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前对烧伤后机体各系统及局部创面的变化规律尚不完全清楚,导致在烧伤治疗中存在一系列难题。烧伤动物模型是研究烧伤治疗的重要工具。本文将建立烧伤动物模型的方法作一综述,为今后烧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及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高压电烧伤病人浸浴治疗后皮肤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浸浴疗法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外周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WX-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50例严重高压电烧伤病人浸浴前后足甲襞微循环变化.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共十六项指标.本组病人男47例,女3例,年龄14~45岁,平均年龄(24.32±11.33)岁,电烧伤面积7%~45%,平均烧伤面积(20.3±11.6)%.结果 与浸浴前足甲襞微循环指标比较,浸浴后管襻清晰度好转,管襻数目增多,长度增加,管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等.结论 浸浴疗法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烧伤病房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烧伤病房产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57株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均不同程度增加,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阴沟肠杆菌同样为烧伤病房常见的院内感染细菌之一,其耐药性不容乐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120例,将创面清洗后取其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统计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感染率,比较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120例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中感染者41例,感染率为34.17%.与无感染者比较,感染者的年龄≥60岁的患者比例、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比例、伤后入院时间≥6 h的患者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的患者比例、烫伤总面积(TBSA)≥20%的患者比例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伤后入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TBSA均与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感染相关.进一步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伤后入院时间及TBSA均是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伤后入院时间及TBSA等,控制这些因素有利于社区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应用烧伤止痛膏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4例浅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创面选用烧伤止痛膏纱布敷料包扎治疗,对照组选用凡士林油纱布包扎治疗,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创面总体疼痛感觉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7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5.39±22.86)%和(41.06±23.10)%,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03±2.38)d和(12.54±2.30)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创面换药27例患者感轻微疼痛,VAS评分为≤3分;对照组30例创面换药时感到明显疼痛,VAS评分3~6分(P〈0.01)。试验组未见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烧伤止痛膏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安全有效,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36.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重症烧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重症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60例。A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B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两组给予皮下注射0.1mg/(kg d)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疗程为14d。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蛋白代谢及糖代谢,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治疗后7d与14d,观察组血红蛋白及血浆总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与14d,观察组LPS(脂多糖),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对重症烧伤患者可发挥一系列的治疗作用,如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感染率,进而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稳定可靠,优于单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环境温度对深度烧伤创面液化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应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的烧伤病人以治疗环境温度。(室温)的不同随机分为室温≤20℃组(A组)、室温21℃-25℃组(B组)、室温26℃-30℃组(C组)和室温31℃-32℃组(D组),观察创面液化启动时间和创面液化时间。结果:同样深度创面,随着治疗环境温度的升高,其创面液化启动时间随之提前,创面液化时间相应缩短,尤其Ⅲ度创面。结论: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与治疗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即环境温度越高,创面液化越早,液化速度越快。液化期越短,其最适环境温度为26℃-30℃,大面积烧伤则为31℃-32℃。 相似文献
38.
姚小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9-11
目的通过不同程度烧伤大鼠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结合其烧伤程度以及血红蛋白(Hb)含量的降低程度,探讨EPO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烧伤、贫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10%、20%及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伤后12h、1d,2d、5d、7dEPO含量,并同期测定其血红蛋白含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伤后12h~7d,实验动物血清EPO浓度显著升高,12h即显著高于正常值,24h达到高峰,约为正常的4.5倍,此后逐渐下降,在烧伤后第5d仍显著高于正常,第7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烧伤大鼠血清EPO值与其血红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72.P〈0.05),即血红蛋白含量越低,血清EPO值越高。结论随着烫伤程度的增加,大鼠血清EPO水平逐渐升高,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血红蛋白的降低,大鼠血清EPO水平逐渐升高,与Hb呈负相关。这二种变化均由机体缺血缺氧造成。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一个模拟临床深Ⅱ度烧伤后3种不同厚度皮肤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两处相当于体表面积(TBSA)1%的深Ⅱ度烫伤,每一处切痂后随机行刃厚、中厚、全厚三种厚度自体皮肤中的一种移植,每组皮片5个标本, 移植后采用3种方法固定皮片,组织学观察、测量三种厚度皮片的厚度,观察皮片的成活率、自身皮源是否充足、固定方法的有效性及移植皮片可取材的次数。结果刃厚、中厚、全厚皮片厚度分别为(0.60±0.04),(0.95±0.06),(1.25±0.06)mm,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组织学观察与人的相对应的三种皮片间差别类似,成活率分别为0.98±0.02,0.97±0.02,0.97±0.01,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自体皮肤移植所需皮源充足,皮片移植固定方法有效,可以满足多于5次以上的取材。结论这一模型能够模拟临床深Ⅱ度烧伤后外科手术治疗过程,操作简便、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40.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MEBO治疗的烧伤创面分泌物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集92份标本,用普通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并对湿润烧伤膏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做细菌耐药试验,细菌抗生素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92份标本,阳性75例,占81.8%,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率较高,且耐药性较高,结论:经试验,湿润烧伤膏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但能阻止细菌繁殖侵袭,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细菌耐药分析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耐药率很高,应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