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6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41篇 |
内科学 | 81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393篇 |
预防医学 | 85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2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6,20(1):30-39
060042胶质瘤脑脊液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06004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060044肝纤维化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060045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抑制正常多克隆B淋巴细胞生长,并分泌大量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导致异常球蛋白增加,正常球蛋白合成减少[1]。临床表现常常为高球蛋白血症以及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M蛋白)分泌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来评估分析M蛋白[2],从而帮助确诊MM。血清蛋白电泳具有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简洁、快速等优点,能清晰将血液中异常蛋白以图谱的形式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监测的苇要指标,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存在贫血、酸中毒、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血液透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等因素,对HbA1c的测定会造成影响.糖化血清蛋白(GSP)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仅受血浆蛋白的影响,几乎不受血红蛋白和EPO治疗等以上因素的影响,且对短时间内的血糖变化更为敏感.将GSP作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糖监测指标可能比HbA1c更理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筛选隐源性肝炎血清蛋白结合蛋白,为隐源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探索新途径.方法: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隐源性肝炎患者血清作为固相筛选蛋白,用噬菌体正常人肝细胞T7cDNA文库进行5轮生物筛选,经噬斑PCR,对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在蛋白质库中进行搜索,自GenBank中获得结合蛋白的cDNA和基因组的全长序列,然后再探讨该蛋白在隐源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噬菌体经过5轮生物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60个克隆中得到24个阳性克隆,经序列测定后进行同源搜索,初步确定人类HCVNS5A转化调节蛋白13(NS5ATP13)为人体肝脏中固有的与隐源性肝炎血清蛋白结合的蛋白.结论:应用T7cDNA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我们发现隐源性肝炎血清蛋白与人类肝细胞HCVNS5A转化调节蛋白13相互作用,在隐源性肝炎发生及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8.
大家都知道,在血脂化验指标中有一种“好胆固醇”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好胆固醇”太低或“坏胆固醇”等其它血脂化验指标太高,均对人体不利。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糖尿病的诊断、筛查、监测和疗效评估的化验指标中也有一个指标与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呈明显的负相关,换句话说就是,血糖等指标升高时它下降,血糖等指标下降时它升高。 相似文献
109.
杨文勇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1,(11):18-18
在众多糖尿病化验项目中.有两个指标名字仅有一字之差,它们就是“糖化蛋白”家族的两兄弟,即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两兄弟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看看它们的自述吧。我叫糖化血清蛋白,我哥叫糖化血红蛋白,洋文名叫A1C,提起它可谓真是”牛”得很,经常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上抛头露面,在糖尿病患者中几乎做到了家喻户晓,这样还不知足.还要在一些网站上晒自己, 相似文献
110.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II)注射强化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院内分泌科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住院的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时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SII组与MSII组静脉血空腹血糖(FBG)分别由(13.53±5.01)mmol/L和(12.25±3.49)mmol/L下降到(5.56±0.76)mmol/L和(6.07±0.97)mmol/L,CSII组FBG下降程度更大(P=0.005)。静脉血餐后2h血糖(2hPG)分别由(19.56±5.82)mmol/L和(18.69±3.98)mmol/L下降到(6.93±1.07)mmol/L和(7.28±1.54)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标时最高与最低血糖差值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29),血糖曲线下面积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17)。CSII组与MSII组GSP分别由(407±79)μmol/L和(410±100)μmol/L下降到(266±74)μmol/L和(297±83)μmol/L,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两组治疗后绝对下降值CSII组更显著(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3.66±1.41)d,显著短于MSII组的(5.83±1.77)d(P<0.05)。CSII组在达标时和治疗第7天的胰岛素剂量分别是(40.23±7.47)U/d和(36.06±9.71)U/d,均显著少于MSII组的(47.71±17.74)U/d和(45.63±11.91)U/d(P均<0.05)。两组有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共35例次,CSII组与MSII组分别有15例次和20例次,其中CSII组血糖≤3.9mmol/L和≤2.8mmol/L的分别为7和0例次,MSII组分别为19和8例次,前者均少于后者。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尚未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SII相比,CSII治疗在降低FBG、缩小血糖波动和整体血糖控制方面更显著,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