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烧伤创面双黄液换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黄液对中度烧伤创面换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度烧伤患者分别采用双黄液(治疗组)与庆大霉素(对照组)2种药物进行创面换药,并对创面伤口疼痛情况与伤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2组对减轻烧伤创面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选用双黄液进行创面换药的患者在伤口疼痛程度与伤口愈合时间上均优于庆大霉素创面换药. 相似文献
22.
姚明山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9,(2):162-163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对不同面积和深度烧伤的治疗结果。方法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2340例烧伤患者,同时根据病情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强心、保护重要脏器等全身综合性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深Ⅱ度创面基本无疤痕形成,浅Ⅲ度创面可自愈。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对各种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根据不溶性钙盐离子积计算,将血钙控制于正常水平,从而将血磷酸与氟控制在致死性浓度以下,达到解救磷与氢氟酸烧伤中毒目的.方法 氢氟酸与黄磷于新西兰兔背部皮肤致致死性磷与氢氟酸烧伤,伤后动物分为氢氟酸烧伤组(HF,n=10);氢氟酸烧伤钙治疗组(HF-Ca,n=10);磷烧伤组(P,n=12)与磷烧伤钙治疗组(P-Ca,n=12),汽油烧伤对照组(G,n=12).两治疗组均给予钙治疗以将血钙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以上,观测伤后死亡率与血氟、磷、血总钙、游离钙水平.结果 氢氟酸烧伤组伤后血氟(1.15±0.12)×10-4 mol/L, 动物死亡率100%;磷烧伤后血磷显著升高,动物死亡率75%;两组血游离钙均较正常显著降低(P <0.05),钙治疗将血钙维持于正常水平后,7 d内动物死亡率降低至普通烧伤的30%水平.结论 维持血钙于正常水平能够防治磷及氢氟酸烧伤致死性中毒,这一结果能够从不溶性盐离子积计算中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4.
高压电烧伤病人浸浴治疗后皮肤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浸浴疗法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外周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WX-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50例严重高压电烧伤病人浸浴前后足甲襞微循环变化.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共十六项指标.本组病人男47例,女3例,年龄14~45岁,平均年龄(24.32±11.33)岁,电烧伤面积7%~45%,平均烧伤面积(20.3±11.6)%.结果 与浸浴前足甲襞微循环指标比较,浸浴后管襻清晰度好转,管襻数目增多,长度增加,管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等.结论 浸浴疗法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高负荷对烧伤血清复合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p38表达、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给予正常血清(SN组)、烧伤血清+缺氧(SH组)、烧伤血清+缺氧+10%轴向静态牵张(SHS组)3种处理,采用WesternNot和免疫荧光检测p-p38于心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SHS组较SH组p38表达、磷酸化增强,且磷酸化高峰提前,免疫荧光分析证实SH组、SHS组心肌细胞内p-p38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高牵张上调烧伤血清复合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p38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后者可能是高负荷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肢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烧伤合并肢体出血患者予以准确的临床诊断,结扎或缝扎止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栓塞止血。结果:经积极治疗,30例出血得到有效控制,1例因植皮术后10天假性腋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结论:了解影响血管损伤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是预防控制烧伤合并肢体出血的保证。 相似文献
27.
中国烧伤医学50年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reflects briefly the main advancements of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burn surgery over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It ineludes emergency care of massive burns, resuscitation, anti-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ternal organ injury, metabolic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repair of wound and rehabilitation, and special types of burns. The article also covers the researches in pathology,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pertaining to burn injury. 相似文献
28.
29.
目前对烧伤后机体各系统及局部创面的变化规律尚不完全清楚,导致在烧伤治疗中存在一系列难题。烧伤动物模型是研究烧伤治疗的重要工具。本文将建立烧伤动物模型的方法作一综述,为今后烧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及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环境温度对深度烧伤创面液化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应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的烧伤病人以治疗环境温度。(室温)的不同随机分为室温≤20℃组(A组)、室温21℃-25℃组(B组)、室温26℃-30℃组(C组)和室温31℃-32℃组(D组),观察创面液化启动时间和创面液化时间。结果:同样深度创面,随着治疗环境温度的升高,其创面液化启动时间随之提前,创面液化时间相应缩短,尤其Ⅲ度创面。结论: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与治疗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即环境温度越高,创面液化越早,液化速度越快。液化期越短,其最适环境温度为26℃-30℃,大面积烧伤则为31℃-3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