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5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36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2篇
  3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老年超重/肥胖现象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1]).1992年我国第3次全国营养调查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0年间我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其中45~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5.2%和43.7%~([2]).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蒙古族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科左后旗朝鲁吐乡和奈曼固日班花乡的32个行政村,对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人口学特征资料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采集血标本,检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3个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共调查2 589人,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7%(男3.9%,女3.5%)、18.5%(男17.7%,女1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中,WHR升高者患糖尿病的OR值为2.120(P〈0.05),BMI和WC升高者患空腹血糖受损的OR值分别为1.624和1.472(均P〈0.05);在女性中,WC升高者患糖尿病的OR值为2.336(P〈0.01)。结论在男性中,WHR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BMI和WC升高可能是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中,WC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肥胖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的肥胖程度对我国沈阳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来我院的128例体检男性,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检者的骨密度,根据腰臀比(WHR)和腰围(WC)分别分组,比较不同肥胖程度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分析腰臀比、腰围两者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根据腰臀比分组,中老年男性各组骨密度没有差异;根据腰围分组,仅有WC>100 cm的受检者,其L_1的BMD明显高于WC<90 cm时的BMD.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除L_3的BMD外,各项骨密度与腰围呈正相关;左右股骨颈及左全身的BMD与年龄呈负相关;仅左股骨颈和L_(2-4)的骨密度与腰臀比呈负相关.3个代谢综合征成分组和代谢综合征组,L_1的BMD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成分的BMD.结论 腰围可能是评价中心型肥胖和骨密度之间关系的较佳指标.适当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肥胖,可避免骨量的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4.
腰围/身高比值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围,身高比值作为腹型肥胖指标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对3437例人群的体表指标(BMI、WC、WHpR、WHtR)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采用偏相关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体表指标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价值.结果:BMI、WC、WHpR、WHtR均与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均为WHtR>WC>WHpR>BMI.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BMI、WC、WHpR、WHtR均进入血糖增高、血压增高、高TG血症、高TC血症的预测方程,进入各方程顺序以及体表指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WHtR>WC>WHpR>BMI.结论:WHtR对于预测各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异常的效力高于BMI、WC和WHpR等其它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地区15岁以上城乡人口5246人进行血压、脉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并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地区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1)。腹型肥胖的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腰围正常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性趋势检验P〈0.01)。按BMI分组[〈18.5、18.5~23.9、24.0~27.9、≥28.0(kg/m。)]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9.39%、13.51%、26.23%、32.21%;按WC分组(男〈85cm或女〈80cm,男≥85cm或女≥80cm)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39%、28.81%。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与BMI、WC密切相关。BMI、WC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的发生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对象按空腹血糖结果分为以下4组:3.9~4.4 mmol/L为A组;4.5~5.1 mmol/L为B组;5.2~5.6 mmol/L为C组;5.7~6.1 mmol/L为D组。计算各组异常临床变量的相关指标及与空腹血糖的线性关系,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1)4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D组年龄、TG明显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C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SBP、DBP、平均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女性W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D...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内皮素及腰围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接受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服阿卡波糖50mg,tid,观察并评价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内皮素(ET)及腰围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围、ET均有下降,治疗12周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卡波糖联合降压治疗比单纯降压治疗能更好的缓解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内皮功能损害及减小腰围。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进餐前后、排尿前后健康体检受检者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WC)测值的变化,探讨体检流程对数据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受检者518名(第一组)、533名(第二组,需憋尿经腹超声检查前列腺或子宫附件者),分别测量进餐前后、排尿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WC,观察测值的变化规律。在两组中分别随机选择80、83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体检中安排进餐或排尿与测量血压、BMI、WC的先后顺序。网上调查体检中心52家,统计各家测血压、BMI、WC的工作流程。结果第一组,男女餐后SBP、DBP均下降(P〈0.05),40岁以上者血压变化显著(P〈0.05);餐后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下降2.41%、2.22%(P〈0.05),餐后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分别增加1.35%、0.97%、1.93%(P〈0.05)。第二组,排尿后女性SBP、DBP、WC、BMI均下降(P〈0.05),男性无明显变化。女性随年龄增加,排尿后血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按SBP、DBP统计,女性排尿后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下降5.59%、4.46%(P〈0.05);以WC为判断依据,女性排尿后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下降5.83%(P〈0.05);以BMI为判断依据,女性排尿后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下降了2.86%、1.88%(P〈0.05)。调查52家体检中心,在采集ⅡlL压、BMI和WC数据时,要求受检者餐前占5.8%、餐后占9.6%、餐前或餐后均可占88.5%;均未提及采集上述数据与排尿的先后关系。调查163位受检者,对采集血压、BMI和WC数据的安排,在餐前还是餐后持无所谓态度的占80%,在餐前、餐后各占5%、15%;均认为采集上述数据与排尿与否无关系。结论进餐、排尿明显影响血压、BMI、WC测值,体检中心及受检者对这种影响认识不足。体检中心如不?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人员群体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趋势,及MS相关危险因素的特征,发现MS各项因素之间的的相互联系,为有效识别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并积极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保定市某专科医院的6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检查:空腹血糖、血脂五项、血压、腰围,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在本此调查的医务人员群体中MS患病率为13.33%;男女间腰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45岁以上MS患病率明显升高,且以高血压、腰围、血脂这三项因素的异常为主。结论MS在医务工作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可忽视,尤其是高血压、腰围、血脂异常。因工作关系带来的生活和饮食方式不规律和精神压力的增大,更容易患上MS,关注医务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预防严重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北京市自然人群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地区抽样调查了4 510例人群的身高、体重、腰围(WC),计算BMI及腰臀比(WHR);测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应用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的BMI、WC、WHR水平高于女性(P<0.05).女性的eGFR水平高于男性(P<0.05),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eGFR水平均逐渐降低.超重与肥胖人群eGFR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中心性肥胖人群eGFR水平低于非中心性肥胖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群CKD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与非中心性肥胖人群(P<0.05).男性BMI、WC、WHR与eGFR均呈负相关(P<0.01),女性BMI、WC与eGFR呈负相关(P<0.01),而WHR与eGFR没有相关性(P=0.85),BMI较WC与eGFR的相关性更强.结论 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肾小球滤过率成呈相关,其中BMI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