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04篇 |
免费 | 473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7篇 |
儿科学 | 176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353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2476篇 |
内科学 | 544篇 |
皮肤病学 | 229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20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270篇 |
综合类 | 2893篇 |
预防医学 | 2265篇 |
眼科学 | 49篇 |
药学 | 1777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448篇 |
肿瘤学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55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197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210篇 |
2015年 | 304篇 |
2014年 | 457篇 |
2013年 | 521篇 |
2012年 | 809篇 |
2011年 | 808篇 |
2010年 | 695篇 |
2009年 | 739篇 |
2008年 | 807篇 |
2007年 | 613篇 |
2006年 | 692篇 |
2005年 | 655篇 |
2004年 | 493篇 |
2003年 | 459篇 |
2002年 | 364篇 |
2001年 | 333篇 |
2000年 | 245篇 |
1999年 | 204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61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腋窝菌群敏感性与顶泌汗腺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腋窝常见菌群的敏感性和顶泌汗腺的分布,为优化腋臭手术治疗方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术前取腋窝代谢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局部肿胀麻醉下,采用腋皱壁切口,切除腋浅筋膜浅面的顶泌汗腺治疗腋臭102例。取部分患者腋毛范围外0.5cm及腋毛中央切口皮肤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手术效果满意,总有效率97.5%。结论:根据顶泌汗腺的分布,采用合理的切开深度和分离范围修剪去除顶泌汗腺,使用敏感性的药物防感染治疗及妥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腋臭手术成功,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杨启文 王辉 徐英春 曹彬 李宪 胡志东 范红 廖康 褚云卓 曾吉 刘振英 张嵘 徐修礼 王勇 卓超 苏丹虹 周春妹 孙宏莉 谢秀丽 陈民钧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9,3(5):54-57
目的监测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腹腔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按设计方案收集来自腹腔感染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0类共2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此次监测收集的腹腔感染病例数为742例,分离出的病原菌为7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7%(570/743),革兰阳性菌占23.3%(173/743)。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8%)、肺炎克雷伯菌(10.2%)、铜绿假单胞菌(9.2%)、屎肠球菌(8-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4%)。对于所有肠杆菌科菌,敏感率高于90%的抗菌药物包括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和他唑西林-三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敏感性大于90%的药物包括亚胺培南(100%)、美罗培南(100%)、替加环素(100%)和他唑西林-三唑巴坦(91.5%~91.7%)。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为14.7%,鲍曼不动杆菌为61.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MRSA)的发生率为69.7%,所有菌株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替加环素对所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均保持了100%的敏感率。粪肠球菌中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万古霉素(100%)、替考拉宁(100%)和氨苄西林(81.5%)。屎肠球菌中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96.7%)。结论引起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菌为主。替加环素、碳青酶烯类、他唑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腹腔感染肠杆菌科菌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令人担忧。替加环素、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的诱导作用。方法取5例手术切除肝癌标本,分离TIL,在SEA作用下进行培养。定时记数,了解其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CD4、CD8表达情况,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其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浓度。结果在SEA刺激下,2周TIL扩增100倍。1周后CD3+细胞占95%以上,CD8+细胞较CD4+细胞增殖更迅速。TIL细胞毒活性随培养逐渐增强。在培养的前10d内,TIL产生大量的TNF-α峰值达(453.70±9.26)ng/L和IFN-γ,其峰值达(2013.22±20.41)ng/L。结论SEA可高效、迅速诱导肝癌TIL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omic change in Iymphocytes of rabbits with scald injury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 invasion. Methods Twenty-four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s follows: control group, scald group, scald with SA invasion 2 hs group, and scald with SA invasion 6 hs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6 rabbits in each group. Except for rabbits in control group (sham scald at 37 ℃ ) , rabbits in the other 3 groups were subjected to 30% TBSA full-thickness scald. Rabbits in SA invasion 2 and 6 hs groups were injected with 2 mL (1.0×108 CFU/mL) SA suspension, which was in the log growth phase, via auricle vein 18 hs and 22 hs after injury. Whol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arotid artery of rabbits in 4 groups 24 hs after scald. Lymphocytes were isolated and its ex-tracted proteins were analyzed by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scopy. Re-suits About 1030 protein spots of lymphocytes were detected in each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19 protein spots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e other 3 groups, and 11 spots (10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Expression levels of cofilin, cyclophilin A, ubiquitin, 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nd annexin 1 were down-regulated, but expression level of peroxiredoxin was up-regulated obviously. Conclusions There is obvious proteornic change in lymphocytes of scalded rabbits or of scalded rabbits invaded by SA, and it may relate to immune suppression and sepsis after injury.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制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制备庆大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及兔同种异体骨,并采用低温真空负压吸引法将二者复合,制备成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并行阳离子脂质体抗生素释放试验.构建金黄色匍萄球菌生物膜模型,于体外探讨由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中释放出的阳离子脂质体庆大霉素对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结果成功制备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可持续释放庆大霉素脂质体达12d,前3 d释放具有爆发效应,所释放的庆大霉素脂质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新制备的庆大霉素脂质体相似,在低浓度(3.2 mg/L)时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单独使用庆大霉素(P<0.05). 结论低温真空负压吸引法制备庆大霉素脂质体同种异体骨并不影响所释放的庆大霉素脂质体的抗芮作用,在体外具有高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且在低浓度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天津市肿瘤医院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型特点。方法检测89株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mecA携带率,用多重PCR法对mecA阳性菌株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表型甲氧西林耐药率为23.6%(21/89),mecA基因检出率为43.8%(39/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6.P=0.00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多药耐药特点,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SCCmec基因型以Ⅲ型最为常见,占66.7%(26/39)。结论天津市肿瘤医院分离的MRSA具有多重耐药特点,SCCmec基因型以Ⅲ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7.
王艳军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4):358-359
细菌耐药性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题,如何监测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都已成为临床医生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是引起临床感染最常见、致病性最强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化脓性病灶感染,是能产生多种毒素的致病因子。该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缺陷者、老弱患者及手术、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的疗效差异。方法对64例MRSA所致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34例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和30例替考拉宁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使用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治疗的共计64例患者有效率为70.3%,万古霉素组的疗程、有效率和MRSA清除率分别为11.1 d、65.6%和61.8%,替考拉宁组分别为12.1 d、76.7%和70.0%,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胺都可用于治疗MRSA引起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治疗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9.
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与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RS监测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单独用药对72株MRS的MIC90分别为2.0mg/L、16.0mg/L、64.0mg/L、64.0mg/L,而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啉联合用药后MIC50分别为2.0mg/L、1.0mg/L、1.0mg/L。结论: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协同作用为主,并无拮抗作用。临床上治疗由MRS引起的重症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或其它有效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以防感染菌的变迁及出现异质性耐万古霉素的MRS。 相似文献
110.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创面的细菌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调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EBT)治疗的创面细菌生态学变化,探讨MEBT抗感染机制.方法对应用MEBT治疗的119例烧伤患者的创面于首次清创时、入院后1周、创面愈合之前作常规细菌学培养、鉴定,同时抽取其中30例进行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及其下方活组织细菌定量计数及菌种鉴定,并与同期烧伤病房环境的细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EBT治疗的烧伤创面常见菌以革兰阴性菌(86.83%)为主,革兰阳性菌(7.56%)次之;以菌种而言,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49.86%,高居首位;大肠埃希菌检出率19.61%,居第二位;洛菲氏不动杆菌检出率7.84%,居第三位;变形杆菌检出率6.16%,居第四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4.48%,降至第五位;烧伤创面上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也常易被检出,MEBT创面组织内的菌量<1×104/g组织,检出的菌种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结论MEBT改变了烧伤创面细菌的微生态,同时又有效地控制了创面细菌的过度生长繁殖,以非抑菌和杀菌方式实现了理想的抗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