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6篇
  免费   1085篇
  国内免费   855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150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637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2195篇
内科学   1201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284篇
特种医学   4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847篇
综合类   5233篇
预防医学   3070篇
眼科学   146篇
药学   2787篇
  22篇
中国医学   5041篇
肿瘤学   791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567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830篇
  2013年   804篇
  2012年   1121篇
  2011年   1248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028篇
  2008年   1495篇
  2007年   1170篇
  2006年   1123篇
  2005年   1207篇
  2004年   1244篇
  2003年   1136篇
  2002年   787篇
  2001年   750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451篇
  1998年   399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51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登革2型病毒全长cDNA克隆定点诱变的OL-PCR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带有登革2型病毒(DEN-2)全长cDNA的质粒pDVWS501上E62、E203位点进行定点诱变。方法 设计4对点诱变引物,运用OL-PCR(overlapPCR)法,扩增出分别在E62或E203位带有点突变的2条DNA片段,克隆至T载体,获T-TB62、T-TB203两个克隆,将T-TB62用ClaⅠ和SphⅠ分别酶切,T-TB203用SphⅠ NheⅠ酶切后,用T4连接酶分别连接至pDVWS501,获重组质粒TB62和TB203。对TB62和TB203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成功得到分别在E62、E203位带有点突变的TB62、TB203克隆。结论 OL-PCR法是具有较高突变效率的定点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电泳、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306±0.003mg/kg,缅甸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290±0.003mg/kg.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750μg/ml(约450LD50),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490μg/ml(约430LD50).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0.0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254μg(约41.5LD50)国产圆斑蝰蛇毒或116μg(约20LD50)缅甸蝰蛇毒的攻击,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情况和遗传方式,探讨该病与HLA-B27表现型和基因型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HLA-B27表现型,用PCR-SSR检测HLA-B27基因型,并用流式细胞仪作室间比对,检测海南地区20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共158人的HLA-B27表现型和基因型。结果AS患者一级亲属中B27阳性率为52.7%,患病率为21.6%,与正常人患AS的概率比值为14.7:1。结论AS患者一级亲属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群,海南地区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的数据与其它地区没有明显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蛇毒溶血试验的实验条件。方法参考Kabakci等法,观测蛇毒溶血试剂浓度、血清浓度、孵育温度及时间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红细胞溶血度的影响,并作正常对照。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蛇毒溶血试剂浓度及血清浓度与PNH红细胞溶血度明显正相关;蛇毒溶血试剂浓度为0.5mg/ml时,PNH红细胞的溶血度基本达到最大值;而血清稀释至1/4时,PNH红细胞的溶血度即明显降低,血清稀释至1/16时,溶血度接近于0。温度对溶血度的影响非常明显,15℃下PNH红细胞溶血度明显降低,而0℃下反应基本中止。37℃下,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溶血度也不断增高,但至30分钟已基本达到最高水平。结论蛇毒溶血试剂的最适浓度为0.5mg/ml;由于试验结果受血清中补体浓度的制约,每次试验最好选用同一批血清;整个反应体系必须置37℃恒温孵育,孵育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肌张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996-03/2004-06年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脑血管病患者60例,均有肢体痉挛,且患肢手握力及肌力在3级以上,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和安慰剂组各30例。A型肉毒毒素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以痉挛肌肉的肌腹为注射点进行多点皮下注射;安慰剂组注射药物改为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和评估采用双盲法。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应用修订Ashworth量表进行肌张力分级比较,手法肌力评定评估肌力;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6周检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6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肌张力:A型肉毒毒素组治疗前II级3例,III级18例,IV级9例,治疗后0级2例,I级5例,II级17例,III级6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χ2=31.8,P<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差异。②肌力:A型肉毒毒素组治疗前3级16例,4级14例,治疗后3级7例,4级22例,5级1例,治疗后较治疗前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差异。③免疫功能:A型肉毒毒素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降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以利于开展功能训练,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背景:由于眼睑痉挛的病因不明,其治疗较为困难,而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眼睑痉挛的方法。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前后对照。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3-01/12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眼睑痉挛患者84例,男24例,女60例;年龄15~76岁;疗程3个月~30年。纳入患者均是频发双侧痉挛性瞬目,并排除眼疾患所致的眼部刺激导致的继发性眼睑痉挛。全部患者均经药物、针灸等方法治疗未能控制症状。患者既往有面神经麻痹9例。2级15例,3级47例,4级22例…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眼肌痉挛20例,每点注射2.5~5.0U,起效一般在1周之后,疗效可维持4~6个月,总有效率100%,除2例有轻度面神经麻痹及眼睑下垂,无全身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反复重复注射仍有效。结果表明,该药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9.
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索(botulinum toxin A,BTXA)在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的患者82例,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BTXA局部注射痉挛的肌肉,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50—100IU,每次患者接受的注射总量≤400IU。治疗前、治疗后40d进行2次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mocc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肌张力测定采用改良式Ashworth(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经治疗40d后,治疗组FMA、MBI由40&;#177;26,33&;#177;14上升至68&;#177;27,81&;#177;22。神经功能缺损由25&;#177;8降至9&;#177;7;对照组相应为52&;#177;26,61&;#177;23。16&;#177;7和2.07&;#177;0.22,与治疗组比较t=4.16,5.26,6.25,P均&;lt;0.01。MAS治疗组由2.50&;#177;0.83降到0.86&;#177;0.66。对照组由2.79&;#177;0.63降到2.07&;#177;0.22,治疗后两组对比,x^2=13.26,P&;lt;0.01。结论:采用BTXA注射痉挛的肌肉对脑卒中的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35例均为思茅地区自1997年初~2002年10月笔者参与抢救治疗的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31.5岁。 二、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下例几期。①潜伏期:35例患者误吃白毒伞蕈后约15~30小时无任何症状,没有一位患者在此期到医院就诊。②胃肠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