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3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50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2篇
临床医学   599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科学   2813篇
综合类   1183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8篇
  18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新型解剖型钛笼(AA-TMC)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中与终板的贴合程度以 及对手术节段颈椎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方法使用12具颈椎尸体标本完成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手术,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通过X线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高度及角度以评价AA-TMC对手术节段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同时测量术后AA-TMC 与终板之间间隙大小以评价AA-TMC与终板的贴合程度。根据美国材料与实验学会F2267 脊柱植入物沉陷试验标准对比 AA-TMC与传统钛笼在终板支撑强度上的差异,评价AA-TMC在防止钛笼下沉方面的效果。结果单节段ACCF手术前后节 段高度(23.90±2.18 mm vs 24.23±1.13 mm)及角度(11.62±2.67° vs 12.13±0.69°)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节段ACCF手术 前后节段高度(42.93±3.51 mm vs 43.04±1.70 mm)及角度(15.63±5.06° vs 16.16±1.05°)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A-TMC 与终上下板贴合良好,平均间隙0.37±0.3 mm及0.42±0.28 mm。相比于传统钛笼,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单节段ACCF:719.7±5.5 N vs 875.8±5.2 N;双节段ACCF:634.3±5.9 N vs 873±6.1 N),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中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从而有效降 低了钛笼下沉发生的可能。并且,使用AA-TMC可有效重建颈椎生理序列。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中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者共有34例,采用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者共有30例,分别记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2组踝—后足评分系统量化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期间骨性融合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2组踝—后足评分系统量化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5),且微创组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微创组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微创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结论: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实施微创踝关节融合术能够显著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骨性融合率,保证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李志  沈晓钟  陈刚  马建武 《四川医学》2019,40(10):1039-1042
目的探讨两种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手术治疗的88例DL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长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长节段组)、44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短节段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减压节段数目、固定节段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JOA评分、骨性融合率。结果长节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均显著的大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长节段组患者的手术减压节段数目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长节段组患者的腰椎侧凸Cobb角低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长节段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JOA评分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12个月,长节段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个月,长节段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与短节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需要实施相同减压节段的情况下,DLS患者采用长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较短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能更好的改善术后Cobb角、固定节段数目更多,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具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取50例给予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中均应通过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此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共监测172根椎弓根螺钉,分析讨论监测阳性结果以及阴性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161个螺丝(34.8%)在打开的锥在监测肌肉的过程中,相应的提取肌电活动,至少1个有意义的。最初的刺激电流为15 mA,相应的监测肌的肌电活动较明显,刺激电流1 mA /次。刺激电流小于10 mA共3枚奖牌的肌电活动。将攻丝后重新调整评分,大于15 mA 2例未诱发肌电图反应,肌电图诱发12 mA 1例。无其他异常肌电图反应,在没有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术后CT显示这3个椎弓根内侧皮质骨骨折1侧皮质骨。灵敏度75%,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41%,正确率99.42%。结论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到脊椎手术中,能帮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提醒术者进行必要的校正,是手术中是一种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8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4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8/44),对照组为72.7%(1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0,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188.2±36.5)、(268.8±28.6)min]、切口长度[(118.2±23.8)、(223.6±34.6)mm]、术中出血量[(522.3±112.8)、(814.8±202.6)m1]、住院时间[(8.8±2.4)、(19.6±6.2)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29、16.648、8.367、10.775,P均〈0.01)。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患者的康复、符合患者的美学观点等,较前路人路手术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29-1736
[目的]对48例患者进行SF-问卷调查,了解MobiC颈椎全椎间盘置换(TDR)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著名的经改编后适用于中国香港人群的SF-36量表测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调查TDR人群中摩比-C更换3年后临床状况和社会融合,职业,自主性,驾驶出勤的健康状况和管理,感伤的关系和感知生活质量。[结果]87位受访者中48人(55.17%)完整完成问卷并交回以供分析。本次审计表明男性患者中41.67%,女性患者中58.33%反馈良好。随访时42.2%仍坚守工作岗位和69%仍旧驾驶车辆,从电动自行车到私家车的车辆不等。考虑到在山东省政府允许老年人口持有公交卡免费乘车,本研究还研究人们的活动。结果表明对于68.2%受访者,在空闲时间(节假日)与朋友、亲戚和同事们见面时间与患病前相比相同或增加,而31.8%的受访者表示减少。52.1%的受访者离开家的时间与摩比-C更换前相比相同或者增加,其中50.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事兴趣爱好的时间与之前相同或有所增加。[结论]更换摩比-C的TDR患者中认为自己的生活质量较高,其考勤、自主性和包括兴趣爱好在内的活动增加的主要是36~56岁之间,已婚、不吸烟、不饮酒的男性。考虑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唯一的区别是大部分受访者中表示减少的为女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棘突及椎板替代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8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用的椎间融合材料种类分为自体棘突及椎板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器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自体棘突及椎板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器组之间的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棘突、椎板可以替代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并具有经济,安全,融合率高、排异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PSO+SPO联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25例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胸腰椎陈旧性骨折18例,强直性脊柱炎7例,年龄21~54岁,平均39.1岁,后凸Cobb角度平均45.8°±7.3°;所有患者一期行PSO+SPO联合截骨术,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1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测量Cobb角度、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患者手术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在Cobb角、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为C级,3个月后恢复至E级。结论应用PSO+SPO联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突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与短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9.
<正>成人足舟状骨自发性坏死,又称Mueller-Weiss病,是一种少见疾病,以足内侧中部局限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与生物力学变异、血管结构、舟状骨延迟骨化及骨软骨炎等原因有关。近些年来,随着对该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均有了一定的研究,在此作一综述,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1发病机制Mueller-Weiss病于1927年发现,为临床上少见的成人足舟状骨自发性坏死,目前发病机制不明,考虑与足舟状骨  相似文献   
90.
李光秀 《全科护理》2021,19(7):951-954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40例行PLIF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非感染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440例病人中16例(3.64%)发生切口感染,424例(96.36%)未发生切口感染。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 d、术前住院时间≥3 d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LIF术后切口感染与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存在密切关联。护理人员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