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1篇
  免费   1069篇
  国内免费   926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42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302篇
内科学   866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235篇
特种医学   532篇
外科学   1165篇
综合类   3945篇
预防医学   630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1587篇
  11篇
中国医学   2316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874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867篇
  2008年   1212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724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肺内小病灶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附7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76例肺内小病灶(直径≤3cm)病例进行了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短毛刺征,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对于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临床价值;而尖角征、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对诊断良性病灶有意义。本文重点讨论了血管集束征的定义,CT表现及病理基础;并就有争议的胸膜凹陷征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旨在提高肺内小病灶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2.
取正常成人心脏瓣膜36个,置于低浓度广谱抗生素的营养液(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灭菌48h,-80℃冰箱初冻,置于液氮中长期保存。灭菌前后瓣膜细菌培养阴性率分别为94.3%和100%,解冻后经光镜、电镜检查证实瓣组织细胞结构正常,组织培养葡萄糖消耗率测定示瓣组织存活良好。临床同种心脏瓣膜原位移植3例,随访6~30个月,瓣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3.
姜善雨  冯星 《苏州医学》2004,27(1):14-15
目的 通过对39例新生儿破伤风(NT)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改良早期鼻饲喂养法对的治疗价值。方法 15例患儿进行改良早期喂养法,24例进行静脉营养法,同时均采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改良早期喂养组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患儿脐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体重增长情况亦优于对照组,而痉挛窒息、呕吐窒息及肺炎、败血症的发生率未有增加。结论 改良早期鼻饲喂养法治疗NT安全、经济、疗效好,值得国内同行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清和脑组织中NO、NOS的变化,探讨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取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后30min、2h、24h、72h大鼠血清、脑组织标本进行NO和NOS的检测。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NO和NOS。结果 (1)缺氧缺血组NO、NOS增高,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2)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NO、NOS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3)血清、脑组织NO、NOS的变化存在相关性。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清和脑组织中NO、NOS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血NO、NOS的检测了解脑组织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45.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残疾分析及康复治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多见于青少年、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风湿病。其特点是椎间盘纤维环及邻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使受累关节强直,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或周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疾畸形。作者仅就47例AS住院患者作临床观察和残疾分析,并进行康复观察,寻找国人的AS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指标,探讨AS的最佳康复治疗时机和方案。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CD4^+CD25^+T调节细胞(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抗TNF-α制剂治疗A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纳入的10例AS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治疗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腹部皮下注射,50mg,每周1次×8周。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抽取外周血10ml,常规分离淋巴细胞惮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数量、CTLA-4表达。结果治疗前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为(24+9)%,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患者(P均〈0.05)。AS患者CD4^+CD25^high/CD4^+T淋巴细胞为(6±6)%,亦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AS患者(P均〈0.05)。AS患者CTLA-4为0.15±0.15,高于健康志愿者和治疗后AS患者(P均〈0.05)。结论 在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数量升高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CD4^+CD25^+Treg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于抗TNF-α治疗前后病情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47.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8.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opudylity AS)是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骼关节,脊柱和脊关节,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  相似文献   
49.
祛风镇痉及活血驱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27-428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持续性腰痛、晨僵、脊柱关节强直为特点的疾病。本病起病迟缓,症状逐渐加重,至后期可出现驼背,肌肉萎缩,呼吸困难,正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健康。笔者近年来采用祛风镇痛、活血驱瘀法为主治疗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5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情反复活动,终至脊柱强直、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我科近5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S,能迅速控制疾病症状,使病情趋于稳定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