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1篇
临床医学   530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35篇
综合类   1215篇
预防医学   132篇
药学   439篇
  7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4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t(6;11)(p21;q12)转录因子EB(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对1例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红色伴出血囊性变。镜下肿瘤由大、小两种细胞构成,大细胞呈巢状、腺泡样,乳头状排列;小细胞围绕透明基质呈特征的"玫瑰花环"样结构,瘤细胞胞质透明,部分嗜酸。免疫组化:TFEB、HMB45和melan A(+)。鉴别诊断主要有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结论 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肿瘤,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儿童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3年~至今湖南省儿童医院3例儿童RCC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5~9岁。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重新分类。结果:1例镜下以乳头状结构排列胞浆透亮的癌细胞为主,乳头间可见纤维、血管及炎细胞浸润,伴有较多钙化小体结构;其余2例镜下均以实性巢索状、腺管状排布的嗜酸性颗粒癌细胞为主,灶性区域有少量透明癌细胞排列成不典型乳头状结构,未见钙化小体;免疫组化结果:其中1例表达TFE3、Vimentin、CK-pan和CEA;第2例表达Vimentin、CK-pan、CEA及p53;第3例表达Vimentin、CK-pan、CEA、NSE、CgA、Syn及Ki-67。结论:儿童RCC较少见,HE形态下以乳头状结构排列的透明癌细胞类型需结合TFE3免疫组织化学或基因检测等手段明确诊断。术前采用静脉化疗能提高肿瘤完整切术率。儿童RCC整体预后与成人相比较好,但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 RCC)预后较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差,由于其在儿童期多表现为惰性进展,需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retroperitoneoscopic nephron sparing surgery,RPNSS)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etroperitone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PRN)治疗T1b N0M0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T1b N0M0期肾癌16例及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引流时间、术后肌酐水平、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输血情况、引流时间、术后肌酐、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b N0M0期肾癌疗效可靠,术后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较小,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局部复发及转移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04.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复发或转移,对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不敏感,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受到严重影响。近年肾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关注,尤其是在生活质量评估的量表使用、手术切除的影响和靶向药物治疗的作用等方面。该文就肾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肾细胞癌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有力参考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NHERF3在肾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揭示肾癌组织NHERF3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提供线索。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肾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NHERF3蛋白及mRNA的表达,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在癌旁组织中,NHERF3蛋白有较丰富的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NHERF3蛋白的表达十分微弱(P<0.01);癌旁组织NHERF3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肾癌组织(P<0.05),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癌组织中NHERF3蛋白及mRNA与癌旁组织比较均呈现异常低表达,表明NHERF3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受到明显抑制,提示与肾癌NHERF3蛋白缺乏相关的NHERF3功能缺失(loss of function)可能在肾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IgG4相关肾病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IgG4相关肾病患者,其中累及肾实质26例,累及肾盂10例,双肾发病或多病灶24例,单病灶12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临床病史、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分布范围、增强后强化的特点、峰值、肾盂受累情况、有无淋巴结肿大等。结果 IgG4相关肾病具有较特异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虽然肾脏或肾盂受累,但无肾积水及血尿等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边界多清楚完整,其具有典型的持续性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峰值多位于实质期及排泄期,病变无液化、坏死、囊变及钙化等影像学表现,即使肾盂受累明显而且病灶较大也无周围肾实质侵犯,肾盂形态依然存在,管壁光整,无周围淋巴结增大。结论 IgG4相关肾病CT影像与肾脏恶性肿瘤相似,结合其临床、CT影像和血IgG4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手术。  相似文献   
107.
《陕西医学杂志》2020,(1):33-3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时后腹腔入路和经腹腔入路两种入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40例早期肾癌(T_1N_0M_0)患者均分为后腹腔组和经腹腔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术进行肾癌治疗,其中后腹腔组手术入路选择经后腹腔,经腹组手术入路选择经腹腔。比较两组术中热缺血时间、失血量、术后时间、肿瘤重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两组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表达水平;统计两组术中切缘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肾部分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后腹腔组和经腹腔组患者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腹腔组手术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经腹腔组,WBC、CRP、皮质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经腹腔组(P<0.05)。两组肾癌患者术中切缘组织冷冻切片均为阴性,术后随访,后腹腔组仅1例复发,经腹腔组无复发病例,两组复发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4 cm的早期肾癌患者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中,后腹腔入路和经腹腔入路均具有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经后腹腔入路手术时间短,机体应激刺激小,患者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  探索和比较原发灶行减瘤性肾部分切除术(cytoreductive partial nephrectomy,cPN)与减瘤性根治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radical nephrectomy,cRN)对于伴远处转移的T1肾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方法  回顾性分析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93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远处转移的T1肾癌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PN组和cRN组。评估934例患者中与cRN与cPN有关的差异因素,再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后,对得到的141对病例进行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配对前后cPN组和cRN组之间的总生存(OS)、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的差异。利用Cox多因素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匹配后OS和CSS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匹配前,142(15.2%)例患者行cPN,792(84.8%)例病例行cRN,cPN组患者OS和CSS均高于cRN组患者(log rank检验, P<0.01),T1b期患者接受cPN的可能性比T1a期患者小。匹配后,Kaplan-Meier分析发现cPN组的OS和CSS比cRN组更高(log rank检验,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选择行cRN是导致OS及CSS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伴远处转移的T1肾癌患者,cPN的预后生存优于c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