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4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1453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495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1118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4298篇
内科学   3324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1941篇
特种医学   11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2633篇
综合类   9158篇
预防医学   1288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3455篇
  56篇
中国医学   3540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517篇
  2021年   642篇
  2020年   664篇
  2019年   710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733篇
  2015年   911篇
  2014年   1538篇
  2013年   1451篇
  2012年   1924篇
  2011年   2197篇
  2010年   1893篇
  2009年   1905篇
  2008年   2108篇
  2007年   1824篇
  2006年   1820篇
  2005年   1674篇
  2004年   1310篇
  2003年   1203篇
  2002年   1030篇
  2001年   939篇
  2000年   702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384篇
  1995年   367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目的研究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同时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雌性SD大鼠(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多柔比星肾病模型组和多柔比星肾病Lipo-PGE1治疗组3组.采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多柔比星7.5 mg/kg的方法建立多柔比星肾病动物模型,第8周开始Lipo-PGE1治疗组给予尾静脉注射Lipo-PGE1,用量200 μg/(kg*d).10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并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TGF在肾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Lipo-PGE1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硬化及基质增生程度比多柔比星肾病组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多柔比星肾病组较正常对照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区CTGF蛋白及CTGF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Lipo-PGE1治疗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CTGF蛋白及CTGF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多柔比星肾病组(P<0.05).结论 多柔比星肾病组大鼠第10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尤其是肾小管间质区CTGF蛋白及CTGF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Lipo-PGE1延缓多柔比星肾病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CTGF的表达有一定关系,并且可能通过减少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12.
目的观察降脂颗粒冲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方法彩超检测65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同时早、晚餐后各口服降脂颗粒冲剂2包(含生药40g),连服6个月。结果经降脂颗粒冲剂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检出率下降15.79%(57vs48),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降脂颗粒冲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213.
白细胞介素-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偶氮唑法(MTT)测定MC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IL—13在1ng/ml、5ng/ml、10ng/ml、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抑制5%FCS培养的和脂多糖(LPS)诱导的MC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9.8%和29.23%、24.35%和37.05%、30.03%和46.6%、46.93%和55.23%。IL—13作用MC48h,使MC较多滞留于G1期,而S期细胞减少。结论:IL—13通过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而抑制MC增殖。  相似文献   
2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 lonephritis)是肾科临床常见病,据免疫病理表现,又将他们分为IgA肾病及非IgA肾病,以IgA肾病患者居多,本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0年9月~2003年4月及  相似文献   
215.
钟少葵 《广东医学》2004,25(1):93-93
多发性硬化 (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受累为主的炎性脱髓鞘疾病 ,多发于青壮年。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肯定 ,在不断研究中 ,可能与病毒感染和病毒或某些致病因素有关的免疫介导性疾病 ,或髓鞘蛋白和病毒抗原交叉后反应性疾病[1 ] 。我院自 1996~ 2 0 0 2年共收治 63例经临床及MRI确诊的MS患者 ,3 2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确诊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3 2例 ,男18例 ,女 14例 ;年龄 18~ 63岁 ,平均( 3 5 2± 5 6)岁 ,病程 1个月至 5年 ,平均 2年 3个月…  相似文献   
216.
IgA肾病与过敏性紫癜肾炎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临床和病理两方面比较IgA肾病和紫痰性肾炎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24例确诊IgA肾病患儿及21例确诊紫痰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者均可有血IgA升高,免疫荧光均显示肾脏中有IgA沉积,可见补体C3沉积;电镜下电子致密物多沉积在内皮下和(或)系膜区。IgA肾病的起病轻重不一,感染常为其诱因或使症状加重,病程一般较长;病理以肾小球硬化多见,伴肾小管损伤,提示其长期预后可能不佳。而紫痰性肾炎患儿起病时常有皮疹、胃肠道等表现,肾脏损害多见于起病后6个月内;其肾脏病理以上皮新月体形成毛细血管内增生、系膜细胞增生及IgA沉积等为主。结论 IgA肾病和紫痰性肾炎有极其相似的临床特点,而从起病、伴随症状及病理改变等方面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217.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球硬化的重要病理特征是进行性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细胞的丧失。在肾小球炎症过程中 ,细胞过度凋亡导致细胞减少是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原因[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是引起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2 ,3] ,低浓度的Ox-LDL(<10 0 μg/ml)抑制系膜细胞增殖 ,促进系膜细胞凋亡[4 ] ,但Ox -LDL诱导系膜细胞过度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实验 ,以探讨Ox-LDL诱导系膜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为寻找延缓肾小球硬化的有效方法提供新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Bax及Bc…  相似文献   
218.
219.
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们采用肋缘下小切口硬化剂囊内注射去顶减压术治疗腹侧肾囊肿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0.
分析13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载脂蛋白水平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发现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均高于正常值,而以脾肾气虚组升高最为明显,且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和肝肾阴虚组(P<0.05);兼有湿证者apoB,apoB/apoA-I显著高于不兼湿证者(P<0.01),故认为apoB和apoB/apoA-I可作为脾肾气虚及湿证辩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