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528篇
  免费   12227篇
  国内免费   6357篇
耳鼻咽喉   2666篇
儿科学   5950篇
妇产科学   3880篇
基础医学   10202篇
口腔科学   2636篇
临床医学   86340篇
内科学   35957篇
皮肤病学   3560篇
神经病学   7305篇
特种医学   272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22篇
外科学   25267篇
综合类   147000篇
预防医学   33640篇
眼科学   4544篇
药学   45172篇
  539篇
中国医学   15696篇
肿瘤学   13574篇
  2024年   1540篇
  2023年   6239篇
  2022年   6036篇
  2021年   6871篇
  2020年   7226篇
  2019年   6191篇
  2018年   3122篇
  2017年   5475篇
  2016年   6340篇
  2015年   7389篇
  2014年   13829篇
  2013年   14236篇
  2012年   18458篇
  2011年   20782篇
  2010年   20094篇
  2009年   19656篇
  2008年   23413篇
  2007年   20426篇
  2006年   18305篇
  2005年   21737篇
  2004年   26537篇
  2003年   32958篇
  2002年   31066篇
  2001年   28461篇
  2000年   19709篇
  1999年   15672篇
  1998年   13703篇
  1997年   10547篇
  1996年   9439篇
  1995年   9245篇
  1994年   6347篇
  1993年   4646篇
  1992年   3801篇
  1991年   3821篇
  1990年   3389篇
  1989年   3217篇
  1988年   600篇
  1987年   465篇
  1986年   415篇
  1985年   296篇
  1984年   166篇
  1983年   117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102.
凌峰  屈志强  石健  罗密芳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062-1065
目的 分析总结南宁市江南区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为今后有效地防制登革热提供对策、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 收集南宁市江南区2019年登革热疫情相关数据,评价本次应急处置的工作成效。结果 2019年南宁市江南区登革热疫情严峻,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70例,其中输入病例4例,本地病例366例;感染人数以家务待业和离退休者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1.12;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92岁;发病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聚集,福建园街道占本城区本地病例的87.70%。早期伊蚊应急监测布雷图指数和账诱指数合格率偏低,分别为72.17%和62.61%。针对本次疫情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做好精准疫情应急处置,有效压低峰值,迅速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病例社区水平暴发,疫情呈现多点暴发及扩散蔓延态势。需做好疫情研判、预警预测,准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尽早实施登革热应急处置,精准防控、孳生地处理、健康宣教和病例管理是应急处置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脂质参数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26例T2DM患者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以及脂质三角相关指标(TC/HDL-C、TG/HDL-C、LDL-C/HDL-C)。根据DKD临床诊断标准和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136例,Ⅲ期组55例,Ⅳ~Ⅴ期组35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脂质参数与DKD发生的关系。结果:与Ⅰ~Ⅱ期组相比,随着DKD分期加重,TC、TG、LDL-C、LDL-C/HDL-C、AIP水平明显增高(P<0.01)。LDL-C/HDL-C和AIP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24;r=0.769,均P<0.05)。LDL-C/HDL-C和AIP是T2DM合并DKD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2;P=0.004)。结论:LDL-C/HDL-C和AIP对T2DM合并DKD病情进展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Tei指数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96例AECOPD患者入选观察组,85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对照组、观察组及观察组缓解期患者血清BNP与右心室Tei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BNP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缓解期血清BN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缓解期患者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BNP与Tei指数正相关(γ=0.89,P=0.007);观察组患者的Tei指数与FEVl(%)、FEVl/FVC负相关(γ=-0.87,-0.89,P=0.015)。结论:血清BNP与右心室Tei指数可全面准确地评价AECOPD患者的右心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以来,国内迅速播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极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指挥,要求对疫情依法科学有序联防联控,全国上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积极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该病传染性极强,重症患者较多,死亡患者剧增,早诊断是关键。核酸检测属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是早诊之金标准,直接影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整体实施。采取核酸检测和影像学肺炎检查相结合、中西医救治并重的综合防控措施,终于促使湖北及武汉疫情达到了可控状态,其他省市疫情取得了个体化战果。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是患者临床治愈标准的主要部分,只有核酸检测阴性才能出院,继续进行为期2周的出院后康复隔离观察,但有些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即所谓的"复阳"现象。本文从理论、文献、临床的多维度对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复阳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复阳的可能原因及是否具有传染性提出来客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107.
以"坐骨神经痛"为例,收集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2016—2017年病案首页中相关病例1126例,与"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相关章节进行辨证分型比对,发现二者不符。列举《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中与"太阳经病"相关的病、证名称,说明目前病案采用的TCD诊断系统偏离针灸临床经络证治的重要特点,不能满足针灸临床实践需要。建议在TCD中加入十二经病、十二经筋病、十五络脉病、奇经八脉病病名,以利于针灸临床诊断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91-3393
目的分析基于危重度分级的急诊胸痛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判定模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82例,根据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不同分为早期预警评分(EWS)组79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组101例和校正MEWS组102例。比较三组EWS系统分诊效果、基于危重度分级(ESI)的EWS系统分诊效果。结果三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MEWS组、EW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ESI分诊时,三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MEWS组、EW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SI的校正MEWS系统可以更准确地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分诊。  相似文献   
10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理干预被普遍关注。心理量表测评是疫情期间心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使用中应注意: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反映症状的时效性、计算方法的评分赋值;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常模选择和SDS的评分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的复测间隔时间;自制问卷的问题设计。规范、详实的设计,更有助于抗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联合快速培养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2~2018-11期间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56例设为试验组,均经X线检查证实,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1例设为参照组,均实施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检测,统计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单一及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果,比较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单一及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价值。结果:经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176例,经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08例,经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49例;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97.31%、诊断特异性97.56%、诊断灵敏性97.27%较单一检测高(P0.05)。结论: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利于疾病早期诊疗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