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8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0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533篇
内科学   18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3篇
综合类   1066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87篇
  8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5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91.
目的 评价EUS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收益疗效.方法 4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21例)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20例).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为1 000 mg/m2,1次/周,静脉滴注,连用3周,休息1周;联合组在125I粒子植入后1周行化疗.评价临床受益疗效(CBR).结果 125I粒子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临床受益率为57.1%,达到CBR的中位时间为1周,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周;单纯化疗组分别为25%、4周和15周,两组前2项相差非常显著(P<0.05),而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US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CBR明显优于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搭载的微小RNA-24(miR-24)纳米载体复合物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加入100μl PBS;H_2O_2组单纯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 H_2O_2处理24h;miR-24类似物(miR-24mimics)组、miR-24抑制剂(miR-24inhibitor)组在H_2O_2处理前预先加入功能化后的MSN(F-MSN)搭载的200nmol/L寡核苷酸预转染24h。用聚乙烯亚胺对MSN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形成F-MSN,再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与miR-24结合形成基因载体复合物F-MSN-miR-24,体外转染后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等评估其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目的基因及Bcl-2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子(Bim)的作用,进一步评估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F-MSN可将miR-24高效转入至心肌细胞内,经计数染色阳性细胞得出转染效率可达72%以上。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miR-24表达量降低(P0.05)。与H_2O_2组比较,miR-24 mimics组的表达量显著提高、miR-24inhibitor组的表达量显著降低,miR-24mimics组蛋白Bim的表达量显著降低、miR-24inhibitor组蛋白Bim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4mimics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H_2O_2组[(78.80±1.49)%vs(67.40±1.63)%,P0.05]。结论MSN搭载的miR-24转染可以将目的基因高效转入至靶细胞,其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细胞存活,为MSN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3.
王兴  孟箭 《广东牙病防治》2016,(11):671-673
舌根鳞癌是预后较差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通常发现时已属晚期。本文报告2例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晚期舌根鳞癌患者,经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制备包被壳聚糖-聚天冬氨酸-5氟尿嘧啶(CTS-Pasp-5FU)纳米粒子,观察其对裸鼠人胃癌SGC-7901移植瘤模型的治疗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离子凝胶化反应制备CTS-Pasp-5FU纳米粒子.选择24只裸鼠制备人胃癌SGC-7901移植肿瘤模型,根据注入药物不同均分为CTS-Pasp5FU组、5-FU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 d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应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CTS-Pasp-5FU纳米粒子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40.2%和34.9%.治疗后21 d,5-FU组、CTS-Pasp-5FU组肿瘤体积比0.9%氯化钠溶液组明显缩小(P<0.01);5-FU组、CTS-Pasp-5FU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79.49%、81.10%,瘤重抑制率为65.30%、72.7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0.9%氯化钠溶液组、CTS-Pasp-5FU组相比,5-FU组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形成数量明显降低(P<0.01),总胆红素和ALT明显增高(P<0.05);白细胞及肌酐水平各组相似(P>0.05).结论 CTS-Pasp-5FU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5-FU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有效降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动态检测CA19-9判定^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5例晚期老年胰腺癌病人,在术中由B超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每月复查CT,并采血检测血清中CA19-9。结果从第4周始,9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CA19-9下降,CT示肿瘤直径缩小0.5~1cm。3例因远处转移术后6个月死亡,CA19-9上升。13例目前未发现远处转移或浸润仍在观察中,CA19-9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下降。结论检测CA19-9水平有助于评估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放射性粒子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93例,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影像学变化情况,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肿瘤的体积较治疗前缩小,6m后总体有效率为83.0% (88/106).AFP水平降低,治疗后2m、4m、6mAF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1例出现穿刺后腹腔内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损伤共3例.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近期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A549、BEAS-2B细胞均行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在4、6、8 Gy照射时,125I粒子组细胞克隆存活分数较60Co组降低更明显(t=6.06、9.42、4.90,P<0.05)。A549细胞在4 Gy时,G1期细胞比例125I粒子组为70.67%±1.49%,60Co组为59.59%±0.71%(t=10.77,P<0.05);细胞凋亡率125I粒子组为18.09%±0.73%,60Co组为9.81%±0.16%(t=19.40,P<0.05)。125I粒子照射明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但不同射线同一剂量或相同射线不同剂量下,BEAS-2B细胞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较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照射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效应更明显。Bcl-2/Bax蛋白比失衡,最终致Caspase-3蛋白的活化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60个病灶)骨转移癌患者,年龄21 ~ 73岁,平均(56±5)岁.40个病灶同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及125I粒子植入术,20个病灶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然后复查MRI后再行125I粒子植入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大小变化及行动功能改变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手术均在DSA引导下成功完成,平均VAS评分由术前7.63±1.19降至:术后1天5.53±1.11,术后1个月3.97±1.40,术后3个月3.27±1.80,术后6个月2.27±2.03,术后12个月2.01±1.35.术后10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33.3%),18例患者部分缓解(60%),2例患者无效(6.7%).术后1个月肿瘤局部有效率达到50%,术后3个月为70%,术后6个月为73.3%,术后12个月75%.术前20例行走困难者,术后有15例可独立行走,3例无改善,2例截瘫,行动能力改善率达到75% (15/20);10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经皮骨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骨转移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植入125I粒子条及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在胆道梗阻段同时植入支架和125I粒子条(联合治疗组),27例仅植入支架(传统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至黄疸进展时间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125I粒子条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传统支架组和联合支架组术后7、14 d血清胆红素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支架组术后未发生明显骨髓抑制;单纯支架组和联合支架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和2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近程放疗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疗效较单纯植入支架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 Bq(0.3~0.8 m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