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7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50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561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75篇
特种医学   4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19篇
综合类   833篇
预防医学   144篇
药学   201篇
  6篇
中国医学   241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简称他汀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并行肌肉活检的9例他汀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口服他汀类药物4d至4年,就诊年龄55 ~74(63 ±6)岁,其中男6例,女3例.3例出现肌痛,6例出现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468 ~8 000 U/L).7例患者行血清肌炎抗体检查,均阴性.6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2例出现肌源性损害.6例患者行双侧大腿骨骼肌MRI检查,其中2例显示有部分肌群水肿及轻度脂肪化.骨骼肌活检病理主要表现:肌纤维萎缩、坏死、再生、脂肪滴增多,部分患者出现破碎蓝纤维、细胞色素c氧化酶阴性肌纤维及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活性降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在肌纤维膜不同程度表达,补体C5b-9染色显示肌内衣、胞质以及毛细血管少量补体沉积.随访发现,多数(7例)患者停用他汀类药物或换用其他他汀类药物后,症状及CK水平改善,仅2例患者需应用免疫抑制治疗且有效.结论 本组患者中多数(7例)他汀肌病为自限性,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自行好转,个别患者(2例)可出现免疫性坏死性肌肉病,需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MSC)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H2O2+EPO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MMP的平均荧光强度,Hoechst 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H2O2组凋亡发生率最高,为(22.13±1.79)%,经10、20、40 kU/L浓度的EPO预处理后凋亡率分别为(16.47±2.53)%、(4.97±0.55)%、(2.93±0.47)%;H2O2干预组MMP最低,为9.70±0.09,经10、20、40 kU/L浓度的EPO预处理后MMP分别为12.67±0.32、27.90±0.66、44.53±0.93,对照组凋亡率为(1.93±0.57)%,MMP为51.37±0.64;在H2O2干预组和低剂量EPO预干预组,Hoechst 33258染色呈现明显的凋亡征象。结论: EPO可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大负荷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时钟基因Bmal1节律振荡变化及其对线粒体结构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5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予以一次大负荷运动训练。每6 h取各组大鼠腓肠肌,使用RT-qPCR检测各时相时钟基因Bmal1的mRNA水平,并用余弦分析软件CircaCompare(R Packages)获取拟合余弦曲线参数,分析时钟基因Bmal1的mRNA表达节律性振荡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每周期始末(ZT0、ZT24、ZT48和ZT72)骨骼肌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mal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的蛋白表达,ELISA测定ATP和ADP含量,以及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物亚单位Ⅱ(subunitsⅡof cytochrome C oxidase complex,COXⅡ)和COXⅣ的活性。结果:运动组Bmal1的mRNA表达在ZT0~ZT24时节律出现紊乱(P>0.05),ZT24~ZT48和ZT48~ZT72时节律恢复(P<0.05)。大负荷运动后运动组线粒体形态于ZT0出现肿胀、嵴结构损伤等异常,于ZT24和ZT48时有所恢复,ZT72时损伤基本消失。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Bmal1、PGC-1α的蛋白表达于ZT0时显著升高(P<0.05),ATP和ADP含量分别于ZT0时显著下降和升高(P<0.05),COXⅡ和COXⅣ活性于ZT0时显著升高和下降(P<0.05),在ZT24时二者活性下降至最低(P<0.05)。结论:大负荷运动可诱发骨骼肌时钟基因Bmal1的节律紊乱,可能参与调控了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5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大负荷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control,C;n=8)组、单纯运动(exercise,E;n=40)组、单纯针刺(acupuncture,A;n=40)组和运动针刺(exercise and acupuncture,EA;n=40)组。其中,E和EA组进行1次下坡跑运动,A组和EA组(运动后即刻)施加针刺处理。后3组根据干预后不同时相又分为0 h、12 h、24 h、48 h和72 h亚组(n=8),分别于对应时点分离比目鱼肌进行检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比目鱼肌线粒体定量酶柠檬酸合成酶(CS)的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次大负荷运动后大鼠比目鱼肌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和肌膜下积聚等超微结构异常变化,伴有大量自噬体形成;同时CS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和LC3均出现一过性的表达升高(P0.05)。运动后针刺明显改善了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减少自噬溶酶体的出现,同时抑制CS的含量减少,下调PINK1、parkin和LC3在线粒体上的表达(P0.05)。结论:1次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数量受损,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途径诱发线粒体自噬的过度发生。大负荷运动后针刺可以缓解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线粒体外膜蛋白PINK1表达,抑制其对下游胞浆蛋白parkin的招募,进而影响LC3与线粒体的结合以抑制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55.
目的观察猪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坏死面积及心肌MMP-2、MMP-9及TIMP-1的影响。方法10只小型猪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和远端预适应(RP)组。采用非开胸法建立心脏I/R模型,通过球囊堵塞左股动脉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以三硝基四氮唑红确定心肌梗死范围;以免疫组化和RT-PCR法测I/R心肌中MMP-2、MMP-9和TIMP-1表达及骨骼肌RP对此的影响。结果与I/R组相比,骨骼肌RP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在缺血区,RP明显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增加TIMP-1表达(P<0.05)。且RP明显减弱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增强TIMP-1的mRNA表达(P<0.05)。结论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心肌不仅可减少心肌坏死范围,还可能对心肌间质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6.
人类四肢骨骼肌的纤维型分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李名扬 《解剖学杂志》1992,15(2):146-152
  相似文献   
157.
尽管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未得到满意的控制,目前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治疗心衰,移植干细胞代替移植整个心脏成为研究的热点.1989年,美国东田纳西州大学教授高理权最先提出将自身骨骼肌干细胞移植至心脏促使坏死心肌细胞再生的设想,此后10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了其可行性,并发现骨髓干细胞移植不但可在宿主心肌内分化为心肌样肌细胞(cardiac- like muscle cells),而且可促进并生成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58.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是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效率.方法 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第一组:在胫前肌注射造影剂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的混合溶液;第二组:注射与第一组相同的混合溶液后立即加超声辐照;第三组:注射GFP;第四组:在注射GFP后立即用超声辐照.7天后取小鼠胫前肌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有较多GFP表达,部分肌纤维绿色荧光较明亮,部分较暗淡;第三组和第四组GFP表达量较少.第一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二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三组与第四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可明显增强小鼠骨骼肌的基因转染效率;未加超声波作用时,直接肌注携基因的超声微泡造影剂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的基因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测定和比较两种不同组织来源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存活率,为组织工程化骨骼肌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两种不同组织来源的第3代成肌细胞接种到24孔板和96孔板中,在1、3、5、7、9d将两种组织来源的成肌细胞分别从24孔板中随机取出5个孔和从96孔板中随机取出10个孔的细胞。将从24孔板取出的细胞置于细胞活力分析仪行细胞存活率的测定。将从96孔板取出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测吸光值(OD)。采用细胞存活率的平均值和OD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了解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从骨骼肌中培养的成肌细胞,MTT法测得7d的OD值最高,为0.8153;细胞活力分析仪测定的细胞存活率7d时也最高,为92.06%。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所得到的成肌细胞,MTT法测得7d的OD值最高,为0.6358;细胞活力分析仪测定的细胞存活率7d时也最高,为67.77%。从骨骼肌中培养的成肌细胞的存活率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所得到的成肌细胞存活率(P〈0.05)。结论从骨骼肌来源的成肌细胞更适合作为组织工程化骨骼肌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0.
目的:研究跑台运动后徒手被动牵张对骨骼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牵张组、运动对照组和安静对照组,进行连续跑台训练,牵张组在每次运动后进行徒手被动牵张练习。结果:光镜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运动对照组骨骼肌横截面积增大,肌丝排列紊乱,Z线扭曲。牵张组腓肠肌的肌纤维排列、Z线和线粒体结构明显好于运动对照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小于运动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后徒手被动牵张可改善腓肠肌超微结构.延缓骨骼肌横截面积的增加.从而有效防止骨骼肌过分粗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