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21篇
  免费   1803篇
  国内免费   1895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248篇
妇产科学   167篇
基础医学   2087篇
口腔科学   2373篇
临床医学   7828篇
内科学   1101篇
皮肤病学   132篇
神经病学   384篇
特种医学   26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677篇
综合类   12388篇
预防医学   2464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392篇
  93篇
中国医学   6060篇
肿瘤学   391篇
  2024年   336篇
  2023年   1044篇
  2022年   1054篇
  2021年   1232篇
  2020年   1244篇
  2019年   1125篇
  2018年   591篇
  2017年   873篇
  2016年   1069篇
  2015年   1377篇
  2014年   2334篇
  2013年   2494篇
  2012年   3095篇
  2011年   3505篇
  2010年   3146篇
  2009年   3102篇
  2008年   3492篇
  2007年   3192篇
  2006年   2902篇
  2005年   3064篇
  2004年   2149篇
  2003年   1820篇
  2002年   1501篇
  2001年   1399篇
  2000年   1084篇
  1999年   945篇
  1998年   778篇
  1997年   718篇
  1996年   635篇
  1995年   518篇
  1994年   441篇
  1993年   262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16例,脊索瘤7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转移瘤3例,骨肉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前1d行肿瘤血管造影并用明胶海绵进行供血动脉栓塞。与对照组(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骨盆肿瘤切除术)比较,观察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各种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骨盆肿瘤切除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比较,除术中出血量外(P〉0.05),手术、住院、术后下床及伤口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可能对患者的性功能、排便功能等存在着不良的影响。[结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骨盆肿瘤切除术可大大缩短手术、住院、术后下床、伤口愈合时间,且能更好地保护盆腔内外各组织器官的血运,从而避免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43.
曾晓峰  赵建宁 《人民军医》2006,49(9):546-548
1 关节内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关节内骨折的诊断要遵循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全面、细致地进行体检,这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基础。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通过CT、MRI、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和关节镜检查等手段,对关节软骨损伤、韧带损伤、软骨下微小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移位等做出及时、全面和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44.
皮皮 《健康之友》2006,(12):110-111
在成年以后,人体的所有器官都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维持期,并逐渐走向老化。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让关节提前变老的“后备力量”。如果再有以下几种情况,那关节“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就更大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5.
陶月梅  周玉玲 《新疆医学》2006,36(2):150-151
为了减少膝关节术后关节粘连,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CMP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器,对下肢损伤病人术后早期合理进行功能锻炼,使股四头肌及膝周围软组织迅速恢复其弹性,防止粘连,减少肢体功能障碍或二次手术,共19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在初次关节成形术中无诊断价值 关节成形术术后闭式引流在许多医院已非常普遍,为研究在膝和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与术后伤口表浅和深部感染诊断的相关性,澳大利亚的Weinrauch近期完成了一项临床研究,他将初次接受单侧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使用闭式引流的387名患者的引流管尖端取出并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伤口存在感染的患者引流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而引流管尖端培养为阳性的患者无一存在伤口感染。由此研究人员认为,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对于初次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无实际价值(ANZ,Surg,2005,75:887~888)。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下颈椎的屈曲程度与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已施行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病例的术前颈椎过屈位X线像,测量C2~C7间的角度,复习手术经过,分析可完成螺钉固定的颈椎曲度及其它相关因素。结果:在已完成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的75例患者中有58例屈颈侧位X线像显示下颈椎呈后凸状态,后凸角平均为17.25°;另17例屈颈侧位片见下颈椎呈前凸状态,但这些病例都是体形瘦长者。结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仅适合于下颈椎可以很好屈曲及体形瘦长的病例。  相似文献   
48.
上胸椎前方解剖关系复杂,由浅及深为肌层:颈阔肌,胸锁乳突肌;骨性结构:胸骨柄,胸锁关节;血管性结构:左、右颈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左无名静脉,左、右头臂静脉,甲状腺下动脉,胸导管;神经组织:喉返神经,交感神经链;其他深层组织:食管,气管,甲状腺,胸腺。这些器官和组织相互交错,互为邻里,错综复杂。此处椎体或脊髓前方病变时,前方入路可直接暴露病变部位,术野清晰,手术直接,效果明确,但易损伤以上相邻组织,严重者损伤胸髓,导致患者高位截瘫。  相似文献   
4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9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42例(76髋)进行了平均5.6(2.5~10.5)a的随访。[结果]至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8(4~51)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5.2(55~94)分,优良率为89.5%。1例感染行Ⅱ期翻修;2例在扩髓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裂缝骨折,但未到达小粗隆以下,未予特殊处置;1例出现足下垂,术后3个月后恢复,1例深静脉血栓,余病例无假体松动、断裂以及脱位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9.2%(7髋),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与其它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并无较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骶尾部藏毛窦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为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男性多见,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病,肥胖和毛发浓密的者易发病。1847年Anderson和1854年Warren首后报道此病。1880年Hodges正式采用藏毛窦这一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军人发病率较高,这些患者都有长时期乘坐吉普车经历,故有“吉普车病”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