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8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0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533篇
内科学   18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3篇
综合类   1066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87篇
  8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5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1.
目的探讨对~(125)I粒子植入患者实施反馈式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9月本院肿瘤科在CT导向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反馈式系统化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穿刺针数、CT扫描层数、CT扫描放射剂量(mAs)。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穿刺针数、CT扫描层数、CT扫描放射剂量(m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25)I粒子植入患者施行反馈式系统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125)I粒子植入术有所了解,积极配合,避免了术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减少了CT扫描的层数,大大降低了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的剂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92.
邹颖  黄定德 《西部医学》2015,(4):614-61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符合标准的入组患者92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有改善(P<0.05),而观察组在干预后48h和72h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干预后也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改善明显,并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125I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4年收治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20例,TACE治疗后1W,在彩超引导下对门静脉脉癌栓行经导管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根据扫描确定术前计划,计算放射粒子数量,确定肿瘤区域,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6个月后局部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2/20,部分缓解(PR)13/20,无变化(NC)5/20,有效率为75%(CR+PR)。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17/20)、55%(11/20)、25%(5/20)。结论:彩超引导下经导管植入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根据Halarism经验公式确定植入粒子的数量及粒子分布范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将放射性粒子植入预定部位,术后CT检查粒子分布情况及漏植情况,定期行超声及CT复查,按照WHO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18例患者29个病灶125I粒子植入分布理想,无漏植情况出现,植入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完全缓解18(62.1%),部分缓解7例(24.2%)稳定3例(10.3%),进展1例(3.4%)。结论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疗效确切,操作安全,为粒子植入的首选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平均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后1d两组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30 d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有统计学差异(x2=5.9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疼痛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7.34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结论: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确切,具有迅速与持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6.
肺癌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年均增长率达1.63%[1],80%以上肺癌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而失去最佳手术时机[2]。临床放、化疗的发展虽对提高其生存率起到重要作用,但因肺癌多见于老年人而身体条件较差,常合并各种基础性疾病,因此,对放化疗耐受性较差,探索更加可行、有效的其他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25 I粒子植入是肺癌局部微创治疗的有效方法,而联合高频热疗会增加治疗效果而使患者获益也得到相关研究的证实,该技术方法的安全、成功实施,需要术前、术中、术后的有效护理配合,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功实施35例中晚期肺癌125 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手术安全、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任务调度是云计算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的调度策略与算法直接影响到云计算系统的性能与成本。通过研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任务调度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策略的PSO-CM算法。该算法通过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策略来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收敛效果,并且证明了PSO-CM算法是一种全局收敛算法。Matlab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全局收敛,且收敛速度和稳定性优于传统的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41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结果4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不同程度上减轻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定位精确、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痛苦轻、疗效确切,经过系统、规范、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对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者功能良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配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分期、术后分期、疗效、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患者例数、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毒性情况及治疗前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重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SGF、CYFRA21-1和SC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配合放化疗治疗NSCLC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高,且能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初步评价携125I粒子敷贴式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搜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63.25岁,Karnofsky评分45.83分)食管癌外科术后局部复发合并Neuhaus分级Ⅲ~Ⅳ级患者,采用经鼻介入插管技术开通食管恶性梗阻段并置入携125I粒子敷贴式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近距离放疗。记录技术成功率,并发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肿瘤吸收剂量,监测术后体外辐射剂量率;6~8周评价患者Karnofsky评分、Neuhaus分级吞咽困难和肿瘤最大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携125I粒子敷贴式营养管置入,技术成功率100.00%,术中2例患者少量出血,无感染、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TPS计算肿瘤平均吸收剂量54.48 Gy,术后即刻距离前胸体表30.00 cm、60.00 cm、90.00 cm辐射剂量率为60.94、16.54、8.74μSv/h。术后6~8周Karnofsky评分、Neuhaus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Z=-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