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35篇
  免费   1683篇
  国内免费   801篇
耳鼻咽喉   134篇
儿科学   127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1124篇
口腔科学   1550篇
临床医学   4427篇
内科学   1637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1261篇
特种医学   22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61篇
综合类   7179篇
预防医学   2281篇
眼科学   246篇
药学   2866篇
  49篇
中国医学   1318篇
肿瘤学   336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802篇
  2022年   676篇
  2021年   819篇
  2020年   764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787篇
  2014年   1158篇
  2013年   1184篇
  2012年   1516篇
  2011年   1619篇
  2010年   1534篇
  2009年   1498篇
  2008年   1895篇
  2007年   1697篇
  2006年   1352篇
  2005年   1551篇
  2004年   1159篇
  2003年   1062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305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验证自行设计加工的磁锚定装置在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磁锚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内置抓钳和锚定磁体2个部分。以6只健康雄性Beagle犬为模型,用磁锚定装置代替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副操作孔抓钳,经主操作孔置入磁锚定内置抓钳并钳夹于阑尾尖部,体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与内置抓钳的靶磁体相吸,移动锚定磁体即可改变内置抓钳的牵拉方向,从而有效牵拉暴露手术术野,完成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利用磁锚定装置进行阑尾切除时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6只Beagle犬均顺利完成磁锚定技术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27~38 min,出血量均小于10 ml,术后实验犬状态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磁锚定装置用于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在相关设计进一步优化基础上,可尝试或试验性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水疗法结合磁振热用于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并抽取到我院进行诊治的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单独西医药物,研究组:水疗法结合磁振热,分析讨论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有效率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研究组和参照组对比,疼痛评分低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两组疼痛评分结果形成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水疗法结合磁振热予以治疗,不仅能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LAN)患者预后关键,但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较多,当前尚未明确各方法在LAN中诊断价值。本研究探讨LAN患者实施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5-10-01-2018-10-01收治的80例L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检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实施3D-DSA检查,对照组实施3D-CTA检查,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两组检出情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评估。结果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和37.50%,对照组分别为52.50%和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8 4,P=0.365 6。瘤体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出准确率为92.50%,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2,P=0.809 4;灵敏度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 2,P=0.817 6;特异性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 1,P=0.956 3;阳性预测值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0 8,P=0.470 7;阴性预测值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 1,P=0.325 9。结论 LAN患者实施3D-CTA和3D-DSA技术诊断均有显著价值,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需求及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该文探讨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24h动态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了解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及种族差异。方法:对居住新疆和田农村≥90岁的维吾尔族长寿老人110例(长寿老人组)系统调查,并抽样以65~70岁的当地维吾尔族老人122例(老人组)为对照,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血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0岁。因精神分裂症于2006年7月11日入院。入院后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3mg,1/日,以对抗氟哌啶醇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2006年7月25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症状,且逐渐加重,影响进食,为明确诊断进行X线检查,钡餐提示胃内大量食物存留,胃肠蠕动功能明显减弱,考虑为药物所致,建议停药后复查,三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一周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增强减影在脊椎转移瘤MR 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脊椎转移瘤病人进行MR I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0.1 mmol/kg),然后用T1W I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通过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以及肿瘤边界清晰程度的比较,对MR I减影与否进行评估。结果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显示更清晰、更直观。所有脊椎转移瘤图像MR I减影的CNR和SNR比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和SNR高。MR I减影CNR为155.05±24.73(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为11.11±14.26(t=35.65,Ρ<0.001)。MR I减影SNR为192.82±32.89(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SNR为46.03±28.22(t=23.95,Ρ<0.001))。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椎转移瘤的边界和侵犯情况(2χ=29.34,Ρ<0.005)。结论MR I增强减影为探查和评估脊椎转移瘤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熟练的静脉穿刺是每一个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患者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小儿静脉穿刺。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着。在现代新型的护理模式下,一个护士在穿刺的同时还要注意患儿的整体性,运用艺术的方法,抓住患儿及家长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让患儿和我们愉快的完成这既痛苦又敏感普遍的操作。下面谈一下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