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5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中草药五加皮和茯苓的拮抗镉诱变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五加皮和茯苓对小鼠体细胞遗传物质有无致突变性,以及对镉(Cd)所致突变的抗诱变作用。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N.S)、CdSO4诱变组(1/5半数致死量,即17.6 mg•kg-1)、五加皮实验组(1、2及4 g•kg-1)、茯苓实验组(2.5、5.0及10.0 g•kg-1)、五加皮拮抗镉诱变组(CdSO4+五加皮各剂量组)、茯苓拮抗镉诱变组(CdSO4+茯苓各剂量组),每剂量组5只动物。药品均经口服给药。按Heddle建议MNT方法进行微核实验。结果:五加皮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茯苓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dSO4诱变组比较,五加皮拮抗镉诱变组、茯苓拮抗镉诱变组的微核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五加皮拮抗镉诱变组的微核率与茯苓拮抗镉诱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五加皮和茯苓对小鼠体细胞遗传物质无致突变毒性,对CdSO4诱发的体细胞遗传物质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是良好的抗诱变剂。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观察全甲洋参胶囊 (简称全甲洋参 )对环磷酰胺 (Cy)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象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分别观察单纯给予全甲洋参、单纯给予Cy及Cy加全甲洋参 3种方式对小鼠PE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的影响 ,并与空白对照组、单用Cy组进行对照。 结果 :全甲洋参对正常小鼠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WBC、RBC、Hb无明显影响 ;Cy组PE微核形成率显著上升 (P <0 0 1) ,WBC、RBC、Hb显著下降 (P <0 0 1) ;Cy加全甲洋参组 (高、中、低剂量 )使PE微核形成率上升及WBC、RBC、Hb下降得到控制 ,Cy加全甲洋参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与Cy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Cy加全甲洋参低剂量组与Cy组比较 ,除Hb外 ,各指标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全甲洋参胶囊可拮抗Cy的骨髓抑制作用 ,即对Cy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性。  相似文献   
953.
为研究锰对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影响 ,给小鼠腹腔注射二价锰 (Mn2 + ,MnCl2 ) ,剂量分别为 0、2 5、5 0和 10 0mg kgBW ,然后计数胸骨骨髓 10 0 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细胞数。结果表明 ,在中、高浓度组 ,小鼠骨髓微核率分别为 1 2 0 %和 1 6 4% ,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1)。低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有增高趋势 ,提示Mn2 + 浓度越高 ,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毒性作用越强 ,可以认为MnCl2 具有致染色体突变性及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54.
苯乙烯对青年男性工人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苯乙烯对青年男性工人的遗传毒性。 [方法 ]根据苯乙烯的平均浓度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测其苯乙烯代谢产物尿中苯乙醛酸 (PGA)、苯乙醇酸 (MA)浓度 ,以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作为遗传毒性指标 ,并与其有关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 ]高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微核率的结果则是 :当苯乙烯浓度为 5 7 2mg/m3 时 ,或班后尿中PGA +MA浓度为 0 442 g/L± 0 0 5 6g/L时 ,微核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随苯乙烯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与苯乙烯平均浓度、班后尿中MA +PGA浓度、工龄和吸烟量呈正相关 ,与饮酒和年龄无相关。 [结论 ]苯乙烯对接触男工具有遗传毒性 ,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班后尿中MA +PGA浓度可以考虑作为苯乙烯接触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研究不同污染地区大气颗粒有机提取物(EOM)所致小鼠DNA损伤与细胞遗传效应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32P后标记法研究各点大气颗粒有机提取物(EOM)对DNA的共价修饰作用,用微核实验检测染色体的断裂情况。结果 不同污染地区大气EOM所致小鼠DNA加合物形成与微核形成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大气污染物中的EOM所致小鼠内遗传物质DNA的损伤可能导致细胞遗传效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956.
目的: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重质芳烃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重质芳烃无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效应,微核试验显示在316-1580mg/kg.bw剂量范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SCE试验结果显示在活化系统(S9混合液)存在的条件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在0.5mg/ml及5mg/ml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显示在1580m,g/kg.bw剂量水平小鼠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质芳烃具有间接致突变性,对其职业性接触及应用的安全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57.
1,6-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HDI) is an aliphatic diisocyanate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biuret and trimer polyisocyanate resins. These resins are commonly used in polyurethane paints, resulting in potential occupational, and to a lesser extent consumer exposures. Because some isocyanat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mutagenic, HDI was tested in the 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assay (Ames test), CHO/HGPRT gene mutation assay, and in the mouse micronucleus test, using vapor-phase exposures. Although indicators of toxicity were observed in each test, HDI did not induce mutagenic or clastogenic effects in any of the three assays.  相似文献   
958.
溴氰菊酯毒性和致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溴氰菊酯的毒性、刺激性、蓄积毒性、致敏性和致突变性。方法 按标准方法分别作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 ;大鼠经皮、吸入毒性 ;皮肤、眼刺激性 ;大鼠蓄积毒性和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豚鼠致敏试验 ;致突变试验包括Ames、小鼠骨髓微核和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 大小鼠急性LD50 分别为 2 78mg/kg和 5 6 2mg/kg ;大鼠经皮LD50 >2 0 0 0mg/kg ;急性吸入LC50 >3 0 0 0mg/m3 ;无皮肤刺激性 ,轻度眼刺激性 ;蓄积系数 2 3 ;致敏率为 0 ;Ames试验结果阴性 ;微核和染色体在高剂量组 ( 11 2 4mg/kg)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大鼠 90天亚慢性经口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 2 82 5mg/kg。结论 溴氰菊酯有明显的蓄积作用 ,为弱致敏物 ,一定剂量下可引起骨髓微核和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 ,提示它是一种可能致突变物  相似文献   
959.
人淋巴细胞微核率辐射剂量效应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60Coγ射线照射人离体血,建立人淋巴细胞微核剂量效应曲线。方法 4名健康男性外周血样以^60Coγ射线(0.1、0.25、0.5、1.0、2.0、3.0、4.0、5.0Gy,剂量率0.5Gy/min)照射后,用胞质阻断微核法(CB)和常规微核法建立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在0~5.0Gy剂量范围内,两种方法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拟合表明,回归方程式成立,拟合度良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通过比较非整倍体毒剂和染色体断裂剂诱导的各种微核形态类别的差异 ,探讨以微核形态指标区分两类诱变剂的可能性。方法 :对 6种标准诱变剂 (非整倍体毒剂 :秋水仙碱 ,长春新碱 ;染色体断裂剂 :环磷酰胺 ,丝裂霉素C ,乙基磺酸甲酯 ,γ射线 )诱导的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 ,进行形态学分类分析。结果 :①非整倍体毒剂诱导的环形微核率显著高于染色体断裂剂 (分别为 33 8± 2 8,17 4± 8 3;P =0 .0 0 3) ,而圆形微核率显著低于后者 (分别为 5 1 6± 6 5 ,72 3± 9 1;P <0 .0 0 0 1) ,肾形微核率有高于染色体断裂剂诱导的微核的趋势 ,但差别无显著性 (分别为 14 6± 6 7,10 2± 6 3,P =0 .0 7) ;两类诱变剂诱导的 3种类别的微核 95 %可信区间差异很大 ,其中圆形微核率和环形微核率完全分离 ;②得到通过微核形态区分两类诱变剂的判别方程。结论 :微核的圆形、环形和肾形的发生率可用于区分非整倍体毒剂与染色体断裂剂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