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46篇
  免费   25531篇
  国内免费   20929篇
耳鼻咽喉   7372篇
儿科学   2328篇
妇产科学   4473篇
基础医学   22728篇
口腔科学   4885篇
临床医学   64831篇
内科学   27738篇
皮肤病学   1729篇
神经病学   6665篇
特种医学   186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7篇
外科学   45623篇
综合类   107077篇
预防医学   16170篇
眼科学   2861篇
药学   32639篇
  440篇
中国医学   14562篇
肿瘤学   74237篇
  2024年   2026篇
  2023年   7850篇
  2022年   7494篇
  2021年   9003篇
  2020年   8439篇
  2019年   8715篇
  2018年   5010篇
  2017年   7913篇
  2016年   9852篇
  2015年   10822篇
  2014年   16804篇
  2013年   17603篇
  2012年   23711篇
  2011年   26727篇
  2010年   25275篇
  2009年   25940篇
  2008年   26018篇
  2007年   24254篇
  2006年   22505篇
  2005年   22085篇
  2004年   19894篇
  2003年   15161篇
  2002年   13811篇
  2001年   13594篇
  2000年   11183篇
  1999年   10403篇
  1998年   10454篇
  1997年   11022篇
  1996年   9843篇
  1995年   8061篇
  1994年   6927篇
  1993年   4965篇
  1992年   4502篇
  1991年   3190篇
  1990年   1939篇
  1989年   1648篇
  1988年   290篇
  1987年   263篇
  1986年   200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探讨T淋巴瘤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T淋巴瘤患者5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隔离及干细胞移植护理措施。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后未出现严重污染,中粒细胞恢复正常值时间为(9.8±2.3)d,血小板恢复正常值时间为(11.2±1.6)d,无移植治疗及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在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移植前的干预、移植后并发症的预防)可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临床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分析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且具备针对性的冲洗对策,为未来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5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参照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同时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疾病合并情况,将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初步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1例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80例,阳性率为17.7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各时点尿液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高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术前留置导尿管、多发肿瘤是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80例术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87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1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是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将4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发现的46个病灶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个病灶中43个为单发、45个边界清晰、44个分叶状、45个内部回声不均匀、4个内部粗钙化,病灶范围平均(6.3±1.2)cm。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4.
《陕西医学杂志》2020,(3):279-284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6(mGluR6)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比色法分析mGluR6过表达载体、mGluR6siRNA在不同时间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活力的影响,神经球测量方法分析mGluR6对大鼠神经球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mGluR6对大鼠NSCs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表明,在处理24h,48h和72h后,过表达mGluR6显著增强大鼠NSCs的细胞活力,促进NSCs增殖,神经球直径显著增大;mGluR6siRNA抑制大鼠NSCs的增殖。过表达mGluR6后,与对照组相比G1/G0期和细胞比率显著下降,S期细胞比率显著上升,促进了细胞G1到S期转换;沉默mGluR6后,G1/G0期和细胞比率显著增加,S期细胞比率显著下降,抑制了大鼠NSCs细胞G1到S期转换。应用流式细胞术显示,过表达mGluR6 48h后,大鼠NSCs细胞早凋和晚凋均显著下降;沉默mGluR6显著诱导大鼠NSCs的早凋和晚凋。结论:mGluR6可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抑制NSCs凋亡。  相似文献   
45.
我国属胃癌高发国家,且以进展期胃癌为主。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无法有效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的疗效在诸多癌症中得到了证实,因此,该类药物在胃癌中的治疗效果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全面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对于其他治疗均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PD-1抑制剂是一个可行的治疗选项,其代表药物派姆单抗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胃癌治疗的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尚未批准任何此类药物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将会是后续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46.
主要步骤包括:(1)腹腔探查;(2)右结肠后间隙(RRCS)拓展:进入Told筋膜与结肠系膜间的天然外科平面。至结肠肝曲水平,同时向内侧暴露十二指肠,此为进入横结肠后间隙(TRCS)的标志。(3)中间入路结扎肠系膜血管:以回结肠血管(ICV,ICA)在肠系膜表面投影为解剖标志打开结肠系膜,可轻易与其后方已打开的RRCS间隙相汇合。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清扫外科干,进一步解剖Henle’s干及其分支。(4)幽门下淋巴结清扫;(5)消化道重建。本文对由外周入路和中间入路发展而来的尾侧联合中间入路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术式技术上可行,术者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安全性高,可供结直肠外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观察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石蛋白(PSP)的影响。方法将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莫西沙星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排尿障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排尿障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TNF-α、M-CSF、IL-1β、PS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及血清TNF-α、M-CSF、IL-1β、P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56/62),对照组为75.8%(47/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恶心、头晕、瞌睡、肠胃不适、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用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9.
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指临床未发现的恶性肿瘤引起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病征,它并不是由于肿瘤直接引起,也不是由于感染性、血管性或者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而是恶性肿瘤远隔效应所致~([1])。尽管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发病率非常低,还不到1/10 000~([2]),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约50%患者症状早于恶性肿瘤发现,特别是在老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并发非手术区颅内血肿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7例颅脑肿瘤手术并发菲手术区颅内血肿患者的出血类型、部位、发现血肿时间、处理方式及预后.结果 2例遗留轻微相应脑叶症状,无肢体偏瘫患者,无死亡患者.结论 手术有控制地减压,术中术后敏锐判断并及时复查CT,果断手术处理血肿是防治非手术区颅内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