病毒DNA进行实时PCR检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 (Hp)cagA vacA优势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Hp感染、混合感染与疾病的关系。 方法 选择胃窦、胃体双份活检标本均培养出Hp的 42例慢性胃炎 (CG)和 3 6例消化性溃疡 (P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156份Hp分离株的cagA基因、vacA基因的信号区 (s)和中间区 (m )亚型 ,分析Hp基因型及多株Hp混合感染在CG和PU中的分布。结果 胃窦标本cagA基因的检测中 78例患者中有 75例 (96.2 % )为cagA阳性 ,相应的胃体标本中 ,76例患者 (97.4% )为cagA阳性 ,有 1例 (1.3 % )患者胃窦、胃体检出cagA状态不一的Hp混合菌株。在胃窦标本的vacA基因分型中 ,s1a m1、s1a m2、s1a m1b、s1a m1b m2 4种vacA基因型在 78例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6.4% (5 78)、55.1% (43 78)、2 6.9% (2 1 78)和 1.3 % (1 78) ,多株混合感染为 3 .8% (3 78) ;而相应的胃体标本中 ,前述四种vacA基因型所占比例依次为 6.4% (5 78)、53 .8% (42 78)、2 5.6% (2 0 78)和 3 .8% (3 78) ,多株混合感染为 5.1% (4 78)。cagA+ s1a m2和cagA+ s1a m1b在胃窦标本中占 51.3 % (40 78)和 2 6.9% (2 1 78) ,而在相应的胃体标本中占 52 .6% (41 78)和 2 5.6% (2 0 78)。少量胃窦、胃体  相似文献   
993.
α7-胆碱能受体基因,感觉门控P50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α7—胆碱能受体基因,感觉门控P50缺陷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VEGF和p5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p5 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6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及 p5 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VEGF与 p5 3表达率分别为 65 .2 %和 5 8.7%。p5 3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 <0 .0 5 )。VEGF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和远处转移 (P <0 .0 1)显著相关 ,而与肿瘤大小 ,病理学分级无关 ,p5 3表达与胰腺癌远处转移 (P <0 .0 5 )显著相关 ,而与肿瘤大小 ,病理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在胰腺癌中 ,VEGF表达与 p5 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在胰腺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一种新发现的抗氧化蛋白质--凋亡敏感基因(SAG)在短暂性缺氧再复氧复注血清诱导的细胞坏死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短暂性缺氧再复氧复注血清来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凋亡敏感基因的表达,并作图像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细胞在短暂缺氧再复氧复注血清后不同时间点的凋亡率.结果凋亡敏感基因在缺氧15 min再复氧复注血清5 h后表达最高,在复氧复注血清16 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细胞凋亡率在缺氧15 min再复氧复注血清1h时达到最高,而在再复氧复注血清5 h后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凋亡敏感基因具有抗凋亡的作用,可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96.
细菌从肠腔通过全身循环到达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复细菌易位过程是最后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 ,这是目前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病人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机理。然而 ,细菌在体循环的大部分过程仍然是未知的。通过细菌DNA的检测和鉴定 ,我们推定在肝硬化合并无菌性腹水 (培养阴性 )的病人血中和 /或腹水中存在细菌。本研究包括了 2 8个连续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腹水病人。使用PCR方法检测细菌DNA ,通过已纯化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来鉴定相应的细菌。有 9例病人血中和腹水中同时检测到细菌DNA ,DNA测序证明有 7例是大肠细菌 ,2例是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N -乙酰半胱氨酸 (NAC)治疗不同病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疗效。方法  49例稳定期、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2 5例 )和对照组 (2 4例 ) ,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 ,加用NAC(每次 2 0 0mg ,3/d ,连用 2个月 )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所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 ,观察组稳定期、急性发作期DNA损伤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对照组稳定期DNA损伤程度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急性发作期DNA损伤程度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氧化 -抗氧化失衡 ,抗氧化治疗可降低COP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 ,急性发作期出现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998.
笔者于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对 10 0余例患者缺损较大的残冠牙采用铸造核桩或根管罗纹桩作固位钉 ,配合热凝塑料全冠、银汞合金、铸造全冠修复 ,效果良好 ,既恢复牙齿形态与功能 ,又有效地防止患牙的纵折 ,预防牙龈炎和继发龋的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复查 2 9例患者 36个大面积缺损的残冠牙 ,男 12例 ,女 17例 ,年龄 2 3~ 4 7岁 ,平均 38岁。其中前牙 15个 ,双尖牙 10个 ,第 1磨牙 9个 ,第 2磨牙 2个。经 2年临床观察 ,认为大面积缺损残冠牙修复时 ,桩核同残留牙体及修复材料的结合应符合固位形和抗力形 ,且牙周…  相似文献   
999.
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在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上分别造成8mm缺损,左侧用管腔内注入NGF的几丁质管修复,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8周和16周分别取8只动物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的再生神经已通过近远中吻合口,神经纤维密集成束;术后16周,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神经纤维束增粗,形态接近于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轴突总截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GF几丁质管可为免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睑外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睑外翻,常有脸球分离,继发角膜炎,产生畏光、流泪及干燥等症状。角膜长期暴露易发角膜炎、角膜溃疡与白斑,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导致失明。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我们采用额部颞浅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脸外翻21例,经术后1年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