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524篇 |
免费 | 2519篇 |
国内免费 | 12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9篇 |
儿科学 | 498篇 |
妇产科学 | 281篇 |
基础医学 | 2069篇 |
口腔科学 | 273篇 |
临床医学 | 23498篇 |
内科学 | 4461篇 |
皮肤病学 | 206篇 |
神经病学 | 1188篇 |
特种医学 | 32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8818篇 |
综合类 | 28947篇 |
预防医学 | 5699篇 |
眼科学 | 1280篇 |
药学 | 13771篇 |
224篇 | |
中国医学 | 4806篇 |
肿瘤学 | 8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7篇 |
2023年 | 1449篇 |
2022年 | 1962篇 |
2021年 | 2743篇 |
2020年 | 1797篇 |
2019年 | 1794篇 |
2018年 | 863篇 |
2017年 | 1687篇 |
2016年 | 1884篇 |
2015年 | 2351篇 |
2014年 | 4617篇 |
2013年 | 4890篇 |
2012年 | 6326篇 |
2011年 | 7200篇 |
2010年 | 6885篇 |
2009年 | 6446篇 |
2008年 | 6864篇 |
2007年 | 6018篇 |
2006年 | 5594篇 |
2005年 | 5717篇 |
2004年 | 4487篇 |
2003年 | 3778篇 |
2002年 | 2993篇 |
2001年 | 2391篇 |
2000年 | 1710篇 |
1999年 | 1225篇 |
1998年 | 1152篇 |
1997年 | 1064篇 |
1996年 | 918篇 |
1995年 | 710篇 |
1994年 | 589篇 |
1993年 | 334篇 |
1992年 | 330篇 |
1991年 | 300篇 |
1990年 | 281篇 |
1989年 | 243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89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指导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液体治疗的价值。方法:血乳酸升高的重型TBI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监测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ScvO2≥70%者予以降低氧消耗治疗,ScvO2<70%者予以液体+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观察组监测患者Pcv-a CO2,Pcv-a CO2≥6 mmHg者予以液体+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Pcv-a CO2<6 mmHg者予以降低氧消耗治疗。比较两组液体+强心治疗病例数,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24 h、48 h人均液体平衡量,多巴酚丁胺人均使用量,24 h、48 h颅内压(ICP),14天GCS评分以及28天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1例(47.8%)采用液体+强心治疗,少于对照组的18例(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 h、24 h血乳酸分别为3.5±2.7 mmol/L和2.3±2.1 mmol/L,低于对照组的5.2±3.2 mmol/L和3.7±2.1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48 h人均液体正平衡量分别为1 556.5±589.7 mL和356.5±125.7 mL,少于对照组的2 156.5±713.7 mL和798.5±376.1 mL,观察组人均多巴酚丁胺用量244.5±65.3 mg,少于对照组的432.7±87.9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48 h时ICP分别为11.9±5.6 mmHg和10.8±5.7 mmHg,低于对照组的15.3±4.3 mmHg和13.8±6.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4天GCS评分及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 CO2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减少液体、多巴酚丁胺使用例数及用量,乳酸更快恢复,能优化液体、强心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的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2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42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和观察组(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每组21例.2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硬膜外穿刺成功推注2%利多卡因试验量测出平面后,经股神经鞘放置导管并固定好导管,术毕对照组采用0.2%罗哌卡因持续泵注6 ml/h;观察组采用盐酸氢吗啡酮2 mg +0.3%罗哌卡因持续泵注2 ml/h.记录术后静息状态下6、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24、36、48 h功能锻炼时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无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在功能锻炼时均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股神经穿刺点局部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可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最适宜患儿输入20%甘露醇的静脉通路.方法:对在我院入住并输入20%甘露醇的352例患儿静脉外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输入通路,分别将经头皮静脉输入20%甘露醇患儿设为A组,经四肢静脉输入20%甘露醇患儿设为B组,经中心/腋静脉输入20%甘露醇患儿设为C组.比较3组患儿静脉外渗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儿静脉外渗率低于B组(P<0.05),B组患儿静脉外渗率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中心/腋静脉输入20%甘露醇患儿静脉外渗发生率最低,儿童静脉输入20%甘露醇应首先考虑中心/腋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994.
背景 物理降温方法是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主要降温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效果报道不一,且存在较明显的并发症。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070586.4)对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2019年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枢性高热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9)、普通静脉降温组(n=32)和应用降温装置组(n=32)。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体表物理降温,普通静脉降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静脉输注低温液体(由冰箱冷藏4 ℃),应用降温装置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输注室温液体。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及治疗48 h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bg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PLT);观察寒战、心律失常、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治疗前及治疗2、4、8、12、24、48 h的肛温;评估治疗1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电话随访患者治疗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方法和时间对FbgC、APTT、PT及PLT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FbgC、APTT、PT及PLT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应用降温装置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皮肤受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7)。治疗方法和时间对肛温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肛温主效应均显著(P<0.05);其中应用降温装置组治疗2、4、8、12、24、48 h的肛温均低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P<0.05)。治疗1周后应用降温装置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对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具有快速且稳定的降温效果,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降温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其成活状况,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9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所有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术后皮瓣颜色、皮瓣张力、肿胀程度、水泡形成以及淤血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以皮瓣最终成活状况作为最主要的观察评价指标,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64例,68个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其术后表现情况分为正常生理皮瓣型(NPF型,25例,27个)、水泡形成型(BF型,18例,18个)和淤血肿胀型(CS型,21例,23个)。其中,NPF型皮瓣全部成活,BF型皮瓣仅1个部分坏死,CS型皮瓣虽经积极保守治疗,有1个完全坏死和2个部分坏死。结论: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需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加强护理观察,采取针对性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整体成活状况。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高压氧+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南石医院157例(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参照组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高压氧+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7%)较参照组(76.92%)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接受高压氧+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提升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快速定位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寻找进针点,观察组采用快速定位器寻找进针点。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准备时间长,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小,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中采用股骨髓内钉快速定位器寻找进针点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