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5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38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篇
  3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研究腰围(WC)、腰臀比(WHR)与结直肠腺瘤、腺癌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所有结直肠腺瘤、腺癌的患者均查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对照为与病例相同医院的同期就诊,结肠镜结果正常健康人群。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1∶1匹配。同时对腰围和臀围进行测量。采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患者腰围、腰臀比与结直肠腺瘤、腺癌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进行估计。结果:腹型肥胖者(腰围>85 cm)与正常腰围者(腰围≤85 cm )相比,发生结直肠腺瘤、腺癌的 OR =0.98,95%CI:0.91~1.33;与正常体型者(腰臀比<0.9)相比较,向心性肥胖者(腰臀比≥0.9)与发生结直肠腺瘤、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有关(OR =1.16,95%CI:1.02~1.87,P <0.05)。结论:向心性肥胖为结直肠腺瘤、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2.
英国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让两组4周大的白老鼠吃一模一样的食物。唯一不同的是.一组食物是硬的.另外一组则打进空气让食物变得松软.但实际重量与热量维持不变。结果白老鼠36周大的时候,吃软食的白老鼠比吃硬食的那组胖了30%。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了解高血压儿童腰围发育曲线特点,探讨与儿童高血压相关的腰围正常值合理切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北、中、南3个地市的8194名7~17岁汉族城乡中小学生,测量腰围与血压.以LMS( lambda-mu-sigma)法拟合腰围随年龄变化的百分位数曲线.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百分位数腰围学生发生高血压的OR值.结果 高血压男生的腰围发育曲线明显向上平行偏离总体男生标准曲线,而高血压女生腰围发育曲线在12岁前向上逐渐偏离总体女生标准曲线,之后逐渐回归.男生腰围上升至同年龄别第60百分位数、女生腰围上升至同年龄别第70百分位数时,高血压发生风险即开始显著增加,男生腰围p60~组、P70~组、P80~组和P90~组的OR值从1.88(95%CI:1.18 ~2.99)逐渐上升至4.87(95%CI:3.31 ~7.16),女生腰围P70~组、P80~组和P90~组的OR值从1.71 (95%CI:1.07~2.73)逐渐上升至3.32(95% CI:2.16~5.09).结论 高血压男生和女生的腰围发育曲线轨迹明显不同.从第85百分位数向下适当降低儿童腰围正常值切点有利于儿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广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整班抽样方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广州市12所监测学校(广州市城乡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6~18岁学生进行腰围和身高检测,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生腰围腰围身高比百分位数、腰围身高比的均值,比较腰围腰围身高比年龄、城乡和性别差异。结果2010年调查5141名学生,城市男生1287名、城市女生1256名、农村男生1300名、农村女生1298名。广州市6-18岁学生随年龄增长腰围不断增加,女生在青春发育期腰围值接近男生,其他年龄组均是男生超过女生。同性别各年龄组的腰围城市大于乡村。城乡男女生6-18岁WHtR在0.40至0.45范围内波动,13岁前城乡男生WHtR高于女生,13岁后女生wHtR大于男生或与男生重叠。同性别各年龄组的WHtR均是城市大于乡村。结论广州市6~18岁城乡学生腰围腰围身高比在年龄、性别、城乡表现出差异;该数据为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腰围腰围身高比的体质量超标、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广州地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分析海口市7~14岁儿童在超重和肥胖层面的腰围界值点,为儿童超重和肥胖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19年“海南省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海口220所中小学校,对学校整群抽样7~14岁儿童调取身高、体重和腰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计分析283054名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腰围值和百分位点腰围值均低于全国平均腰围,腰围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各年龄组儿童腰围男生均大于女生(P<0.0001),城市均高于农村(P<0.0001)。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界值点集中P 75~P 80(56.50~71.75 cm)、P 80~P 85(54.50~68.50 cm)。在肥胖层面,男童7~11岁和12~14岁的界值点分别是P 85(58.5~72.50 cm)、P 90(75.50~79.50 cm),女生7岁和8~14岁的界值点范围在分别是P 85(56.50 cm)和P 90(59.85~71.50 cm)。结论该地区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为56.50~71.75 cm和54.50~68.50 cm;肥胖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是58.50~79.50 cm和56.50~71.50 cm。除了男生7岁和女生9岁超重界值点及女生青春期前8~10岁肥胖界值点外,其他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界值点与全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2005年3月至5月对哈尔滨市2个社区按所在社区实际年龄别构成比进行分层抽样,对20~74岁455名常住居民检测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瘦素、TNF-α等指标.结果 中心性肥胖者瘦素升高,瘦素高者代谢综合征患病危险性是低水平的2.859倍,并受年龄的影响;血糖、血压异常者TNF-α降低,低,TNF-α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危险性是高水平的1.859倍.结论 高瘦素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TNF-α与血糖、血压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7.
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对象按空腹血糖结果分为以下4组:3.9~4.4 mmol/L为A组;4.5~5.1 mmol/L为B组;5.2~5.6 mmol/L为C组;5.7~6.1 mmol/L为D组。计算各组异常临床变量的相关指标及与空腹血糖的线性关系,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1)4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D组年龄、TG明显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C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SBP、DBP、平均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女性W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D...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腰围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间的因果关系。 方法 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选择相互独立且与腰围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Wald比值法、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以及加权中位数法等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以比值比(OR值)作为评价指标对腰围与冠心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 本研究利用样本量为232 101关于腰围的欧洲人群数据库,与样本量为86 995关于冠心病的欧洲人群数据库,选择其中的39个SNP作为工具变量。运用上述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得出的因果效应估计值相近,其中IVW法的OR值为1.531(95%CI: 1.248~1.877; P<0.001),MR-Egger回归结果表明遗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造成偏倚(截距=0.003,P=0.768)。 结论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间呈正向因果关系,即腰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12.5 cm)会导致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约50%。  相似文献   
159.
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比较各种体脂评价方法。方法 41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全身脂肪百分比(BF%)及局部脂肪百分比,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腰围、臀围,并计算其比值(WHR),以生物电阻抗法体脂测定仪(TANITA仪)测定BF%,以空腹血糖与胰岛素乘积的倒数(取自然对数LnIAI)作为IR指标,分析体脂分布与IR的关系。评价TANITA仪测定的BF%与DEXA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组LnIAI(-4.6±0.6)明显低于非腹型肥胖组(-4.2±0.7),腹型肥胖组中BMI与LnIAI相关(r=-0.488,P=0.021),而非腹型肥胖组中各指标与LnIAI均不相关。各种体脂指标经聚类分析后BMI与腰围、WHR归为一类。TANITA与DEXA测定的BF%显著相关(r=0.839)。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腹型肥胖,则胰岛素抵抗明显。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仍是反映胰岛素抵抗的较佳指标。TANITA仪与DEXA测定的BF%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0.
不同体重与腰围与糖耐量低减患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体重、腰围、超重和肥胖与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关系,为预防和控制IG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社区和2个乡镇15岁以上本地居住5年以上的居民,共计4682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定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结果 IGT患病率为7.07%,其中男性为7.43%,女性为6.82%。IGT患病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不断增高,但30kg组IGT患病率大于40~60kg组,呈现“√”形关系。随腰围增大IGT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至腰围100cm组时达到高峰,此趋势在男、女性中一致,超重、肥胖组IGT患病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和低体重组,其OR值分别为1.62和2.22,95%C1分别为1.50~2.72和1.87~4.28。结论 IGT的发生与体重、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应保持适当体重和正常体型,加强对肥胖人群和IGT患者的干预。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