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5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抗着丝点抗体在鉴别微核起源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抗着丝点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CREST染色法)分析了纺锤体毒剂秋水仙素、有丝分裂抑制剂对苯二酚及多功能烷化剂丝裂霉素C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起源。结果指出,3种受试物均显著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秋水仙素诱发微核中,71%含有着丝点,表现CREST阳性,提示这些微核由完整落后染色体形成。对苯二酚诱发微核中,19%为CREST阳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其遗传毒性主要体现为染色体诱裂效应,丝裂霉素C在所有受试物中微核诱发率居首,但CREST阳性率仅6%,显著低于对照,暗示该化合物具强烈的染色体诱裂效应,且诱裂部位可多集中在着丝粒处,使诱发微核内均无完整的着丝点功能结构,表现CREST阴性,CREST染色法能够为鉴别哺乳动物非整倍体诱发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通过微核试验证明:给小鼠腹腔注射丝裂霉素C(MMC)后,再给予人参茎叶总皂甙(ginesenosidesGNSi.gori.P),可明显降低0.5、1.00mg/kgMMC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时间效应试验证明;在诱变剂作用前,给予小鼠GNS,降低微核细胞率效果更好,以作用48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对某厂122名接触1─〔2.4─二硝基〕苯氧基—5—〔3.4—二硝基〕苯氧基—4.8—二硝基蒽醌(DDNAQ)(车间空气粉尘浓度为0.16mg/m3)的工人和某厂100名非接触工人进行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微核检查,发现接触组微核人员出现率和平均微核率分别为76.22%和2%,显著高于非接触组相应的30.00%(P<0.01)和0.4%(P<0.01)。是时,上述接触组和非接触组各12名工人进行了中性白细胞DNA含量测定,接触组(600个细胞)DNA含量为3.67±0.30,与非接触组(600个细胞)的3.02±0.18相比较,差别显著(P<0.01)。此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畸变细胞率,染毒组(0.8mg/kg·wt)为1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P<0.05);金黄地鼠胚胎早期培养细胞转化试验,染毒组(0.1ug/ml,1.0ug/ml转化克隆/总克隆为4/467、3/442(空白对照组为0/508),呈阳性结果。上述结果说明DDNAQ对遗传物质存在作用,应加强职业性接触工人卫生防护工作,保护工人及其后代的健康。  相似文献   
84.
本文应用鼠伤寒沙门菌/徽粒体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对钆喷酸二葡甲胺进行了致突性研究.结果表明:钆喷酸二葡甲胺各剂量TA97,TA98,TA100,TA102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均无致突性。在徽核试验中,各剂量诱发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染色体畸变试验也未观察到钆喷酸二葡甲胺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损伤作用.研究表明,钆喷酸二葡甲胺对原核生物和哺乳动物细胞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5.
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方法]用不同梯度浓度的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染毒处理,检测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有丝分裂指数。[结果]当Ce(SO4)2≥10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当Ce(SO4)2达到1000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显著下降。[结论]提示一定浓度的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6.
TK6和WTK1细胞体外微核试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5种诱变剂诱导人类淋巴母细胞TK6和WTK1的微核反应。方法:用人的类淋巴母细胞TK6和WTK1进行体外微核试验,评价5种诱变剂的染色体损伤效应。结果:5种受试物均可诱导两种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但在大多数剂量和采样时间,受试物诱导的TK6细胞微核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WTK1细胞微核率。结论:TK6细胞对受试物诱导的染色体损伤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the ferment liquid (FL) and to explore the anti-mutagenic effects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CP). Methods: Anti-tumor effects and Anti-mutagenic effects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CP) of the ferment liquid were observed in tumor-bearing mice in vivo. Spleen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of mice was stimulated by ConA and NK cell activity was analyzed by the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release assay. Results: FL Ⅰ,FL Ⅱ and FL Ⅲ of 16.7, 33.3 and 66.6 ml/kg inhibited growth of Sarcoma 180 sighificanth by 11.6%, 24.2%, 28.0%, 4.8%, 15.2%, 2.2% and 2.1%, 8.5%, 5.2% respectively.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PCE) at all doses of FL Ⅰ and FL Ⅱ were grea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P 〈 0.05), but FL Ⅲ has no inhibition effents( P 〉 0.05). Production of IL-2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ll treatment groups. The NK cell killing activity in all treated mice increased by FL Ⅰ and FL Ⅱ was significantly potentiated compared to controls ( P 〈 0.05).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of ICR mice were stimulated by ConA 2.5 ml/L an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Conclusion: The present data suggested that three kinds of ferment liquid used as health drink have anfi-mutagenesis, immune enhancement effects and showed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s on S180 tumor growth in vivo.  相似文献   
88.
背景与目的:研究灭菌丹在不同遗传终点的致突变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Comet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析灭菌丹在不同剂量下对DNA和染色体的损伤。结果:Comet体内试验PMNC尾长呈现出随剂量增加而增长的趋势,体外试验尾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es试验加和不加S9,各菌株回变菌落数均超过溶剂对照组的2倍,并呈现出剂量反应关系。微核试验和小鼠中期I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显示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灭菌丹可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并可能损伤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9.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标本。结果138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其微核阳性检出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是评价慢性小剂量受射线照人员远期医学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康尔爱胶囊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 (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的抑制作用及对人胃腺癌SGC 790 1细胞突变型p5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ICR纯种小鼠的骨髓细胞为材料 ,以微核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为指标 ,研究康尔爱胶囊的致变、抗变作用 ;以人胃腺癌SGC 790 1细胞为材料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尔爱胶囊对人胃腺癌SGC 790 1细胞突变型p5 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康尔爱胶囊 3个剂量组微核率及SCE数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康尔爱胶囊 3个剂量组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及引起的SCE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康尔爱胶囊 3个剂量组突变型p5 3基因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结论 :康尔爱胶囊无致变作用且有一定的抗变作用 ;康尔爱胶囊对突变型p5 3基因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