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73篇
  免费   7823篇
  国内免费   2254篇
耳鼻咽喉   503篇
儿科学   504篇
妇产科学   280篇
基础医学   2814篇
口腔科学   485篇
临床医学   20414篇
内科学   4868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4259篇
特种医学   244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5篇
外科学   3549篇
综合类   23332篇
预防医学   4427篇
眼科学   1032篇
药学   5627篇
  172篇
中国医学   1474篇
肿瘤学   1962篇
  2024年   1202篇
  2023年   3756篇
  2022年   4159篇
  2021年   4300篇
  2020年   4039篇
  2019年   3624篇
  2018年   1961篇
  2017年   3235篇
  2016年   3894篇
  2015年   3761篇
  2014年   5548篇
  2013年   5214篇
  2012年   6499篇
  2011年   6585篇
  2010年   5575篇
  2009年   5503篇
  2008年   5092篇
  2007年   4336篇
  2006年   4018篇
  2005年   3546篇
  2004年   2758篇
  2003年   2309篇
  2002年   1851篇
  2001年   1629篇
  2000年   1226篇
  1999年   1106篇
  1998年   850篇
  1997年   693篇
  1996年   597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328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8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3D DCE-MRP)技术要点及其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对56例临床需了解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情况的患者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其中门静脉形态正常25例,门静脉形态异常31例.使用高压注射器将Gd-DTPA造影剂经手背静脉注入血管,应用iPASS技术确定扫描延迟时间,所有图像分别进行数字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56例均获得了清晰、立体的门静脉图像.25例门静脉形态、结构正常者3D DCE-MRP均能完整显示门静脉主干及肝内5级以上的分支.31例门静脉形态、结构异常,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6例(均显示门静脉及脾静脉扩张迂曲,其中12例显示增粗的侧支血管);肝癌13例,其中门静脉主干和(或)其主分支闭塞3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2例.结论 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为新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成像效果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相仿,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4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结果:14例Rathke囊肿,CT平扫8例,其中4例为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1例囊壁可见钙化。3例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主要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5例位于鞍内,9例位于鞍内及鞍上。6例为长T1、长T2信号,5例为短T1、长T2信号,2例为短T1、短T2信号,1例信号不均匀。12例MRI增强扫描,其中10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Rathke囊肿囊液密度/信号变化多样,通过总结其影像特点并结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无创血管检查办法。常规MRA使用2D、3DTOF和PC法,它无需使用造影剂,没有创伤。但上述方法空间分辨率低,图像的信噪比相对较差,且检查时间较长,使图像质量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运用造影剂跟踪(smartprep)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3D-CEMRA)可整体显示腹部及双下肢血管。现将笔者所作下肢血管病变的3D-CEMRA做一介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0月~2006年8月18例腹部及双下肢动脉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994.
衍射增强成像,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X射线成像模式。它利用置于样品和探测器之间的分析晶体,把经过晶体单色化的高准直性的X射线穿过样品时产生的透射光、折射光和散射光彼此分开,是一种和相位变化梯度有关的相位衬度成像方法,在光学常数变化的边界会产生明显的衬度增强,对弱吸收体(如软组织)可以得到很清晰的图像和样品内部丰富的细节,大大提高了X射线成像的衬度和空间分辨率,目前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95.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acute haemorrhagicleukoencephalitis,Ahle)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国外已有多例报道,国内未见相关病例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1例经病理确诊的Ahle患者,总结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并对与本病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复习和总结,以冀使神经科临床医师能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表现患者,男,52岁,因发热、头痛4 d于2004年12月2日上午11:00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患者于4 d前洗头后出现发热,体温达(39~40)℃,伴有头胀痛,肺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  相似文献   
996.
实验性脑积水分流后脑顺应性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梗阻性脑积水犬模型,观察脑积水分流前、后及阻断分流后脑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随机将成年健康杂种犬18只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向四脑室注入氰基丙烯酸凝胶诱导脑积水,诱导术后第8周,测量实验犬颅内压及其低压(5~15?mmHg)、高压(15~25?mmHg)时的脑顺应性,随后对脑积水犬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第10周再次测量分流后的颅内压和脑顺应性,并阻断分流管;第11周做颅内压和脑顺应性的最后测量。实验前和每次测量前,犬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照组(6只),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MRI证实有10只犬形成脑积水。分流前的颅内压实验组(9.98±1.8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3.82±1.19)mmHg,P<0.01;分流后颅内压恢复正常(4.28±1.25)mmHg,P>0.05,阻断分流管后很快恢复到分流前状态。高压时的脑顺应性在脑积水分流前、后和阻断分流后3个阶段是逐渐降低的[(0.065±0.008) ml/mmHg,(0.053±0.013) ml/mmHg,(0.032±0.005) ml/mmHg,P<0.05]。结论:犬梗阻性脑积水模型很适合脑积水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研究,脑顺应性下降可能是脑积水分流失败后呈急性恶化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8月~2004年12月胆道梗阻并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8~74(平均51)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化验证实有不同程度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8例为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998.
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双侧小腿肿块伴酸胀疼痛就诊。查体:体温正常范围,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小腿后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触之呈条索状。实验室检查:PPD(-);肿瘤全套:AFP、CEA、CA125、CA19-9均正常范围;血常规:白细胞3.2×109/L;X线胸片(-)。双侧小腿肿块B超检查提示患处回声增强。MRI检查(图1~6):肿块均位于小腿腓肠肌,右侧多个,左侧  相似文献   
999.
徐世亮 《海南医学》2006,17(9):119-120
目的探讨胎儿囊状淋巴管瘤的特征.方法应用AU-4型彩色超声仪及美国生产的GEV-730三维超声成像仪对妊娠早-中期的孕妇产前检查发现的并全部引产后证实的胎儿囊状淋巴管瘤5例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声像图特征为胎儿颈后囊性肿块,内呈放射状分隔,与胎儿颈后紧密相连,并伴有胎儿局部或全身皮肤水肿,可伴有胸、腹水.结论三维超声检查,对早-中期妊娠孕妇,胎儿的颈部囊状淋巴管瘤能正确诊断,并能清晰、直观显示,可对二维超声做以补充,在产前超声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MRI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定位时误差的大小,明确MRI能否单独用于SRT定位。方法:模拟对病人的扫描方法,对特制体模进行固定和MRI扫描。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测量x、y、z3个方向靶点距离,并将结果与实际距离做比较,差别的绝对值即为该定位系统的误差。结果:相邻点x方向,误差0.2~1.4mm,平均0.9mm;y方向误差0.5~1.5mm,平均0.9mm。相对点x方向,误差0.3~1.7mm,平均0.9mm;y方向,误差0.4~1.8mm,平均0.9mm。各标记层面之间误差无显著性差别(P〉0.05)。z方向误差0.3~1.9mm,平均1.0mm。结论:本研究采用的立体定向定位系统和MRI扫描方法,用MRI进行影像采集制定SRT计划,对多数颅内和头颈部肿瘤的定位精度符合临床要求,但在将MRI进行SRT定位扫描时,必须作全面的检查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