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90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4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62.
提出了一种基于冠状动脉中心线的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CA)和血管内超声(IVUS)融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从CTCA中提取冠状动脉中心线,并沿中心线提取其横截面;其次,对IVUS内膜和中-外膜进行半自动分割;再次,使用环形最大强度投影算法把CTCA和IVUS投影到二维空间中,并使用投影图像进行配准。最后,使用图形学方法把CTCA和IVUS融合在同一个三维空间中。融合CTCA和IVUS可以给医生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图像特征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各型的超声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7例患者中成人型6例,婴儿型1例。超声检查均显示了肺动脉壁异常管腔开口、肺动脉内异常分流和室间隔内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并评估了心肌灌注不足所致的心脏形态、功能变化以及瓣膜反流,4例显示了左冠状动脉分支结构。2例误诊为右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2例疑诊冠状动脉异常起源,3例正确诊断。心血管造影全部诊断正确,显示了左冠状动脉异常开口于主肺动脉,右冠状动脉经侧支血管逆行充盈。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正确诊断左冠状动脉主干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与心血管造影相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左室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重构发生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左室造影投影系统计算出心肌梗死 (MI)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室容积指标 ,根据左室容积指标将患者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 (均为 2 0例 ) ;用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用99m 锝心血池扫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用2 0 1铊心肌血流扫描测定梗死的面积积分 (ES)和重症度积分(SS)。结果 :重构组恢复期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非重构组 (P <0 .0 1) ,亦显著高于该组急性期左室容积 (P <0 .0 1)。重构组急性期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急性期及恢复期肺小动脉嵌压、恢复期左室舒张末压力以及恢复期ES和SS均显著高于非重构组 ,而LVEF显著低于非重构组。重构组恢复期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舒张末期容积与LVEF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关系 (r =- 0 .72 ,P <0 .0 1;r =- 0 .6 7,P <0 .0 1)。结论 :AMI后进行左室造影能较准确地评价左室重构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发生左室重构的患者其心肌坏死量较大 ,且其恢复期左室功能显著降低。恢复期左室功能与左室容积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5.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和内腔的可视性.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18例患者的29个支架进行评价,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结果:29个支架中MSCT可显示26例的支架内腔;其余3个支架不能用于狭窄评价.可用于狭窄评价的支架只有20%~80%的腔径能被显示.MSCT显示22个支架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相符合的有20个;MSCT显示4个支架闭塞,均经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MSCT直接观察支架再狭窄存在局限性,但能较可靠地区分支架的开放和闭塞. 相似文献
66.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多层螺旋 CT 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并评价两者联合诊断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患者(疑诊CAD 36例,确诊CAD 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MPI和MSCT检查,且三项检查均在2个月内进行.采用半定量法对MPI结果 进行分析,SDS(总差值分)>1判定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并将各心肌节段定位于其所对应的冠状动脉;参照国际上通用的目测直径法对MSCT结果 进行判定,即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程度≥50%判定为阳性.以CAG为诊断CAD的"金标准",比较MPI与MSCT对CAD患者的诊断价值和对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的检出价值.结果 MPI和MSCT对CAD患者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79.17%、84.21%及81.40%和83.33%、89.47%及86.05%;MPI和MSCT对病变血管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53.19%、89.02%及75.97%和70.21%、95.12%及86.05盼,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I和MSCT诊断C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优势互补,是筛选、诊断CAD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宜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67.
开展外周动脉非增强MR血管成像对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MR对比剂的患者以及四肢远端的动脉成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作者从如何消除静脉及其他软组织背景和如何获取稳定高信噪比动脉信号两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较早基于三维快速自旋回波的非增强外周动脉成像方法和近期发展基于三维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和血流敏感散相脉冲序列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8.
飞行员冠状动脉造影39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 对39例飞行员冠状动脉造影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5~59岁,通过无创检查方法均不能捧除冠心病。结果 ①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8人出现明显的冠状动脉硬化,其中7人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称该8人为冠脉病变组),其余有18人诊断为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组),13人未做疾病诊断(健康组)。②冠脉病变组年龄较大(48~55岁),临床症状(87.5%)和平板运动试验(100%)阳性率最高;其他疾病组临床症状也较突出(83.3%),但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较低(35.3%);健康组年龄大多较轻,较少有临床症状(30.8%)。③经过冠状动脉造影,使人20/39名飞行员重返飞行岗位,包括健康组全部、其他疾病组5人、冠脉病变组2人。结论 本研究不支持以往调查认为中国飞行人员冠心病发病比普通人群早10~15年的论点。冠状动脉造影对飞行人员冠心病诊断和医学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屏气下二维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二维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材料与方法:共10例患者,全部经过X线冠状动脉造影(简称X线冠脉造影)检查,磁共振造影在1.5T扫描机上应用屏气下、脂肪抑制、心电门控K空间分段采集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对冠脉进行研究。结果:10例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脉近段在MRA上均完全显示,其冠脉MRA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脉平均显示长度分别为6.72±3.16cm、3.67±4.81cm和7.93±3.12cm。与X线冠脉造影对照,MRA发现具有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变的冠脉病变(狭窄≥50%)总的敏感性为62.5%。结论:屏气下二维冠脉MRA能较好显示较长节段的主要冠状动脉,对引起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变的冠脉病变的显示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Jr. Julius H. Grollman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1992,15(3):166-170
Developments in catheter design, contrast media, and radiologic equipment have simplified the performance of pulmonary arteriography.
With proper precautions the procedure is acceptably safe eve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is procedure should be part of
the repertoire of any active and properly equipped angiographic laborato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